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青年之声 >正文

“自找苦吃”的哲学思考

2019-11-26 11:44:24   来源:安青网

□ 陈东

今年8月,《学习时报》刊发了题为《“习近平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习近平在厦门(十三)”》的文章。作者为厦门大学1982级校友张宏樑,他回忆了习近平同志厦门工作期间对一名普通大学生的亲切关怀。在得知张宏樑从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还担任了厦门大学经济系团总支副书记后,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他,“年轻人就应该要求进步,积极入团入党,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要艰苦朴素,要自找苦吃啊。”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自找苦吃”。2014年,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表示,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人们从焦裕禄、杨善洲等同志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的“职业病”——自找苦吃。自找苦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

也许在一些人眼中,“自找苦吃”是个贬义词。但是,总书记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意义。它对我们的工作以及个人成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对此,我想从哲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认识论角度来看,“自找苦吃”就是勇于实践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变革的重要理论基石,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石。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物质活动。马克思强调:“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认识内容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获得认识有两个途径:一种是直接经验,即通过自身的实践取得的知识;另一种是间接经验,也就是通过书本和向他人学习取得的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出真知,人的正确认识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中本身所固有的。因此,人类的一切认识,无论是通过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所获得的。196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出发前往文安驿,带的两个沉甸甸的箱子里装的全是书,一路搬到千里之外的山沟沟里。因为父亲习仲勋当时受到政治迫害,被划为“黑帮子弟”,就算刻苦学习也没有机会上大学,所以总书记读书并不是为了考大学而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只要有时间就读书,利用任何空余时间,每天晚上都要点煤油灯读到深夜。

除了书本知识,习近平总书记还勤于实践。他向专业人员请教农业生产知识、农作物种植规律,亲自带领村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他从未停止过思考,亲自带领村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带领村民建起陕西有史以来第一口沼气池。正是7年的知青经历,让他真正走进农村,走进农田,走进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世界,扩展了自己的知识范围。

青年时期是人的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化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出于对知识的渴望,不仅通过阅读大量的书本知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且通过实践活动,主动融入陕北农村新的环境,自觉接受生活的磨砺。他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反思与汲取自己与他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给认识提供新的课题,指引着认识的方向,推动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断地从事新的探索,从而不断地形成新的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我是延安人》节目专访时回忆说,第一次到延安插队时有很不适应的各种情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受住了“五关”考验。“五关”中关键一步就是“劳动关”,从最初气喘吁吁的“六分”到后来没日没夜,风里雨里一样学习,终于成为最壮的劳动力。只有跨过了劳动关,树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让你的思想和行动更加靠近老百姓,也让老百姓更加信赖你。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真实记录了他在梁家河村的点滴生活,珍贵记忆沉淀在岁月中,不曾褪色。总书记在20岁出头时翻看《人民日报》,看到四川绵阳办沼气,觉得适用于梁家河村的恶劣环境,可以解决农村烧柴的难题。于是他自费去四川学习沼气技术,希望带领村民们一起修建沼气池,解决村民吃饭、烧柴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用事实来说服村民,最终梁家河的这口沼气池成了陕西省有史以来的第一口沼气池。

总书记还带领村民打井、创办铁业社、打坝地、办代销点,真正解决全村的生产生活问题,提高村民经济收入。总书记总是在实干中摸索,在实干中总结经验,也在实干中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拥护。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世界不是最终的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如果认识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实践是成长进步的阶梯,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习近平总书记在与青年谈话时曾这样说到:“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正像其所说的一样,回顾他的七年知青生涯,善于学习,酷爱读书,成为每一位受访者对习近平总书记最深刻的印象。在那荒凉闭塞的黄土高原,习近平总书记每天在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同时,还不忘记坚持读书,坚持思考,“白天干活、晚上看书”成为他的一种生活常态,他读哲学、学马列、品历史、学文学,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素养。总书记的伟大思想从刻苦的学习中来,从艰苦的实践中来,他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高瞻远瞩,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心骨和定盘星。

二、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自找苦吃”就是亲近人民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理论与实践,全面持续地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1.“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是人们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基础,必须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表示“我自己把‘自讨苦吃、为老百姓做事’作为第一信念。尽管会有很多坎坷,每天都经历不同的挑战,除非身体不行了,除非不让我干了,只要没有这两种情况,我都会坚定不移走下去。”

梁家河的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实践的开端,“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总书记最先提到的“实际”“实事求是”都是实践的具体表现。唯有实践,才能认识到实际;唯有实践,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在干事创业上也狠抓落实、真抓实干,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杜绝形象工程。

2.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他还指出,“要自觉拜师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要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可见,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1986年初夏的一个周末,习近平总书记带张宏樑去何厝村调研,听村支书汇报工作时倍感欣慰,并进一步指出解决温饱问题只是初步,还要想着产业发展,提出开拓观光旅游业。这是总书记抓扶贫的实例,我们国家扶贫的任务还很艰巨,既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也要充分激发基层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充分激发群众的智慧,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扶贫之路,才能在全球的扶贫史书写举世瞩目的篇章。

三、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自找苦吃”就是勇于奉献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着。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1.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回忆:离开京城到陕北,最初感到很孤独,而且因为年龄小,没有长期待下去的观念。后来在教育下,自觉接受生活的磨炼,苦活累活脏活险活都抢着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陕北七年的时光,锤炼了总书记坚毅不拔,自强不息的品质。他在积极参加农村劳动,主动投身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只有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才能使自己得到成长。6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到梁家河开始了艰苦却终生难忘的知青生活,经历过皮肤成片红包水泡,痛不欲生的跳蚤关;也经历过吃酸菜、糠粮的饮食观。总书记所追求的不是一己的满足,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忧虑全队的生产生活,考虑如何解决粮食翻番的问题,已经从小我转变成大我。他通过自己的“自找苦吃”实现人生观价值观的满足,逐步扩大对全体人民的责任,真正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自讨苦吃、为老百姓做事’作为第一信念,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看到百姓无法满足基本日常需要时,带领村民修建沼气池、打井、打坝地,满足村民的基本需求。群众需要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村民做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为梁家河所做的一切都是不求回报的,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总书记赢得了尊重,获得了爱戴。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结合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能够清楚的发现“三个最”:他是年龄最小的知青,插队去的是全国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在农村呆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能够看到,当知青的同学和校友陆续离开,自己仍留在农村时,总书记却不急不躁,仍然是该干活干活、该读书读书,仍然一如既往地申请入党。正是因为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追求理想,所以不仅入了党、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现在还成为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中央政治局在以“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为题进行的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对每一位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来讲,甘于“自找苦吃”不就是在践行总书记强调的自我革命精神吗?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必须在自我提高上下功夫,自觉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和政治历练,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作者系安庆师范大学团委书记、省委党校第45期中青班学员)

    责任编辑:杜军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