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聚力“五高地一示范” 释放千年庐州文化底蕴

2020-07-03 12:43:41   来源:合肥晚报

○牛王寨

○百花寨

○柘皋早茶

○懒王庙 方华 摄

○合肥市青龙厂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

○太空莲

合肥不但山水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底蕴也十分丰厚。行走在如火如荼开发与建设中的这片热土,俯拾之间,皆是令人惊叹的历史。如今全市上下正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释放出了千年庐州的文化底蕴。

昔日“懒王庙”今成网红公园

在巢湖中庙和花塘河之间临湖的王家嘴上,有一古社庙。社庙是民间俗传的土地神祇居住的地方。可不要小看了这座似乎到处都有的土地庙,此庙可是环巢湖周边最大的土地庙。

王家嘴社庙庙堂约10平方米、堂前院落约10平方米。社庙建在王家嘴村东一土岗上,坐北朝南,面向浩淼的巢湖,庙虽不宏大,却显出些气势。

明洪武年间,有王姓三兄弟从江西瓦屑坝迁徙到此定居,家族渐繁衍兴旺,于是建此社庙,祭拜土地神灵,感谢一方水土。

社庙具体建于何年代,目前还无详细考证。只见院门门楣上方白底黑字手书篆体“古社庙”三个大字;庙堂内东侧墙壁下方,镶嵌的一块保存完好的古石碑,散发出历史的真实信息:碑首铭文标题“重修古社庙碑记”,整版文字雕刻清晰如昨,正文详细记载了先民们如何集资修缮此庙的过程,以及捐款人的名单、金额,落款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据此记载,重修距今也已有201年。

据王家嘴村王氏后代回忆,1998年,政府出资对此庙再次进行维修,后村民出资修塑像和院门,形成今天王家嘴社庙的气象。

王家嘴社庙又被当地人称作“懒王庙”,相传,上世纪60年代初,王家嘴村有一好吃懒做之人,娶一外地女,生4子。因老屋坍塌无处居住,便一家搬在庙中生活。然而,搬到庙中没有多少年,4个儿子及懒人自己便先后因病、因灾死去,剩下懒人妻子一人也投往他村。由此,王家嘴古社庙又被称为“懒王庙”。

王家嘴社庙见证了一个家族几百年的历史变迁,它将有幸再见证巢湖半岛这方灵秀之地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如今,一座被称为“懒园”的云水湾公园成了游人观赏巢湖美景竞相打卡的“网红”之地。“懒园”因园中的“懒王庙”而得名,它毗邻八百里巢湖,一年四季空气清新,树木葱茏,鸟语花香,大片的草地如同绿毯一样铺在地面,俨然成为一座天然“氧吧”公园,被誉为“合肥小三亚”。

传承千年的柘皋早茶

来到巢湖必须打卡的还有千年古镇柘皋的早茶。柘皋镇由柘皋河连接巢湖,通江达海,在曾经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年代,柘皋镇作为皖中一处重要的商埠,来来往往的客商、船夫就将吃早茶这种文化传承开来,由此形成柘皋独特的地域早茶文化。

在柘皋的闾巷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之说。意思是每天早上定去老字号“鑫隆茶馆”、“一品茶楼”里去泡上一壶绿茶,来上几碟早点,诸如烧麦、面皮、狮子头、小笼包什么的,再要上一碟水煮干丝,几个好友在一起侃山海经一两个钟头,就叫“皮包水”。晚上,太阳落山后,邀上几个老友去大众浴池洗一把澡,放松放松身子,这叫“水包皮”。再来上一碟五香花生米,也乐也雅,也趣也适。

流传至今的柘皋“名点”很多,但最为有名的还是被称为“四大件”的凉拌千张、鸡蛋锅贴、三鲜锅巴和炒面皮。关于柘皋早点,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

相传元末,朱元璋带着起义军从定远县南下一路打来,在柘皋玉栏桥西与桥东的官军激战数日,最后攻过柘皋河。一天,柘皋河水突然陡涨,竟然把起义军的麦子全浸了水。性格暴躁的朱元璋很是生气,扬言要惩罚当地的船工。这时,峏山的一位朱姓早点师傅跑来面见朱元璋,说麦子浸水无妨,可制成点心,晒干当干粮。于是,那个朱姓早点师傅连夜让船工们帮忙,把麦子用石磨磨成粉,用浮槎山上的泉水和成浆,做成一条条黄花花、亮晶晶的面皮。船公们为了活命,回家把家禽家畜都拉来,宰掉炖成汤,把面皮放下去,做成了味道鲜美的面皮汤,呈献给朱元璋和手下的将士们。“不错不错真不错,味道好极了!”朱元璋龙颜大悦,不仅免了船工的罪行,还奖赏了那个姓朱的早点师傅。

