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23天暖心服务,让安置点群众不舍分别

2020-08-05 10:07:28   来源:安青网

安青网讯 “虽然想家,但是也舍不得这里,舍不得朝夕相处的老师们”......8月3日上午,位于安庆市迎江区华中路三小的汛期集中安置点里,即将返乡回家的68岁新洲乡康宁村五星组村民昂圣林激动地和志愿者老师相拥而泣。

由于安庆出梅和防汛应急响应降至Ⅲ级,当日,根据区防指统一安排,包括昂圣林在内的的102名新洲乡转移群众,结束了23天在华中路三小的安置生活。依依不舍的乡亲们在锣鼓声中和志愿者挥手道别,乘车有序离开安置点。

从早上7点开始,以教师为主的志愿者们,就开始忙着为乡亲们打包行李,并帮着将行李送到车上,为了方便下车后拿取,有的老师还热心地在行李上用记号笔写上主人的姓名。

华中路一小志愿教师史一平已经在安置点轮值了好几班,得知安置点群众即将返乡,当日早上6点多她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安置点,并立即和同事们投入忙碌中。打包行李、清点人数、搀扶老人、发放食物......虽然累得满身是汗,但她依然没有停下来歇一歇喝口水。“这是我在安置点的最后一次服务,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史一平坚定地表示。

这一熟悉的场景也再一次感动了即将返乡的新洲乡群众。“歇会吧,你的衣服都湿透了”“这个包不重,我自己能行”“停下来喝口水吧,你嗓子都哑了”......大伙纷纷劝说着。永存村的94岁老人李春英是转移安置群众中年纪最大的,老人精神很好,但是说话却不清楚,看到热心的志愿者忙这忙那,只是一个劲的嘟囔着“好好好”。

趁着接人的车还没到,一些村民主动前往大会议室、医疗室等处,向依然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一一道别。在医务室里,来自孝肃路街道卫生服务站的医生除了向前来道别的村民表示感谢,还不忘给他们再量上一次血压,并依旧像往日那样叮嘱他们“回去后别忘了,降压药还要继续吃”。

75岁的康宁村村民刘丙月,是带着自己的小孙女——5岁的张星恒(化名)一起来到安置点的。由于孩子在安置点年龄最小,这些天来从校长到老师,还有热心的社会志愿者,都纷纷为她送上不同形式的温暖,这让刘丙月十分感动。就要离开安置点了,刘丙月一个劲地攥着几位志愿者教师的手,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千言万语说不尽心中的感谢!再多的话也只能表达心里感激的千万分之一”,在简短的欢送仪式上,安置点群众代表刘五四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向安置点全体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我们想到的想不到都发全了,每天夜里你们都不辞辛苦地巡查,你们的照顾真的是没话说”......刘五四表示,回乡后将“自力更生,努力做好灾后重建,建设美好家园,也欢迎志愿者老师随时到新洲做客”。

考虑到乡亲们返乡时分正值中午,在所有转移群众上车后,细心的安置点工作人员还为每人发放了午餐包,里面有方便面、面包、水果、牛奶等。“这样我们也就放心了,就要分别了,这最后的一餐我们一定也要让乡亲们吃饱吃好”,华中路三小支部书记、校长方斌表示。

车子缓缓启动了!欢送的锣鼓声响起来了!分别时刻,车窗内,群众情不自禁地挥手致谢;车窗外,全体安置点工作人员自发排好队,向着即将踏上归途的乡亲们挥手道别。“希望大家回去都好,我们也舍不得你们”,华中路三小副校长韩卫民边挥手边大声喊着,直到车子已经驶远。

“群众需要什么,安置点就满足什么”。从7月11日华中路三小安置点启用的23天以来,迎江区全力保障新洲乡转移群众安置生活,在保障群众生活物资和医疗卫生基础上,先后推出心理健康辅导、播放电影、举办文艺专场、代购生活用品、辅导留守儿童等一系列暖心服务,让转移群众享受到家的温暖。

安徽青年报 安青网记者 韦玉柏 通讯员 方迪

    责任编辑:李志慧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