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鸟线双护 谱写青春“谐”奏曲

2024-04-12 14:24:13   来源:安青网

编者按 “鸟线和谐”为主业,“筑梦家园”延伸至社会,国网池州供电公司“鸟线和谐·筑梦家园”护线爱鸟志愿服务队探索“鸟线双护”新途径,改变以往解决“鸟线矛盾”的思维方法,打造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开展爱鸟护鸟科普知识宣传、受伤受困鸟类专业救护、候鸟南迁北归联合巡护、线路设备鸟巢爱心守护等活动,形成“爱护、救护、巡护、守护”的工作体系。

“我家窗台外筑了个鸟巢,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这是燕子”“这是灰喜鹊”“这是麻雀”“不用管它,大概一个礼拜或两个礼拜,它孵化结束就要离巢了”......不时有人在微信群里甩出自己偶遇的鸟类照片,一鸟“激起千层浪”,群成员们纷纷辨认支招。这样的讨论并不是发生在一般的鸟类爱好者交流群,而是国网池州供电公司“鸟线和谐·筑梦家园”护线爱鸟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的日常交流。

池州市境内湖泊密布、河流众多,是全国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目的地。同时,这里也是西电东送的“高速路”,高耸入云的电力铁塔、密集的输电线路在群山中“穿行”,将源源不断的电能送往千家万户。鸟类在高压塔上筑巢、粪便堆积、吸引蛇类爬上电线塔捕食幼鸟等情况都是可能造成接地、跳闸、短路等事故的潜在因素。

从鸟线矛盾到鸟线和谐,从简单的驱鸟赶鸟到护线爱鸟,国网安徽电力的志愿者们在这条“生命走廊”线上,将“专业护线”与“科学护鸟”全面融合,协同政府主管部门、保护协会、属地街道等建立联防联控机制,聚焦特高压输电通道和候鸟迁徙通道重叠区域,积极开展“双通道”安全巡护,进行鸟类研判、救助、收容等工作,将电网主营业务和志愿服务紧密结合,以线为谱,以鸟为符,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弹奏高压线上的鸟线“谐”奏曲。

“敌鸟”变 “友鸟” 

每当在铁塔上看见鸟巢,张傲就会立马警觉起来。去年才正式入职上班的张傲负责输电线路运维,刚开始上班不久,他便跟着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参与了猫头鹰救助、宣传和科普活动。

“我们的老办法是在高压电塔上安装防鸟刺、防鸟风车。”志愿服务站领衔人汪湜说。在以往的工作中,电线塔上的一个鸟窝被捣后,鸟妈妈受惊飞走,留下一窝小幼鸟散落在地嗷嗷待哺,这样的场景让电力人同时也是爱鸟人的汪湜备感难受。他认为过去“驱、捣、移、捕”的办法对鸟不生态,也不友好。

2016年3月,在汪湜等爱鸟员工的努力下,护线爱鸟志愿服务队成立,正式启动护线爱鸟志愿服务项目。2021年,国网池州供电公司创新开展“鸟线和谐·筑梦家园”护线爱鸟志愿服务项目,建成全国首个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护鸟爱鸟这项工作更是走上系统化。

“这几年我们也是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东风更好地发展起来,新入职的员工刚上班时也许并没有太深的认识,但是通过公司内部的荣誉册、展板墙一类的材料,或者通过参与活动,护线爱鸟这个意识就会在大家心中慢慢扎根。”志愿者章五九介绍,在入职培训中会有专人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原来只是从设备主体的角度,现在是从电网和鸟类保护的双重角度来介入。我们不能仅仅考虑设备,也要考虑鸟类安全,所以这也是新员工入职必修课之一。”

在工作中张傲对于鸟总是格外敏感几分,在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参与志愿服务后,他积累了不少有关鸟类的知识,每当遇到问题他总会主动和“鸟叔”汪湜以及其他志愿者们讨论,对于在运维工作中遇到的鸟线问题他也会想着通过一些技术创新、小装置制作运用来解决问题。

服务站的建立、走进社区、走进校园,线上线下的多种活动让国网池州供电公司“鸟线和谐·筑梦家园”护线爱鸟志愿服务成为了一项标杆项目,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截至去年,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爱护鸟类科普知识宣传289场次,辐射受众13万余人;救护受伤受困鸟类139只,成功放飞114只;开展候鸟南迁北归联合巡护126次,制止违法行为27起;守护电力线路设备鸟巢271个,呵护新生幼鸟1200余只,先后荣获“第十四届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称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

