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教育 >正文

八百名学生返乡就读的背后

2016-10-20 10:01:18   来源:安青网

从乡村教育的“胡集景观”透视利辛县均衡发展

□本报记者 杨益军

特约记者 张伟亚 侯 干

距离亳州市区一百多千米的利辛县胡集镇中心学校今秋开学就读人数大幅攀升,全镇在校中小学生由去年秋季的7840人增加到现在的8548人,有800名学生从县城或父母的打工地返乡就读。800名学生返乡就读引发本报记者看到了利辛县乡村教育的“胡集景观”。

“正在爬坡突围的胡集镇教育和全县最好的乡镇相比尚有距离,但这个镇义务教育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是全县整个基础教育的缩影,胡集镇等乡(镇)大批学生返乡就读,说明在教育优先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全县推进均衡教育的系列举措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利辛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玉实对本报记者说,“教育优先发展在胡集有许多鲜活的注解,镇党委、政府举全镇之力办教育,值得媒体关注。”

“家门口学校一点不比城市学校差”

办好人民群众家门口学校是近几年利辛教育的重要着力点。伴随亳州市标准化学校建设、村小学提升工程和全面改薄的节拍,该县目前已拥有标准化学校270所,胡集中学、陈营小学、秦寨小学和胡集镇第二小学是较早通过市标准化学校建设、村小学提升工程验收的学校,这些原先破旧不堪的校园已相继实现华丽转身。

本报记者曾随亳州市标准化学校创建推进现场会参会代表前往胡集中学参观,现场有不少城区学校校长听说为配合该校标准化建设,镇政府投资了380万元,无不对这所中学倍感羡慕。行走在胡集中学校园,乡村中学浓郁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科技园内色彩典雅的地动仪、浑天仪模型引人注目,园内的凉亭、石径、绿草连接着设计新颖的读书长廊,长达300米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墙,图文并茂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色彩简洁的综合楼、教学楼、办公楼壮观大气,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图书室、实验室、体育室、备课室、心语室、多媒体专用教室、“班班通”设备一应俱全。校园西南方标准化塑胶跑道上,闪动着学生生龙活虎的身姿,标准化蓝球场、乒乓球台成为学生课余时间的好去处。

“随着办学条件的显著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胡集中学对当地学生家长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去年在校学生1140人,今年秋季已增加到1430人,大批在外地读书的学生纷纷返乡就读。”胡集中学校长马晓悯对本报记者说。

“当初听堂姐说家乡的胡集中学漂亮,回来一看,家门口学校一点不比城市学校差,这里的校园太美了,校园环境比我原来在外地读书的那所学校好多了,进入校园的那一刻,我就爱上了这所学校。”曾在父亲打工地福建省晋江市一所私立学校就读的胡集中学7(6)班学生张梦云对本报记者说,“这里的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很有爱心和耐心,尤其英语老师孙桂红教学方法灵活,我很快对学习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

“以前在上海那所学校上学,学习很吃力,感到特别累,现在回家乡读书心里轻松了许多。”曾在父亲打工地上海市一所学校读书的八(6)班学生张海鑫告诉本报记者,“在家乡学校读书比在上海少花很多钱,学校的免费营养餐比在上海那所学校花钱吃的还要好,在上海打工的父母对我回家上学感到很放心。”

本报记者离开胡集中学途经镇幼儿园门口,看到几十辆接送幼儿的电动三轮,幼儿家长、孙扬社区居民杨蔓得知我是前来采访的记者,主动上前说:“胡集幼儿园不仅办学条件好,老师也很棒,孩子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不仅会背诵多首古诗,还学会了动手制作,以前曾打算带着孩子到城里打工,看到家乡幼儿园办这么好,学费也不高,就安心在家接送孩子上下学了。”

胡集镇党委委员刘艳荣告诉本报记者,原先的镇幼儿园狭窄拥挤,2013年按市一类幼儿园标准建设后投入使用,目前在园幼儿450人,无论师资力量还是教学成绩均处于全县同类幼儿园前列。

中午12时多,本报记者到亳州市村小学提升工程示范校陈营小学,适逢四百多名学生分批在食堂吃营养餐,教师正配合食堂工作人员为学生们盛饭,每个学生面前的不锈钢餐具上都是一荤一素和一小碗热汤,学生们吃得津津有味,米饭吃完了随时添加。一位扎辫的女生高兴地对本报记者说,这里的饭菜比爷爷、奶奶做得还好吃。

“全镇所有学校的营养餐都由牛奶、鸡蛋变成了食堂供应的热饭菜,中心学校高度重视食堂管理,想方设法让学生们吃饱、吃好,以留守儿童为主的乡村学校,学生们每天中午吃上可口的热饭、热菜,家长少了些后顾之忧。”胡集镇中心学校校长王勇告诉本报记者。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鲜活注解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为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是每个家庭的期盼,也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胡集镇党委书记王峰对本报记者说,“教育优先发展不仅要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更要持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