2014年8月8日,柘皋百年老字号“迎湖轩”餐饮店盛装开业,开门纳客,聚集了晚清徽派建筑风格,聘请扬州、广东特级烹饪师傅,结合柘皋早茶文化为特色,进一步提升柘皋餐饮和早茶文化品位。从此成为柘皋早茶的“网红打卡地”,来往宾客络绎不绝。为了打响千年古镇的百年老字号品牌,加快柘皋旅游开发的步伐,柘皋镇也已经连续多年举办夏至节民俗文化活动,大力推介柘皋餐饮和早茶文化。

“百花公主”的美丽传说

在庐江县汤池镇百花村与马槽村的牛角冲交界处有一座山,直立而上,峰高千仞,势如刀削,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名媛之胜”——百花寨。百花寨境内松竹相映,环境优美,每到春日,杜鹃盛开,漫山红遍。而冬季雪花飘舞之时银装素裹,又有“百花冬雪”的妙景呈现,故有“小香格里拉”之称。

百花寨地势险要,在历史上曾为军事要地。史书载,秦末,这里曾是楚汉相争的战场;三国时,曹操曾在百花寨的打鼓尖上击鼓练兵;清代,这里也展开过一场激战。清光绪《庐江县志》(卷之五·兵事)记载: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壬戌,捻军攻百花寨,芮同江臣柏生采、王殿邦等率练守御,坚壁清野,屡有所获。捻益大股围扑,经旬不解。是寨中男妇万余,相持日久,子药粮食俱绝,捻军乘势攻破,柏生采等力战死”。

《庐江县地名录》载:“百花寨,因盛产绿茶与野百花苗......故称。”在民间,地方艺文杂记及传说,把“百花寨”的历史上溯近千年:传说唐末黄巢起义,曾命部将柏文秀(女)夫妇带兵扼守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马槽群山,为大军筹粮。柏文秀的老家就在此山下的柏村,她从小女生男性,随父兄习文练武,习刀剑之术,练就一身好武艺。长大成人,有勇有谋,文武双全,加之天生丽质,美若天仙,貌胜百花,人们赞不绝口,便誉其为“百花公主”。后黄巢失败,她便与丈夫率本部于此山扎寨为王,招兵买马,劫富济贫。而后人为纪念“百花公主”,便称此山为“百花寨”。

还有传说三国时期曹操屯兵汤池,安营扎寨于此,官兵缺蔬菜吃,山中一女子带人在山上采一种树上的花,此花鲜嫩,散发出诱人香味,晒上几日后,又能长期保存。曹操大喜,遂将“百花”之名赐予此菜,而生长此菜的一片山,因此得名百花寨。这道菜也成为汤池最具特色的土特产之一。

据传,古时百花寨共分四门,东门有拦马石,西门设瞭望台,南门与牛王寨相连,有白马岭山径可上,北门临数丈深渊。昔日依山而建的山寨早已荡然无存,而寨门两块高大的石柱、巨石门槛尚存,断砖碎瓦及堑壕遗迹仍依稀可见。

作为古战场的百花寨,地势险峻,云遮雾绕间怪石嶙峋。沿百花谷山涧风景区入口处登山,沿途有滴水岩、乌龟石、巷子石、拦马石、一线天、石笋石等奇峰怪石,千姿百态;进入其中,更是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登上山顶,可看到一道瀑布悬挂于峭壁上,而瀑底的深潭如一张巨大的荷叶铺展,旁边古藤环绕,美不胜收,被游客盛赞为“九天仙境”。

历史累叠的“合肥最高峰”

与“百花寨”遥相呼应的“牛王寨”位于庐江县柯坦镇,与桐城市毗邻,属皖中大别山余脉的一座主峰,海拔596米,被誉为合肥市最高峰。无限风光在险峰,万般奇险尽其中。如今,牛王寨也和百花寨一样,成为人人向往的“网红”打卡胜地。

