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1日至15日,深入芜湖市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开展了以“深寻霭里绿途乡韵,共绘和美生态蓝图”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心感受乡村振兴的脉动,用行动绘就生态与发展的和谐画卷。
绿水青山 和美乡村
霭里村,被誉为“安徽小香格里拉”,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实践团队的目光。7月12日,团队前往霭里村党群服务中心,采访了村书记江兵兵和严胜。他们详细介绍了霭里村近几年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严胜书记感慨地说:“以前村子还只是土路,现在基本达到了百分之百道路硬化,主干道也铺上了沥青,拓宽成了双向车道。”江兵兵书记则强调了霭里村的发展定位“爱在霭里”,利用碧水青山、淳朴民风民俗,举办各种活动,如“村长有约·到霭里庆丰收”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和其他特色产业的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书记江兵兵和严胜合照
生态卫士 守护绿意
7月13日,实践团队在霭里村开展了“清理入侵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在安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副教授郭匿春老师的指导下,对当地的入侵植物如水花生和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了全面的辨别与清理。通过分组行动,团队成员带着大剪刀、镰刀、铲子等工具,深入村子的田间地头,开始了有序的清理工作。他们不仅清理了入侵植物,还主动进行了垃圾清理,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实践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继续学习外来入侵物种的相关知识,持续关注并积极参与环保事业,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将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装袋带回研究
绿色课堂 青春同行
7月1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绿色小课堂在自闲书社拉开帷幕,实践团队通过生动的课堂知识讲解和互动游戏,向孩子们普及环保知识。其中环保手工品制作活动成为亮点,孩子们将废弃瓶子、超轻黏土等材料创意变废为宝,不仅学到了环保技能,更在欢声笑语中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在环保知识问答的环节中,实践团成员引导孩子们郑重签下对环保的承诺,将环保行动从言语转化为实际,鼓励孩子们从点滴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守护地球。这份承诺不仅是无声的文字,更是孩子们内心对绿色地球未来的期许。
活动尾声,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发放奖品,赠送写满祝福的明信片和小奖状,为环保教育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通过绿色课堂、环保手工课、环保小游戏以及青春誓言的签署,实践团与孩子们共同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环保氛围,将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让环保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探索出环保理念与乡村文化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青春的同行者。
图为实践队员通过视频为小朋友们讲解植物修复
产业兴旺·富民兴村
在万兴村,实践团队深入调研了栀子山庄、碧波生态水产养殖公司和万蕊茶叶种植园,了解当地各产业发展现状。产业负责人表示,栀子花产业已经成为当地主导产业,带动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和增收。邱汪洋水产养殖场展示了“稻+虾+鳖”生态共养模式,不仅保护了生态,也增加了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茶叶产业则通过合作社的模式,带动了周边就业和集体经济的增长。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万兴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展现了产业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共生。未来,万兴村将继续探索绿色转型与产业创新的路径,让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希望与活力,让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在万兴村这片热土上绽放更加灿烂的光芒。
图为万海水书记为实践团成员介绍栀子山庄基本情况
乡村振兴 青春力量
此次“三下乡”活动,实践团成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霭里村的乡村振兴战略,还亲身参与了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实践。实践团成员也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领悟到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关键。他们通过亲手制作环保手工品、参与生态课堂,为孩子们建立了环保知识与环保实践之间的桥梁。他们用青春的力量,绘就了一幅幅和美生态的新画卷,展现了青年一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未来,这样的实践活动将继续在更多乡村生根发芽,用实际行动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通过这次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领悟到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关键。霭里村的明天,将在青春的绘笔下,绽放更加灿烂的光芒。( 焦文熙 汪戴娟 鲁学蓉)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