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书记,明天就回原单位了吗?有时间一定回来看看!”
“凌书记,有时间回来吃西瓜,全家一起来!我们欢迎你们!”
“凌书记,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大家都很想你,有空一定回来玩!”
......
驻村归来一个月,凌浩总会收到五河县郭府村村民的信息,问候他近来的工作、表达村民们的想念、聊聊村里的事,更多的是邀请他多回来看看。
6月28日,凌浩回城当天,100多位村民来到村委会为他送行,每次回看当时的照片和视频,那一刻的感动和不舍都会再次唤醒郭府村的激情岁月,“我很出乎意料,内心还是很感动。让我觉得几年的努力,力所能及为村民们办的事得到了认可!”
2021年,凌浩赴五河县郭府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三年来,他带领村民推动传统农业产业向绿色专业种植、规模食品加工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转型升级,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3年实现超18%的高质量增长。郭府村也先后入选安徽省“115工程”乡村振兴示范村、第九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名单,入围安徽省“千万工程”计划,启动“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培育。
老贾(化名)是村里的蔬菜种植大户,现在还拥有了标准的火龙果种植大棚。蔬菜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考虑到当下各种条件,结合和美乡村和精品示范村建设,以及产业有限发展,凌浩带领郭府村拿出村里的一块地搞起火龙果种植。一年多的摸索与学习,火龙果得到了很好的收成,种植户的收益也得到了可观的增加,这也打消了当初的担忧与顾虑。
变“输血”为“造血”,要想富,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要强起来。经过多处调研之后,凌浩决定带领农户种植羊角蜜、火龙果和草莓等水果。到了收获季节,又促成蔬菜水果以商超为媒介直通市民餐桌。
“这个过程,也是帮助种植大户和村里面开拓了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一种方式,是一个共赢的项目”。凌浩说,在这个项目的实施和跟踪过程中,他与村民们形成了广泛的共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凌书记,我们全家都忘不了你们三位领导对我们家的帮助!一定回来看看!”翻开这几天村里的种植户给他发来的信息,内心的喜悦“甜”过大棚里的水果。
在凌浩的推动下,村企合作食品深加工企业加强了对市场前景的分析,调整了产品方向,拓展了销售渠道,并积极申报获批规上企业。郭府村在网上开起了特产小店,定期发布蔬菜、杂粮等大宗农产品批发信息,从传统农业向绿色规模种植、农产品深加工和电子商务服务转变;同时,凌浩多次到市区大型商超为村里白菜、萝卜和杂粮“跑门路”,打通农田到市场的“城乡直通车”,解决了农产品销售老大难。
村里面有了企业,做了妈妈以后的小谢(化名)就没有再外出打工,她一边在厂里做会计,一边在村里的农副产品电商直播间做起了主播工作,工资加上直播费和提成,让她的收入每月可以达到六七千元。
郭府村的绿色专业种植初具规模,村里农民合作社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涉农食品深加工独具特色,电商销售新模式蓬勃发展,形成了三产融合的发展趋势,村里产业持续向好,大幅增加了农户收入。
“脚上沾满了泥土,才知道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蚌埠医科大学思政委员曹丝雨说,在郭府村向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跟他们聊天谈心,是一堂难忘的社会实践课。
在凌浩的推动下,蚌埠医科大学的思政课堂也开到了郭府村——设在田间地头的研习基地,定期组织思政委员到郭府村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考察,鼓励大学生们深入基层农村,把论文报告写在田间地头、将研究成果留在农民家中。为此,学校制定了研习培训计划方案,大中小学生互通书信,以此把提升脱贫地区和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与拓展大学生综合素养能力有机兼容,把“乡村振兴”的大课题引进高校课堂,为持续发展充实后备力量。
在蚌埠医科大学校内开设乡村振兴农产品直销点
点 评
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高等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一个重要体现。选派驻村干部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对于高校拓展教育载体多元化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凌浩代表学校被选派驻村开展了三年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基层农村一线与蚌埠医科大学之间架起了桥梁,结合学校的帮扶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切实为脱贫地区和群众解了难题、办了实事。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拉动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围绕基础设施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和教育医疗帮扶等做了大量实际的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与此同时,凌浩根据基层行政村实际,在村建设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研学实践基地,在蚌医校园开辟了大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和乡村振兴农副产品直销点,进一步实现了校地间服务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蚌埠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团委书记 周 静
(记者 沈思佳)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