牛王寨四周山势起伏,峰峦叠嶂,千壑万岭,纵横交错,与老和尚包、百花寨两座高山遥相呼应,构成庐州大地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这是一座文字资料记载不多、地处偏僻的山峰,却以绝美的原生态和厚重的文化底蕴驻守一隅。它以独特的内涵和外延,诠释着一座山的自然高度和精神高度。

攀援在牛王寨曲折清幽的山径上,一种北方粗犷和南方婉约相辅相成的绮丽景象交替呈现在视野。树木花草、岩石峭壁、溪流瀑布都成了山的风物,而且这些风物独具形态,以诗与画的构想演绎着牛王寨的一种境界。

文化,是山的灵魂,是其高度的内在延伸。牛王寨深厚的文化底蕴,犹如厚重的基石,让这座山愈加毓秀挺拔。除张良隐居牛王寨之外,这里还流传着当年刘备、曹操金戈铁马的战争故事,流传着抗金名将岳飞副将牛皋为解庐州府金兵之围屯兵于此的故事,流传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经常在此练兵坚持抗战的故事,流传着“剿匪英雄”陈启贵只身闯入虎穴生擒了匪首周美堂的故事......页页史书,字字珠玑,累积叠加成一座山的文化高度。

太空莲的夏日“藕遇”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仿佛就是描写肥西县山南镇长庄村的美丽景象。每当仲夏时节,山南长庄太空莲基地的美景总会引来人们驻足观赏,成为合肥夏日“网红”打卡地。

上千亩的太空莲种植基地,让人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长庄村种植的太空莲,具有花期长、色泽艳丽、莲蓬大、观赏价值高等特点,一朵朵美丽的莲花让曾经贫穷的长庄村脱贫致富,并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每年荷花开时都是长庄最美的时节,如果正赶上荷花文化节,那将是最美的一次“藕遇”。

长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荷乡,是因为与莲荷有着深厚的渊源。据说很久以前,长庄有户何姓人家,男耕女织,靠着勤劳的双手养家糊口,哺育着一双儿女。因为门前池塘里每年夏季都会有大片的荷花生长,所以两个孩子中的姐姐小名荷姐,弟弟小名莲弟。姐弟俩玩荷弄莲,不知不觉就渐渐长大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离长庄不远处有座山叫牛尾巴山,山上盘踞着一帮土匪,匪首张二狗子垂涎荷姐美貌,想纳其为压寨夫人,三番五次上门提亲都被何家拒绝。张二狗子失去了耐心,一天下午突然率领土匪来偷袭长庄,已有防备的荷姐早已躲藏起来,张二狗子扑了个空,恼羞成怒,竟将一众村民抓了起来,叫嚣如果不交出荷姐就要将村民一一杀死。就在张二狗子向村民举起屠刀的时候,荷姐不顾父母的阻拦,一声怒喝,从藏身处挺身而出,怒斥张二狗子歹毒无耻并让他放了乡亲们,自己跟他走。

张二狗子一见荷姐,当即乐得合不拢嘴,迫不及待地带着荷姐回山。乡亲们站在山岗上,目送荷姐被张二狗子带走却束手无策,只能默默地为她祈祷。荷姐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看着自己的父母、弟弟以及众乡亲,眼里噙满了悲愤的泪花。当走到村头的河边时,她站定回头久久地看了一眼后,突然转身投入湍急的河流中......目睹姐姐的最后一跃,莲弟握紧了自己的拳头。

三年后,莲弟成为当地团练的首领,成功剿灭了牛尾巴山的土匪并手刃张二狗子,为荷姐报了仇,自此带领一帮兄弟为长庄乡亲们保家护院,受到乡亲们的拥戴。

长庄的乡亲们为了报答荷姐的救命之恩,集资修了一座庙宇,供奉着八仙中的何仙姑,显然,何仙姑就是荷姐的化身。而今,这个庙宇历经风雨依然还在那里,成为当地人心中的圣地。而长庄的家家户户此后都在自家的池塘里栽上荷花,以此来表达对荷姐的怀念。

淮军老圩今成抗日纪念馆

白龙镇位于合肥市肥东县西北部,地处江淮分水岭,白龙水库东侧,北与定远县接壤,西北与长丰县毗邻,距合肥市中心26公里,距肥东县城29公里,是肥东县西北地区经济、文化、商贸重镇。白龙镇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合肥新晋“网红”打卡地。

