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时政要闻 >正文

中安观察|增进人民福祉的安徽答卷

2024-07-14 11:28:30   来源:中安在线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为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安徽省坚持大力夯实民生基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促就业,稳住最大民生

6月12日,2024届高校毕业生“皖南装备制造专场”省级招聘会在安徽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安徽省内的272家企业,带来了5015个就业岗位,涵盖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专业,吸引了4500余名高校毕业生前来应聘。

“我应聘的是一家公司的品质管理岗位,不仅工资待遇不错,吃住行也有保障。”会计专业的学生张雨乐表示。

毕业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关乎千家万户。安徽省深入开展“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组织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引导和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在皖就业。截至4月底,安徽省已累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达成就业意向超3万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最大的民生。2023年,安徽启动“家门口”就业三年行动,实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开发政策性岗位20.9万个。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2.22万人。

今年2月,家住宣城市区向阳街道的刘玉玲则在社区就业服务站的安排下,参加育婴师培训班,拿证再上岗比之前干保洁赚得多还稳定。

聚焦就业这一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以来,安徽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就业提质扩量“家门口”就业行动,积极挖掘培育新就业形态,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通过抓好就业民生实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数据显示,1—4月份,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8.29万人,同比增长3.56%。

补短板,筑牢民生之基

养老服务连着千家万户,是社会关注的民生大事。养老不离家、离家不离亲是很多老年人所期盼的,因此家门口养老成了他们的首选。

淮北市作为第三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居家+社区+机构”“嵌入式”养老新模式,让机构专业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老年人就近提供就餐就医、日间照料、文娱活动等服务。

家住杜集区朱庄矿的退休职工谢玉祥夫妇,之前因儿子外派务工无人照料,一直为养老问题而发愁。自从矿老年活动中心改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乐康老年公寓后,老两口经过了解后便住了进去。从此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养老服务,解决了后顾之忧。

安徽省聚焦老年人的所需所盼,积极健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目前已建成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17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151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2858个,村级服务站(幸福院)6158个,助力老年人在家门口安享晚年。按照计划,今年全省将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100个。同时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聚焦群众身边的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民生实事,安徽积极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人民群众获得感越来越充实。

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安徽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进实施“安心托幼行动”,实施皖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在提高健康安徽建设水平方面,安徽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实施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专项行动。

在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方面,安徽加快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城乡低保等救助提质增效,逐步把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两个政策体系统一起来。

办实事,增进人民福祉

民生工程是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谋幸福的生动实践。

2007年,安徽在全国率先实施民生工程,每年保持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社会保障网织密织牢,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2022年,在实施20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安徽还同步开展了10项暖民心行动,以具体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今年,安徽省优化整合50项民生实事,最终形成十大类囊括促进就业、社会救助、困难群体救助、教育惠民、卫生健康、环境保护、交通出行、文体服务、城乡建设、公共安全的“民生大礼包”。

“民有所呼、我必呼应”。从最初的12项民生工程到如今的50项民生实事,变的是民生工程项目,不变的是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安徽的民生答卷不断做深做细,从基本的就业、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扩展到“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农村地区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以及对户外劳动者的关心关爱,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增进人民福祉是改革的落脚点。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利益和福祉。民生工程通过办好“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人的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用一张民生答卷,解群众的急难愁盼,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听民声,解民忧

听民声,方能察民情、解民忧。

2023年,安徽省创办“民声呼应”平台体系,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联动机制,着力破解惠民政策“落不细”、为民服务“跟不上”、群众意见“上不来”等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从一件事推广到一类事,力争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推动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民声呼应平台”创新收集方式方法,变“多头多线”为“一网统汇”,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收集,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2023年全省《民声呼应》类载体共刊载群众反映诉求3.62万个,直接推动解决3.5万个,切实办成了一大批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的实事好事。

曾一度是全省“舆情大户”的阜阳市以“有话请您说、有事我来办,为群众和企业解难解烦解惑”(“两有三解”)平台为抓手,切实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推深做实“民声呼应”工作。平台上线以来,共收到投诉意见建议300余万件,办结率超96%,群众满意度达93.2%。

其中,颍州区丽丰一品小区幼儿园“民转公”后,因部分事项未能与教育局达成一致意见,在秋季开学前一周园方单方面宣布暂不开学,被小区业主投诉至平台。考虑到该问题涉及200多个孩子的入园问题,颍州区教育局当即接办、加急处理,仅用了2天时间就妥善化解了矛盾,实现了正常开学。

“民声呼应”平台体系是安徽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的品牌工程。接下来,安徽将继续推动“民声呼应”平台体系提质增效,进一步完善“民声呼应”工作机制,畅通反映渠道,加强数字赋能,实现各类载体高效联动,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和诉求办理质量。(记者 檀美玲)

    责任编辑:杜宇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