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人物 >正文

奋斗的青春 | 与扶贫青年面对面

2018-08-20 09:36:14   来源:安青网

他们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广阔的舞台,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故事。他们怀揣梦想的初心,找准工作定位,激发创业活力,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将壮志豪情渗透在身体力行中,坚守有成,实干有成,在聚焦精准扶贫中建功立业,书写无悔的青春篇章。

日前,记者走进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与扶贫青年面对面,倾听他们的故事。


朱慕子:我从未后悔过

今年25岁的他一直生活在城市,毕业后完全可以留在市里的他坚持走出来,到基层锻炼和奉献自己。他于2016年毕业,9月考取公务员到埇桥区曹村镇工作,每月最多回家一趟。

现在的他身兼数职,忙,是他每天最正常的工作状态。谈及扶贫工作,他对各类数据如数家珍。他说,我会坚持积极的态度、坚持学习、坚持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现在的忙碌和辛苦,他乐观而幽默地告诉记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他是曹村镇工作人员朱慕子。

记者:你介绍一下曹村镇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

朱慕子:曹村镇位于两省(安徽省,江苏省)三县(区)(萧县,埇桥区,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交界处,辖15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240个村民组,农户1.6万户,人口6.7万人。共有贫困户2800户,贫困人口5127人,占总人口的7.7%,其中2014年脱贫358户840人、2015年脱贫476户888人、2016年脱贫605户1041人、2017年脱贫494户881人。2018年计划脱贫455户784人,2019年脱贫448户713人。2019年全部脱贫。我们通过建设光伏电站、温室大棚、危房改造、落实小额信贷、产业扶贫入股分红等政策,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确保实现脱贫目标。

记者:据了解,曹村镇的工作人员不多,所有人都要参与扶贫,往往要身兼数职。

朱慕子:是的,我刚开始以扶贫、信访为重心开展工作,到现在还兼着镇纪律检查工作。我的工作涵盖材料整理、基础信息完善、扶贫信访、迎检等。

记者:你负责联系几个村的扶贫?

朱慕子:刚工作时,我联系三个村的扶贫工作。一年多来,全镇15个村,我全部走访了一遍,抽查、自查五六次,走访了五六百户。

记者:你还负责迎检,迎检对扶贫工作的促进作用有哪些?

朱慕子:迎检对工作促进很大,自己的问题自己看不到,别人指出来就有利于改正。上次省检过后,我们从刚开始倒数,进步到现在的第一梯队,打了翻身仗。

记者:在扶贫过程中,一定有让你感动的故事。

朱慕子:扶贫的过程是被感动的过程。桃山村有一名白血病患者,年仅22岁,从八年级患病至今,她一边在家治病,一边自学。多次的走访中,我能从她瘦弱的身体中感受到她对生命的认真和对知识的渴望,她倔强的眼神深深打动了我。我经常将她的事情与朋友分享,激励自己。她身患重病尚能坚持学习,我为何不能开卷有益呢?在镇上工作,每天会遇到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因为工作需要被拴在镇上,工作之余要能调整好心态,坚持“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犹如是为我们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记者:很多毕业生选择到大城市寻求发展,你为什么坚持选择到基层工作?

朱慕子:2016年毕业的我如同一株小苗,心态稚嫩,能力不足。秉着谦逊的态度,以增长工作经验为目标,我报考乡镇工作岗位,到曹村镇工作。我相信,这种反方向行走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真的,工作快两年了,我从未后悔过,而且我的“三观”有很多正能量的改变。

徐也:我收获满满

今年32岁的他朴实而真诚,来自曹村镇陈疃村,和记者交流起来似乎有些害羞。2004年,他高中毕业以后外出打工谋生,2014年返乡创业,搞起养殖业,发展很成功。2016年4月,经村民委员会推荐参加村级后备干部选拔,被选为陈疃村后备干部,从此开启了扶贫之路。2017年,他被授予2017年度埇桥区第三届“埇桥好人”,同时被区委、区政府授予扶贫先进个人。

他告诉记者,我庆幸自己参加了扶贫工作,在扶贫这条道路上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将来回忆起来,我会为自己完成了伟大的扶贫工作而骄傲。

他是曹村镇陈疃村扶贫干部徐也。

记者:你参加扶贫工作时间不长,而且很年轻,刚开始,有质疑的声音吗?

徐也:我们全村总人口四千八百多人,我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员。第一次接触扶贫,我的确很茫然、很无助,不知道怎么去干。虽然当时整个村民委员会人员都挺看好我,对我也都挺好,但我的年龄在村班子里是最小的。很多时候会从一些村民中旁听到不中听的话,如“毛头小子能做什么”、“干不好,干不长”等。听到这样的话,心我里很不是滋味。

记者:做好扶贫工作,你有哪些独特的方法?

徐也:一定要“说破嘴跑断腿”,多动动嘴,不断地了解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及时向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多到贫困户家中走动,增进与贫困户之间的感情,让贫困户认可你、承认你,把你当成家人一样待,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贫困户的需求,有利于针对性地精准施策。

记者:做好扶贫工作是很辛苦的吧?

徐也:是的,扶贫工作很辛苦,更要求大家要团结和分工协作。村民委员会就像一个大家庭,所有的事都是共同商讨着去干,没有谁去踢皮球。和我一起扶贫的同事们从来不因为事情繁琐而埋怨诉苦,活来了商议好怎么干,马上就进入工作状态,有很多时候都干得忘记了时间。记得有几次都加班干了一夜,第二天凌晨四五时才回到家里睡上两三个小时,大家又不约而同地回到了工作岗位,让我很感动。

记者:扶贫的路上有艰辛的付出,一定也有很多收获吧?