白龙镇自古就是官家养马之地,据说朱元璋有个宝马良驹白龙马曾经出自这里,它为朱元璋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深得朱元璋赏识,一次,这匹神马为救朱元璋战死沙场,朱元璋很是伤心,命人把白龙马的尸骨带回故里厚葬。此后,世人称这里为白龙厂(场)。白龙厂为明代合肥县养马场之一。白龙镇后陈村的白莲寺、清水村的大谷堆、明教村的孙大滩、大桥村的乌龟滩和平和村的老船头,皆为历史遗迹之地。

合肥地区唯一的一座抗日纪念馆——合肥市青龙厂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位于白龙镇青龙场社区褚老圩,这里原是淮军将领褚老泰于清同治年间(1862年)建造的庄园,1940年房屋等被日伪军烧毁,现圩内占地30多亩。目前建有“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共合肥党史馆”和“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建筑面积共3000多平方米,圩内外还建有烈士墓、红军井、敬亭纪念林。中共合肥党史馆反映了中共合肥党组织从1926年9月创建、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里展出的各种文物共有2000余件,其中新四军老战士当年收缴的两把日本军刀和中正剑、新四军老战士在这里抗战时使用的军用号角、叶剑英元帅的亲笔信函等都非常珍贵。

○“五七”干校旧址

○杜集鸟岛

○杜集“五七”干校开办了11年

抗日战争初期,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一块重要抗日根据地,是皖中地区抗日指挥中心,新四军第四支队、江北游击纵队司令部驻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驻地,也是中共合肥中心县委所在地。新四军第四支队是1938年2月由红28军和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组建。1938年4月,奉中共中央电令,四支队在司令员高敬亭同志率领下东进皖中,与当地人民群众一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1938年4月至1939年5月这短短的一年期间里,新四军第四支队作战90余场次,毙伤日军1700余人,俘虏10余人;毙伤伪军600余人,俘虏400余人;消灭反动武装和土匪3700余人。经过一年来的抗日斗争,四支队发展壮大为第四、第五两个支队及江北游击纵队,并创建了淮南抗日根据地,支援了皖江抗日根据地和淮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国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生态与历史并重的杜集

树木葱茏绿意浓,万鸟归来醉游人。仲夏的合肥市长丰县杜集镇鸟岛郁郁葱葱,满目苍翠,清脆的鸟鸣此起彼伏、连绵不绝,成为游人争相观光打卡的高颜值“网红”胜地。

杜集鸟岛三面临水,过去是荒芜的河渚,通过60余年的植树造林,如今杨、柳、榆、槐、椿浓荫蔽日,每年吸引数十万只白鹭、仙鹤、喜鹊、斑鸠、八哥等鸟类在此繁衍生息。

良好的生态环境,极佳的观鸟体验,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为了方便游客观鸟和了解鸟类知识,杜集镇不仅新建了游客接待中心、观鸟台,还建设了合肥市首家纯生态鸟类科普基地——VR科普体验馆,即将对外开放。届时游客们可以通过新增的VR科普体验馆近距离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学习鸟类的小常识,全方面立体认识杜集鸟岛。

其实,在杜集镇不仅能陶醉于“鸟语花香”,还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鸟岛附近就是合肥地区唯一的“五七”干校旧址,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雪雨,当年的办公楼、大礼堂、二号坝、前进桥等重要历史建筑,至今仍屹立在干校旧址上。

1968年底,全国各地纷纷办起了“五七”干校,至1979年停办。据史料载,杜集“五七”干校开办11年,通过下放劳动、重新学习,共训练、教育干部2600多名,锻炼一批知识青年和一支办校队伍,生产粮食170万斤、油料54000斤、肥猪600头、蔬菜110万斤。农田水利、房屋道路建设和绿化都取得一定成绩。耕耙运输、脱粒扬场、水利排灌、稻米加工和饲料粉碎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为长期办校打下了基础。

置身于今天的干校旧址上,绿树葱茏,芳草如茵,环境幽静。长丰县有关部门对当年的办公楼、大礼堂、学员宿舍、仓库等十多栋老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最大程度地还原其旧貌。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秦鸣

(除署名图片外,其余均为资料图)

    责任编辑:李东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