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青年之声 >正文

思政教育要畅通“贯”“融”“链”

2024-01-23 09:47:09   来源:安青网

□怀宁县马庙镇中心学校党支部专职副书记 黄景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其中,“培养什么人”是立德树人的任务目标;“怎样培养人”是构建科学的育人体系;“为谁培养人”是旗帜鲜明的政治方向。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思政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充分彰显政治引领和价值功能。在正确认识目前的短板弱项、精准分析其中的难点堵点、有效探索科学的方法路径基础上,宽展思政教育视野,丰富思政教学资源,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开发思政育人课程,畅通“贯”“融”“链”,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在心灵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而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突出关键地位,贯通贯穿思政课程动力轴。“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既要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做到主线衔接,凸显导向性和渐进性“聚人气”,也要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做到科学严谨,蕴含思想性和理论性“扬正气”,更要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倡导活学活教,体现亲和力和吸引力“接地气”。思政教师要善于运用好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打造内容精、设计巧、讲授活、形式美的“金课”。善于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把大道理说得生动易懂、娓娓动听,既做到入理入情,在“讲什么”上有态度;也要做到入脑入心,在“怎么讲”上有新意。全力引导学生在主轴线上不偏航,养成良好习惯,塑造优良品德,培养健全人格,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激发爱国情,立下强国志,付于报国行,积极投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强化统筹实施,融通融合课程思政润滑剂。“同向同行,集群革新”。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二者作为不同时期顺势而生的育人课程,都是党和国家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需要的精准研判,对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科学定制。二者前后设定有序、衔接顺当,彰显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程改革发展态势的精准把脉和科学决策。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课程的“内存扩展”,具有强大的育人合力和协同效应。因此,学科教学中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知识层面上的“术”,更要注重隐形思想层面上的“道”。课程思政的实质就是发掘其他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关注其专业特点、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上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从而开展融入式、渗透式思政育人。文史哲类专业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断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理工类专业课程应专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家国情怀、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如此,思政教育由思政课程的“单一阵地”,转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综合战场”,各门课程逐步在同向同行、融通融合中形成更高一级、更科学完备的协同育人机制。

注重途径拓展,链通链接育人资源耦合齿。“知行合一,美美与共”。近年来,“大思政课”创新理论研究成果为我们思政教育突局破限宽展了视角、广开了路径,拓展了资源。德育渗透可以齐聚国旗下,爱国主义读书讲故事比赛可以荣登舞台中央,厚植家国情怀可以开展研学旅行,见证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移步红色教育基地......思政教育要寻求育人资源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善用“移动的思政课”,打破课程固定在学校的场域性限制,从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和延展,规划育人链,使得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从而达到育人质量知行合一、美美与共的效果。

    责任编辑:李志慧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