“鸟线和谐·筑梦家园”护线爱鸟志愿者对受伤的东方白鹳进行救治

“鸟线和谐·筑梦家园”护线爱鸟志愿者到小学开展护线爱鸟科普宣传

“鸟线和谐·筑梦家园”护线爱鸟志愿者在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开展护线爱鸟活动

一道绿色 激光

“我们用亚克力做了一个雨伞形状的小装置,将‘雨伞’盖在电线塔绝缘子上方,这样鸟的粪便就可以顺着亚克力滑落下去”。简单便宜的小装置,却可以缓解鸟粪落在高压电线之间,爱鸟爱护生态的意识逐渐扎根,加之日常工作中的专业需求,电网的青年志愿者们也给护线爱鸟注入创新理念。

“特别是我们看到升金湖万鸟齐飞的画面时,大家会感叹还有这么美的地方!”服务站领衔人汪湜觉着年轻人更加“聪明”,他们思维更加开阔,也更加注重活动的真正意义。现今,志愿服务队共有61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成员占半数以上,活跃的思维和专业技能也让今天的护线爱鸟项目增加科技味道。

“鸟可以看到更多的颜色,它们的视力也比人类强,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用技术突破人工护线爱鸟的难题”。为了做到及时警示,护线爱鸟志愿服务队与沈阳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研究出全国首台可以自动识别鸟类的分析与预警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利用AI识别技术,辨识出哪种鸟类,有无威胁,并发射一束鸟特别敏感而又不伤害它们的光谱,警示这些鸟离开危险的电塔。

联想到家用智能监控装置,家里的WiFi连接手机端,通过摄像头家里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在外通过手机观察到。通过这个理念,志愿者突然就想到将这个创意运用到解决鸟线矛盾上。有人提出,大家便一拍即合,大胆尝试一番。

“之前根据大量图片建立了鸟类数据库,变焦摄像头识别到鸟类后马上反馈到塔上的终端,接着迅速启动生态光束”。志愿者章五九介绍道,光束是一道绿色的光,对鸟没有伤害,“相当于就是人的一个应激反应,就是我打你一拳你要躲的那种感觉”。

章五九说,实验成功一天的凌晨1时,当时团队成员拿着标本放在距离摄像头大概十几米的位置,“发现那绿光生态光束亮起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跑过去,好像一下就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成就感”。

“对110千伏齐山变电站内的地面做了硬化并在站外做好绿化建设,还对筑巢区域进行针对性保护”。志愿者彭永进介绍,2022年,他们将齐山变电站打造成全国首个护线爱鸟示范变电站。员工们基于微波感应技术、仿生学技术,制作了一只仿真鹰。它可以模拟振翅动作,发出类似老鹰叫的声音,使鸟类与变电站内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从“守护”到 “传播”

“鸟是非常警觉的动物,很多时候,拍一张照片需要蹲点好久”。汪湜从2014年开始学习拍鸟,现如今已经是鸟界老师傅。为讲好鸟类故事,汪湜利用假期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拍摄各种鸟类照片,为鸟类科普收集素材。他蹲守时间最长达到13小时,当时是去往长白山探访中华秋沙鸭的繁殖地。也许受到了爸爸爱好的影响,汪湜的小儿子现在也成为了半个鸟类小专家,每到周末,总是跟爸爸说,我们去看看鸟有什么情况,我们去拍拍鸟,然后我们去看看鸟的活动情况。

“人们对鸟类保护的意识在增强。现在如果有小孩用东西打鸟、乱喂食,家长们几乎都会制止,并告诫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彭永进说。

前年7月份,有村民发现一只大鸟趴在高压电线塔上,立刻联系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赶到现场发现原来是一只猛禽白腹隼雕,因为天气太热,又找不到食物,太过虚弱飞不走。大家通过喂水和耐心的引导,大鸟逐渐恢复体力,成功飞走。

护线爱鸟志愿服务队的脚步几乎已经延伸到池州市每个乡镇,通过活动的开展,与团市委、森林公安、城市执法大队等不同部门的合作,市民对这支志愿服务队的工作有了了解和认可,需要救助时总会想到这支队伍。

(记者 沈思佳)

    责任编辑:杜宇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