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中部崛起·安徽作为】向“绿”而行 擦亮生态底色

2024-04-16 09:25:42   来源:安徽新闻网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指出,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

作为中部地区省份,安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近年来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修复持续推进,绿色转型持续向好,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当前,我省正扎实推进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建设,强化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污染防治攻坚,改善环境质量

芳菲四月天,无为市石涧镇打鼓村春风花草香。傍晚时分,村民姜志平来到家门口的小广场散步观景。经过一步步打造,这里树木葱郁,环境优美。“现在环境好了,过去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姜志平说。曾经,小广场所在的位置是一处废弃宕口,山体裸露、植被受损、灰尘较多,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当地彻底整治环境“顽疾”,治理废弃矿山扬尘污染和地质灾害,在覆土复绿的基础上还建设了观光步道、休闲景观等设施,为村民打造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优美生态环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期待。拉高环境“颜值”,源头治污为要。近年来,我省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上综合施策,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去年,全省空气质量主要指标改善幅度居全国前列,全省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改善幅度均居全国第七。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突破90%,改善幅度居全国第三,长江、淮河干流出境水质保持Ⅱ类,巢湖总磷、总氮浓度分别削减19.5%、23.4%,长江(铜陵段)、安庆潜水(潜山段)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全省排查整治餐饮油烟、噪声扰民等群众“家门口”环境问题3.8万个。

水、气是流动的,中部相邻省份协同治理污染。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和重要调蓄枢纽,涉及安徽、河南等四省八市。去年,四省相继发布各省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自今年4月1日起统一实施。南四湖流域排放标准是首个国家牵头统一编制、以地方标准形式发布的流域型综合排放标准。我省以标准实施为契机,联手邻省持续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

前不久召开的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指出,当前,我省生态环境保护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认真做好国家及省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深化皖北六市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扎实推进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持续开展群众“家门口”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让群众获得感一年更比一年高。

保护修复生态,筑牢绿色屏障

近日,在滁州市天长市金谕大道两旁,当地干部群众挖坑植树,种下香樟、红叶石楠等树苗。3月以来,天长市组织7500多名干部群众来到岗坡、湖滩、沟渠以及公路两旁,植下一片片新绿,135个义务植树点共种植了香樟、樱花、榉树等苗木31万余株。

当前,我省正在开展“绿美江淮”行动,以“植绿、添美、增质、惠民”为主线,建设高水平城乡一体化绿美人居环境。安徽生态环境优美,承担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的重任,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我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监管力度,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让江淮大地更加多姿多彩。

夯实生态本底,需要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我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少于1.96万平方公里,构建起“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以巢湖生态“绿心”,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两屏”,长江、淮河、新安江、江淮运河“四廊”为骨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森林覆盖率30.22%,贡献了占长三角森林面积三分之一的“安徽绿”。

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生态屏障筑得更牢。我省明确,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坚定不移落实国土空间管控边界,优化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加快推进巢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强化河流湖泊湿地、城市湿地监管,持续扩大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全面绿色转型,厚植发展优势

近日,位于凤阳县刘府镇的安徽拓美威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铲车正将回收的废旧汽车水箱、废旧铜管等原料打包后,统一熔化冶炼。经过分拣、熔炼后生成的铜杆、铜排和拉丝产品,既能单独对外销售,也能继续做附加值更高的成品。“破铜烂铁”用得好都是“金疙瘩”。拓美威公司所在的凤阳经开区循环经济园片区,汇聚了一批龙头企业,2023年产值做到了270多亿元,以绿色循环产业壮大为“底盘”,以产业链延伸为驱动,正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发展上提速突破。

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空气、河流、土壤等方面,但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是治本之策。我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安徽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近年来,我省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推动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严把环评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强化环境要素保障,服务重点项目落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绿色发展的底蕴更加深厚。

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去年产业规模跨上6000亿元台阶。许多美丽乡村,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依托,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等,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旌德县兴隆镇三山村“云上梯田”美景远近闻名。记者近日通过参加江淮环保世纪行到访当地,乡村春景扑面而来,只见青山绿水,花红柳绿。近处、远处,错落的梯田经灌溉已铺满水,如同一面面镜子镶嵌在山间。“无人机从空中拍摄更好看!许多摄影爱好者来我们这记录美景。”返乡创业的村民徐飞虎看到乡村生态旅游商机,利用老房改造建成“村田里”民宿,建设了户外休闲基地。三山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村里突出“春摄云上梯田、夏瞰丰收金稻、秋游牛栏古道、冬赏傲雪寒梅”四季景观优势,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以“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朝向实现特色产业支撑、多产业融合的良好态势发展。2023年,三山村共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旅游增收120余万元。

发展向“新”而行、向“绿”而行。我省明确,要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巩固扩大“新三样”良好发展态势,推进陕电入皖工程建设,提高新能源消费比重,健全完善现代水运体系,深入推进“铁水联运”等。

不负河流不负青山。江淮逐绿奋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记者 夏胜为)

    责任编辑:祁梦宝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