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苏成龙:二十年公益路上的铁血柔情

2020-09-04 11:37:29   来源:安青网

安青网讯 “从2000年踏上公益道路至今,经历了太多,也收获了太多,从未止步的原因是内心深处一直有个声音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9月2日清晨,经历一整夜水域救援工作的苏成龙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泾县。他说,20年的坚守其实十分柔软,希望通过这种柔软改变社会的一些冷漠,感染更多人传播正能量。

今年初,疫情肆虐,所有城市仿佛按下了暂停键。1月25日,宣城蓝天救援队队长苏成龙带队前往外省对接防疫物资,又连夜赶回宣城市投入社区防疫消杀工作。“我曾经参加过汶川地震、宁国洪灾救援工作,这些年积累了一些经验,我有能力为武汉的救援献出一己之力”。2月8日,他和四名蓝天救援队友提交“请战书”后驰援武汉。

2月8日晚6时,苏成龙和队友辗转到达武汉市黄陂区的物资仓库,开始登记、接收、卸载、装运来自全国各地的捐赠物资。“每天几十车的货物,从日出忙到深夜,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过”。苏成龙回忆,那些日子,他和队友在仓库的水泥地上搭建帐篷,四个人挤在一个帐篷里休息,饿了就靠泡面与馒头充饥,仍旧干劲满满。在武汉城区的消杀工作中,随处可见的向抗疫英雄致敬的标语,让他备感温暖,“再苦再累都值得”。2月25日,结束驰援武汉抗击疫情任务,苏成龙凯旋。“驰援武汉的过程中,我近距离见证了中国人的爱国情、凝聚力,真切感受到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汛情期间,苏成龙带领队员启动24小时备勤制度,随时做好抗洪抢险的准备。7月6日,连续强降雨导致泾县太平湖水库蓄水量暴增,中午时分,苏成龙接到突发转运任务,召集所有水域救援人员立即整理救援装备赶赴泾川镇上坊村、太美村。队员们在齐腰深的洪水中冒雨搜救、转运受困群众三十余人。傍晚时分,救援队又接到紧急任务,因上游水库泄洪,琴溪镇马鞍村近100人未能及时撤离,还有养老院的十余名老人身处险境。救援队来不及休息,立即转战马鞍村,在黑暗中一户一户地呼喊,至7月7日凌晨受困群众被全部安全转移。随后,再次接到宣州区五星乡的救援任务,救援人员又出发了......期间,队员们全身湿透,汗水、雨水夹杂着在脸上流淌,甚至忘记了一整天都没有吃饭。

说起苏成龙的公益历程,第一次走入公众视野是在2013年4月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得知消息后,他乘坐最早的一班飞机抵达四川省成都市开展救援,被同行的媒体称为到达地震现场参与救援的“安徽第一人”。2016年,苏成龙加入了宣城蓝天救援队担任队长,带领队员在一次次突发事件和一场场自然灾害面前勇敢冲锋。

“其实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并非一路平坦”。采访中,苏成龙告诉记者,他曾遭遇误解。2019年夏天,在宣州区狸桥镇落水车辆救援现场,水面温度高达45摄氏度。苏成龙和队友们穿着厚厚的救援服与浮力马甲,从早上一直忙碌到下午。任务结束时,两名队友轻度中暑,衣服上布满出过汗后的白色盐斑。上车后,当地工作人员想留饥肠辘辘的队员们一起吃顿快餐,却被遇难者家属听到后一顿谩骂。经过一番解释,家属才理解并致歉。

近年来,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的苏成龙先后获评2013年度“宣城好人”、2013年度“安徽好人”、2013年度“感动宣城”提名奖、2013年5月“感动江淮”优秀志愿者、2016年“安徽省五四青年奖章”、2016年度“宣城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018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20年后,他在公益道路上的铁血柔情还将继续...

本报记者 谢婷婷

    责任编辑:李志慧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