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青年之声 >正文

王炎炎:探索党团队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淮南实践

2025-06-27 17:01:08   来源:安青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精神,抓好《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凝聚青春力量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在全省各级共青团干部中营造深学细悟笃行的良好氛围,搭建共青团干部学习交流平台,本报特开设专栏,邀请全省部分共青团干部结合本单位(系统)团的工作,撰写署名文章。

守正创新促发展,探索党团队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淮南实践

□团淮南市委副书记  王炎炎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是我们党长期奋斗和伟大斗争的历史结晶,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与文化底蕴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的深刻内涵,对于培养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中华文脉具有深远意义,也为党团队一体化育人提供精神指引和文化资源。团淮南市委、淮南市少工委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发挥红色资源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培养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具有淮南特色、融入淮南元素、体现淮南精神的党团队一体化育人模式。

一、守正创新,强化思想教育新方法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遗存和精神财富。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文化基因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将红色资源和文化底蕴融入青少年思想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结合淮南实践,从安徽第一面党旗升起的地方衍生的小甸精神到如今土地大托管的先行先试,从能源之都到文旅大热的转型发展,淮南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同样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

各级团组织要用“儿童化解读”的方式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讲好“淮南红色故事”,用红色文化教育少年儿童;传播“淮南榜样力量”,用榜样人物事迹感召少年儿童。依托“春风满淮”思政课载体,深入挖掘课程内涵,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组织青少年走进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馆、新四军纪念林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聆听红色故事、诵读红色经典、领略非遗传承,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增强少先队员对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护航成长,搭建成长成才新平台

红色资源与文化底蕴是青少年品德养成的“强引擎”。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革命传统,以鲜活的历史素材和生动的英雄事迹,为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的向导标杆。文化底蕴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思想精华和道德规范,以深厚的传统智慧和人文精神,为青少年提供成长成才的精神沃土,二者共同构成了青少年良好品德培养的动力源泉。新时代加强青少年品德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这一“强引擎”的驱动效应,创新教育形式、丰富实践载体、优化育人环境,使红色资源与文化底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建立健全从“队前教育”到“团队衔接”的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的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用好用足“红领巾奖章”等激励载体和评价方式,全面实行分批入队、推优入团,引导少先队员在追求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光荣感、归属感。针对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和特点,广泛开展“少年警校”“少年科学院”“红领巾科技实践营”“红领巾国防实践营”等少先队校外实践活动,提高少年儿童的社会实践能力,开启少先队社会化建设和实践育人的新篇章。积极推动社区少工委建设,淮南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少工委207个,充分整合和挖掘辖区内资源,为少先队员提供社区“课堂”,广泛开展安全自护教育主题队课、红色教育、少先队志愿服务等活动。

三、特色探索,打造一体化育人新路径

强化少先队思想引领,筑牢少先队员理想信念。通过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宣讲、主题团队日、团队课等多种方式,科学把握青少年在不同年龄段的成长规律、认知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做好党的创新理论解读,着力提升思想政治引领的有效性、针对性。抓住清明、“五四”“六一”、国庆等时间节点,开展清明祭英烈、红色故事宣讲、家乡传统文化体验等示范性仪式教育,引领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团队组织衔接。

创新少先队实践载体,助力少先队员全面发展。团淮南市委聚焦“校外实践”重点,坚定“社会化”方向,打造党团队一体化红色阵地和实践阵地,精心编制淮南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线上地图,包含楚文化博物馆、淮南市大通区万人坑教育馆,安徽省第一面党旗纪念园、淮南豆腐主题文化园等七个类别的文旅资源场所,切实将研学旅行打造成为实践育人的“行知学堂”,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少先队员感受中华民族红色资源和文化底蕴的丰富内涵。

夯实少先队组织基础,激发新时代少先队活力。团淮南市委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原则,从制度层面完善对团建、队建的指导。与驻淮高校团委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思想政治引领共建机制,联合开展淮南市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成立淮南好人馆“红领巾”讲解队,进一步推进淮南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和实践育人阵地建设。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我们党独特的文化瑰宝,在青少年思想教育和党团队一体化育人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依托红色资源和文化底蕴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不断丰富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工作途径,拓展党团队一体化项目和载体,探索具有淮南特色的一体化育人实践,推动构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贯通,引导青少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勇立潮头、向光而行。

    责任编辑:杜宇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