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时尚 >正文

乡村振兴如何借力艺术?揭密乡村复兴论坛荣昌峰会艺术装置走红之路

2020-11-26 12:14:36   来源:四川新闻网

如何发挥艺术的功能融入乡村生活,让乡村文化活起来?11月5日至8日,乡村复兴论坛•荣昌峰会在重庆荣昌开幕,来自乡建规划、民宿运营等领域的实践专家齐聚一堂。由中央美术学院的策展人徐洋倾力打造的“契约剧场”等艺术装置成为与会嘉宾争相打卡的网红点。

“回巢”系列艺术展由参与“艺术改变乡村”项目的策展人徐洋负责,学术主持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周宇舫和实验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张国龙共同担任。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回巢•荣昌建筑装置艺术展”以荣昌三大国家级非遗为素材,创作了系列艺术装置《契约剧场》、《布•境》、《咕噜噜赶海》、《生命—陶的旅程》等作品,集合了荣昌陶、夏布、折扇元素,参展艺术家以在地创作的方式通过改造、转译等手段解构非遗元素,营造视觉、听觉、触觉多重感官奇妙感受。

装置艺术《契约剧场》艺术家:徐洋贺紫瑶摄影:翁晓勤

其中《契约剧场》设计创意来自于中国乡村写契约时都要按手印的灵感,以荣昌红陶堆砌而成,是国内首个以指姆印记的为装置形式打造的剧场建筑装置,其深深地乡土中国印记与公共空间的巧妙融合成为活动主会场与会人员争相合影的网红打卡点。

装置艺术《布•境》艺术家:袁曦唐默熹摄影:翁晓勤

装置艺术《咕噜噜赶海》艺术家:刘天佟嘻嘻梁波摄影:刘天

装置艺术《生命-陶的旅程》艺术家:王国亮摄影:翁晓勤

开展:青年艺术家在乡村实践的一场检验

上午11点,展览开幕式在契约剧场举行。参与开幕式的有重庆市荣昌区副书记黄晏女士、中央美术学院周宇舫教授与张国龙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孟福伟教授、教师郭龙、刘祥、马俊、刘玉城、青年陶艺家管永双、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十一小组的各位青年艺术家。

展览开幕式在契约剧场举行

黄晏副书记在开幕式上表示,本次艺术展是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在礼敬中转化创新的生动实践。我们要继续传承发展荣昌乡村文化特别是“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三大国家级非遗,探索“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新路径;要继续推动民间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有机结合。

策展人徐洋在发言中说,回巢系列展的核心观念,是探讨的是在建筑空间美学如何与装置艺术融合、“艺术建设乡村”这一大背景下,公共艺术如何起到为乡村引流的作用。

研讨:艺术介入乡村将产生多大的作用与价值?

下午2点,相关学术研讨会在通安小栖举行。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们针对艺术介入乡村、建筑装置艺术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研讨会上,张国龙教授首先敏锐地提出个几个核心问题,引出讨论话题。一是艺术介入乡村,乡村如何延续造血和再生能力?谁是其中真正的受益者?艺术家该如何生存?二是艺术介入乡村将产生多大的作用与价值?张教授认为艺术主要起到激活的作用,将带来观念上的变化,以文化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周宇舫教授认为中国农村能为艺术家提供独特的语境,或许能为中国艺术家突破国外主导的当代艺术语境提供契机,并强调艺术家需要保持初心。艺术介入乡村有一个过程,国内的艺术家无需有太多心理负担,精心做好自己的作品,等到时机成熟自然会出现具有影响力的人或事件。

同时,周教授还认为建筑艺术装置可作为一种特有的存在类型,并进一步提出了空间化的公共艺术概念。区别于雕塑等纯艺术化的艺术品,而是与空间、建筑相关联的公共艺术类型,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孟福伟教授认为在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等关键领域存在巨大差距的大背景下,村里的人不愿回到乡村成为趋势,这将让乡村始终缺乏真正发展的活力,并表达对这一现状的担忧。的确艺术介入乡村是提升乡村文化建设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我们同时也要关注到乡村的教育、医疗卫生、经济等多方面的提升,使“建设美丽乡村”真正落到实处,使乡村长期可持续发展,并逐渐缩小城乡差别。

谈到城乡资源问题,郭龙老师认为,国家政策对乡村具有决定性作用,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土地政策,今年年初国家开始试点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政策,这对于乡村的激活将是一个利好消息。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获得、租赁及相关政策将愈发完善;另一方面是户口制度,现有城乡户口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资本与资源向农村的转移。随着国家双循环战略的启动,户口制度或许可以得到改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土地与人的固定关系。这些政策的合理调整将会为乡村注入更多活力,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城乡二元将不断趋于融合,乡村也将吸引更多的城市人群与资本的进入。

刘玉城老师也认为如果上一个二十年是城市的时代,那么下一个二十年是乡村的时代。之前国家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城市发展中,城市以点带面的经济形态已经形成,而我国还有广大的农村,乡村的复兴是我们国家现代化的要求。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教育、科技、文化的建设,中国的文化之源在乡村,所以我们要建立文化自信,还得从乡村这个源头抓起。乡村的建设不是照搬城市,而是要成为城市群的后花园,成为我们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乡村不同的风貌跟文化,是我们艺术参与乡建的根和魂,我认同周教授的观点,中国的乡村给艺术家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场域”,乡建或许将是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的有效的途径。

青年陶艺家管永双认为手工艺在乡村的传承、发扬会更加纯粹。他结合自己在通安村的生活经历谈到驻村艺术家对村民的改变更多在于意识的培养,而非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最后策展人徐洋回顾第一届山西沁源艺术装置展与本届荣昌艺术装置展,总结两届展览都是在装置艺术的语境下的空间表达,也是展览一开始定下的总基调。通过此次研讨,这一基调被总结上升到理论层次,深化了展览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责任编辑:祁梦宝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