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胡集镇财政投入117万元办教育,今年教师节召开全镇教育工作大会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镇财政拿出六万元专项资金奖励先进和慰问教师,大大激发了全镇四百多名教师的工作干劲。

“由镇党委书记王峰任组长、镇长蒋磊任副组长的胡集镇教育工作督导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由村、学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办公会议,集中解决教育问题,凡是涉及教育的事情,从镇领导到各部门都是一路绿灯。”王勇对本报记者说。

“胡集镇‘十三五’期间35项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学校就占了16个,镇中心小学新校区占地达五十多亩。”王峰对本报记者说,“为彻底解决镇中心小学的大班额问题,镇党委、政府已决定搬迁镇中心小学,目前项目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之中,胡集中学西侧的那片民房和树木即将进入拆迁,取而代之的将是一所标准化校园。”

胡集镇是利辛县南部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投资经商被八方看好,中心小学新址所在的那块地早已成为众多商家意欲开发的黄金宝地。王峰向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在这里招标开发每亩至少在40万元以上,50多亩地镇财政至少收入2000多万元,这个数字对镇级财政来说不是没有诱惑,但和百年大计的教育事业相比孰轻孰重?”

“新建胡集镇第三小学、第二幼儿园已和镇中心小学一同被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王勇对本报记者说,“胡集镇党委、政府加大对教师周转房的投资力度,即将竣工的教师周转房,几十位教师有望乔迁新居。”

采访期间,记者感到尊师重教氛围在胡集镇无处不在,社会各界和各行政村均尽其所能支持教育,不少行政村主动提供土地支持办学。炉店小学校长张兰云对本报记者说:“村领导看到学生没运动场地,主动在学校门口无偿提供土地作为学校操场,从此结束了学校难以开展室外活动的历史。”

信息化加快均衡教育步伐

胡集镇中心小学美术教师李传政系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很多学生曾在省、市、县各类书法大赛中获奖。镇中心学校“在线课堂”开通后,全镇五个教学点同时接受他的书法教学。

高圩村牛大教学点距离镇中心学校二十多千米,共有一年级、二年级二十多名学生,两名教师包班教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课一直无法开设。镇中心学校的两个主讲教室开通“在线课堂”后,这个教学点和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一样,按课程表学习音乐、美术。李传政为期两个月的书法专题教学,五个教学点的学生受益匪浅,学到了硬笔书法基本知识。

得益于全县多媒体教学设施的统一配备和科学管理,胡集镇二十多所中小学、教学点的“班班通”设备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已成为该镇教师越来越无法离开的教学习惯。

“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原来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形象直观,我上朱自清的《春》,通过配乐朗诵和展示唯美的画面,营造了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胡集中学语文教师刘莹对本报记者说。

“当初,学校为我们每个教师配备一台电脑时,怎么也没想到多媒体对课堂教学会发挥那么大的作用,如上英语复习课,通过幻灯片展示复习的内容高效快捷,如没有多媒体,仅在黑板上一题一题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就要花很多时间。是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加喜欢我的英语课。”胡集中学英语教师孙桂红如是说。

精细化管理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搭乘教育优先发展的时代快车,全县基础教育设施已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硬件上去了,提升办学内涵已是刻不容缓。”王玉实对本报记者说,“为推动全县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效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县教育局于去年5月出台了《全面推行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方案》(以简称《方案》),力争三年内全县各中小学校实现精细化管理,并达到校校有特色项目的要求。”

本报记者在胡集镇采访,发现精细化管理已成为镇中心学校的高频词,全镇四个精细化管理试点学校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各校依据《方案》制定相应的细则,将学校发展目标精准分解后,做到了月月、时时有目标,事事、人人有目标,每所学校、每个人在什么时间必须完成什么任务,大家职责分明,目标明确。”王勇告诉本报记者,“结合精细化管理实施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坚持‘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公正,公平,公开’、‘差距,倾斜,调节’的原则,以综合评价、绩效工资为杠杆,教师评先晋级有了积累的量化数据可依,如此,校长省心,教师服气,学校自然就会风正气顺。”

“自《方案》实施以来,校长和每个教师的工作都有明确的着力点,大家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有效调动。”陈营小学校长张辉如是说。

重教感言

办人民满意教育任重道远

□利辛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马 瑛

胡集教育曾享有盛名,培养了大批较有影响的优秀人才。近些年,胡集教育乘势而为,加快了重振雄风的步伐。在推进均衡教育的时代大潮中,利辛教育焕发蓬勃生机,乡村教育的“胡集景观”折射了利辛县均衡教育的时代脉动。

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全面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自实施“五年教育振兴工程”以来,县财政先后投入十多亿元,一批充弥现代化气息的中小学校园投入使用,随着城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快速扩充,从而在根本上缓解了城区学校的大班额;标准化学校建设、村小学提升工程和全面改薄、教育信息化为推动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正在推进的教育精细化管理将为各中小学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注入强劲活力。

时代的发展对办人民满意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办人民满意教育永无止境,任重道远。

 □本报记者摄于胡集镇陈营小学

  营养餐,学生们吃得很开心。

□本报记者摄于胡集镇陈营小学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