徐也:学习很重要,扶贫是什么、扶什么、怎么扶?一定要明确,明白这些再切实地去按政策用心做这些工作,就一定会做得很好。在两年多的扶贫工作中,我不断学习各项扶贫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我收获满满。

记者:扶贫工作很忙、很辛苦,对家庭的付出就会少了很多吧?

徐也:自从参加扶贫以后,对家里的照顾大打折扣。前几年,我在家搞养殖业,总体状况还好,发展还算顺利,每年收入还不错。参加了扶贫工作,太忙,家里的养殖就要放下来。我有两个女儿,平时都是老婆一个人照顾,我除了吃饭、睡觉在家里,其他时间都是在工作岗位上,有时忙的时候要到半夜才能回家。家里的事都落到了她一个人身上。我没有出去玩的时间,也没有陪伴孩子的时间,老婆说我已经姓“公”了。说归说,但是她背后还是会支持我的。所以我不能辜负她为我付出的这一切,更要努力地工作。

苏吉营:为他们做事是我的使命所在

这一两年,曹村镇尚桥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宽敞的水泥硬化道路代替了泥泞的小道,漆黑的道路装上了明亮的太阳能路灯,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标准化卫生室代理老旧落后的诊疗室,文化广场更是成为老百姓闲暇之余休闲聊天的好去处......

这些了不起的变化,饱含着一名年轻的扶贫干部的辛勤付出,这位个头不高、身材纤瘦的扶贫大男孩自2017年4月被选派至尚桥村,便一头扎进尚桥村中。繁琐的基层扶贫工作并没有磨灭这名年轻人的工作热情,相反,他更显得朝气蓬勃,干劲十足。用他自己的话讲,一年多以来,一户户摘掉了贫困帽子的老乡脸上洋溢的幸福的笑容都是我工作的动力,老乡对我工作的满意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他参与扶贫的尚桥村获2017年脱贫攻坚红旗村、埇桥区五星级党组织、宿州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他就是埇桥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苏吉营。

记者:刚开始扶贫工作,你遇到了哪些困难?

苏吉营:踏上工作岗位后,我就迅速转变角色,走村串户,摸清基本情况。尚桥村是曹村镇15个行政村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一个行政村,有5200多人和9个自然村庄,是3个贫困村中唯一一个未出列的贫困村。结合尚桥村实际情况,我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区直属各部门、包保单位的支持,为尚桥村建设了一批蔬菜大棚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仅此一项一年为村集体增收九万余元。

记者:在农村扶贫和在机关工作有很大的差别吧?

苏吉营:农村的工作和在机关工作截然不同,没有固定的时间。朴实的农民总是喜欢大早上到村部来,每天6时就要起床接待到来的群众,倾听诉求,帮助协调解决。大到村项目的实施,小到邻里纠纷、一根电线杆栽放的位置都会来村部找工作队协调解决。对待此类事情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一颗公平、公正的心,群众愿意找工作队,正是信任工作队最直观的体现。

记者:你是从区机关下派来扶贫,而且不到30岁,老百姓会相信你能呆得住吗?

苏吉营:真的有人认为我“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可我不轻易服输,偏要在这片土地上呆下去,一定要得到他们的认可。一开始,我从基础工作抓起,但基础信息不牢、错误多。我就每天骑着电动车到农户家中走访,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刚开始到农户家中,他们还以为是大学生下乡做调研呢。一回生,二回熟,去的多了,群众自然知道你是干嘛的,能不能成事,走的多了,见的多了,与群众熟识了,也就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记者:参加扶贫,加班应该是常态吧?

苏吉营:基层的扶贫工作有些繁琐,大量的表格使得基层干部都笑称自己叫“表哥”。我们白天要到农户家中走访,寻求一手最真实的资料,晚上回来整理材料,档案的形成基本都在夜间完成。如今扶贫任务繁重紧迫,上午发通知要材料下午可能就要上交。我最喜欢的是周末和深夜,不是因为能够休息,而是因为这些时间基本很少再布置新任务,可以完成很多白天无法完成的档案整理工作和近期的工作总结。晚睡和早起几乎是每一名基层扶贫干部的基本工作状态,没有时间的保证再高的效率也无法在正常工作时间完成任务。

记者:在扶贫中,哪件事让你印象深刻?

苏吉营:今年春节期间,尚桥村贫困户老张看病后要到区里报销,但是自身疾病缠身,耽误不得,急得老张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好又逢上大雪天,让老张自己解决基本是不可能了。老张到村部找到了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积极联系区扶贫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协商解决。考虑到老张年龄大、身体有病,又对城区不熟,我决定拿着老张的证件到几十千米外的市里替老张办理相关手续。在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时工作人员随口一句,你们离这么远你还亲自为贫困户跑一趟啊。我说:“对我们来说都远,那对我们的群众来说就更远了,我们不来,他们跑一天也不见得能办成,我们就是给群众服务的,能为他们做点事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所在。”

记者:老张的难题及时解决了?

苏吉营:及时解决了老张的问题让老张更相信工作队了,非要来村部感谢驻村工作队,工作队婉拒了老张的礼物并对老张说:“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就来村部找工作队,我们要是解决不了能往上级汇报,总能解决的。”

记者:回顾一年的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有哪些独特的感受?

苏吉营:这一年来,村集体收入突破15万元,全村脱贫85户174人,全村仅有28户53人尚未脱贫,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0%。驻村工作队获2017年优秀驻村工作队等荣誉。扶贫要干满三年,还有两年,我会干得更好。参与扶贫,有苦有乐,但是更多的是满满的获得感,能为尚桥村的老百姓做一点事情,我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更多了自己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赵健采写

    责任编辑:祁梦宝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