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教育局 张秀礼
当前,以AI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先进技术迅猛发展,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据《2024中国教育智能硬件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中国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逐步壮大,深刻影响人们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不断深入,促进了教育创新发展。
近日,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生成式人智能赋能中小学教学应用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244份,56.27%的受访教师认为备课(课件/教案生成)经常使用AI,但也有部分教师表示容易对AI产生依赖。该所副所长、信息科技学科教研员程齐苗就教师正确使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提出建议。
一是优化AI在教育领域的内容供给。建议加大AI的开发和训练力度,着重推进教育领域的专属大模型或智能体的开发。统筹构建高质量大模型训练语料库,整合各地历年组织开展的教学教研活动资源,如教材、教案、课例等,促进生成的内容更加符合教育领域规范,从而提供高质量、准确且安全的内容供给。
二是增强师生规范使用意识。建议从使用意识、技巧和规范等方面,对师生开展系统培训,明确AI是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品。提高教师的提示词对话技巧,规避潜在风险,引导AI生成更贴合教育教学需求的内容;加强学生AI伦理教育,培养学生更强的批判意识,提高辨别能力,使其在与AI对话过程中保持开放的态度,学会提出问题和验证答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在教师和家长陪伴下,审慎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要帮助他们理解技术的局限和社会影响。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干预学生沉迷或接触不良人工智能产品的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三是加大薄弱地区支持力度。督促各地加大对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投入,提升基础设施配备条件。通过组织结对帮扶、送教下乡、交流轮岗等形式,逐步加强薄弱地区教师对AI的认知,帮助其找准适合本地学情的应用场景,有序推进薄弱地区AI应用落地见效。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