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灵璧县朱集镇:万亩稻谷“丰”景美 “稻”路越走越宽阔

2023-11-11 20:12:01   来源:安青网

和煦温暖阳光下,一阵阵金黄的稻浪在田间翻滚,稻香弥漫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间;一串串晶莹剔透、籽粒饱满的稻穗,承载着农人们一年的寄托和梦想。田间地头,机声隆隆,割稻的、卸稻的、运粮食的一片繁忙,构成了一副喜人的乡村“丰”景图。立冬前后,位于安徽省东北部的灵璧县朱集镇万亩“旱改水”项目早晚稻迎来丰收季,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现场十分火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和农民爽朗的笑声。

在朱集镇“旱改水”项目区潼山村水稻种植基地,800余亩水稻正在紧锣密鼓地开镰收割。8台收割机比赛似的开足马力,并驾齐驱,穿行在金色厚实稻田里,将一垄垄半人高的水稻绞入“嘴”中,瞬间吐出金黄饱满颗粒。

“我是第一年开始涉及水稻产业,就获得了大丰收,今年种植了800余亩“乔两优17”优质水稻,由于管理得当,没有一点倒伏,长势非常好,亩产达到1600斤,亩收益超2000元,比常规农业种植增加收入1000多元,这多亏了镇政府和农技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培训。”灵璧县聚胜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说。

在双杨村千亩“旱改水”项目水稻种植基地,村民杨贺指着装满50吨稻米的大型货车说:“今年天给力,人努力,加上科技助力,我种植的200亩‘湘伏98’品种,亩产量达到了1550斤,每亩地比去年增加收入700余元。明年我打算全部采用机插秧技术,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效益。”

“为了给全镇水稻提供技术支撑,我们农工站的技术人员与水稻种植户实行一对一帮扶,全程给予技术指导服务,确保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为水稻丰产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由于品种选择对路,管理方法科学,今年水稻亩产量超过1500斤,较去年相比亩增产量200斤以上,全镇1.1万水稻实现增产220万斤,实现了产量和效益双丰收。”镇农工站站长孙振山如数家珍介绍道。

近年来,灵璧县朱集镇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守好“粮袋子”,端稳“饭碗子”,鼓起群众“钱袋子”。抢抓政策机遇,以“耕地提质增效”为目标,加大“旱改水”项目实施力度,不断激发土地活力,全面推进精品、特色、优质、高效、生态现代农业模式,努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积极争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稻”路越走越宽阔,全镇“旱改水”项目种稻面积从2021年的1500亩,发展到目前1.1万亩,把效益不高的中低产田和低洼易涝地转变成了一个个“田成块、路相连、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良田,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耕地稳产高产、旱涝保收,又加速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美化了农耕田园风光,为白鹭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吸引了上千只白鹭来此“安家落户”,形成了“万亩水田飞白鹭,一抹斜阳落晚风”的生态乡村美景。

“三年来,朱集镇紧紧围绕落实‘粮食安全’目标,把‘旱改水’项目建设作为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来抓,全镇高标准水田面积已超过1万亩,今年水稻平均亩产1400--1600斤,亩均收入2000多元,比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每亩增收1000元左右,实现了村集体、种植户、群众三方共赢。2024年,朱集镇围绕‘旱改水’提质增效,继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同步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让建设的新‘稻’路越走越宽阔,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朱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立亚信心满满地说。(马东义)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