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本报学生记者走进未成年人教育法治中心

2020-06-18 09:14:18   来源:安青网

安青网讯 6月12日上午,定远县斋朗学校七(1)班安徽青年报4名学生记者吕正凯、胡蝶和吴雨晴、吴雨晨双胞胎小姐妹在政教处主任王义好、团委书记周银朴、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赵丽丽和葛晓雪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定远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教育法治中心采访。

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进一步树立法制意识,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定远县人民检察院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30年座谈会的精神,着力构建“捕、诉、监、防”一体化工作模式,创新开展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救助机制,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努力提高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质量和效果,前不久特别设立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心”来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

认真听认真记

体验沙盘心理游戏

在建筑面积220㎡的未成年人教育法治中心,采访中,学生记者们认真聆听了法治宣传员的生动讲解,在序厅、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救助区域、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帮教区域、尾厅等包括11个办公室和走廊的四个展区,通过形象生动的图文以及先进的声光电设备,了解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了解“对校园欺凌说不”、“未成年人犯罪常见罪名”等板块,心理检测区、心理疏导区、宣泄室、观护帮教区、宣告区、法治大讲堂、关工委办公室、被害人询问区、身心康复区、心理干预区、司法救助区,体验互动,学会在应对不法侵害时怎样学会自我保护。

在“保护未成年人”宣传栏前

双胞胎姐妹的“清华梦”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熏陶、感染未成年人,感受到关怀,自觉树立法治意识、提升法治观念,尊法、守法、用法,健康阳光成长。通过打造“生理-心理-社会康复”模式,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身心交互调节,通过身心康复区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功能训练,帮助其身心全面康复,并通过生理复查、心理检测、社交生活能力检测,全方位确保未成年被害人得以健康、阳光地回归社会。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法治教育是未成年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促进未成年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健康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记者在行动

对校园欺凌勇敢说“不”

定远县斋朗学校七(1)班本报学生记者 吕正凯

指导教师 葛晓雪

6月12日,我作为安徽青年报学生记者,走进了定远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心,在这里一共七所工作室板块,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校园防欺凌工作室板块。

近年来,从新闻报道中知道,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主要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勒索及破坏财物而造成伤害的行为,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适应,破坏校园和谐氛围。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青少年儿童,我们应当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呢?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不能一味地认为只有当身体受到伤害时才能选择反抗,任何形式的伤害包括语言、财物、网络、社交等,只要对我们构成危害的,我们都应该坚决抵制。其次,当危险来临时,我们应采取迂回战术,不要和欺凌者发生正面冲突,尽可能地拖延时间,不激怒对方,保护好自己,争取求救机会。校园欺凌虽然危害甚大,但并不是不可预防控制的,就像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认为自己有责任,但也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旁观者采取积极的行动可以很好地干预欺凌,如果周围只有冷漠与无视,那么校园欺凌必将带来严重创伤。因此社会也好,校园也罢,坚决不做冷漠的旁观者,勇敢地对校园欺凌说不。

“清华园”清华梦要靠法治阳光照耀

定远县斋朗学校七(1)班本报学生记者 吴雨晴 吴雨晨

指导教师 葛晓雪

6月12日,我们双胞胎姐妹和另外两名同学以安徽青年报学生记者的身份,在老师和报社记者的带领下,走进定远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心,心理检测区里设立的沙盘游戏吸引了我们姐妹的注意。

这是一个通过沙盘游戏物品的摆放来推测心中所思所想的地方,然后心理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我们饶有兴致地摆放着自己喜爱的物品,发现柜子上眼花缭乱的物品中有一个白色的门楼模型,上面写着“清华园”三个字,我们毫不犹豫就把“清华园”门楼模型摆到了沙盘中,都说思想决定行为,如果你内心住着“太阳”,那么不论何时何地,你的内心始终温暖。我想此时在我们姐妹心中的“清华园”也不单只是作为一个物品被摆放出来,更多的是心中那份对“清华梦”的期待与向往。

我们都是花季少年,承载着造就绚丽未来的责任和使命,蓝天下、阳光里,任由我们展翅翱翔。但如果漫无目的、毫无约束地飞翔,甚至越过了道德边境,冲破了法律界限,那么以身试法的下场便是失去自由,甚至失去生命。我们生活在如此和谐的社会、和谐的校园,有着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就像蓬勃而富有活力的“向日葵”一样,只有在法治阳光的照耀下,才能焕发出无限生机,才能实现心中的梦想。

愿“青少年”后不再有“犯罪”字眼

定远县斋朗学校七(1)班本报学生记者 胡蝶

指导教师 葛晓雪

6月12日,我和我的同学们以安徽青年报学生记者的身份,走进定远县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心采访。这里,是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救助基地,为误入迷途的青少年开创同样美好的未来;这里,是“向日葵工作室”,向日葵姐姐们尽心帮助着广大青少年;这里,在短短几年内,相继被评为“安徽省妇女维权岗”、“安徽省青少年维权岗”、以及“巾帼文明示范岗”。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映入眼帘的十六幅漫画展示墙,作者通过鲜明的色彩、简单的线条、生动的画面勾勒出整个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心“捕、诉、监、防”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从被害人询问区到身心康复区,再到心理干预与司法救助区等等一系列活动室,无不体现出对误入歧途青少年的关爱与呵护。

在走廊上还有许多照片高挂着,这是尽心尽力的干警、是执法为民的警官们,他们英姿飒爽,令人神往,他们共同努力着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安全向上的成长环境。近年来,未成年人的犯罪数据在下降,来到“宣告区”的人也越来越少,有着他们无法磨灭的功劳。

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这里可以不再有人来到。我们也期待着,终有一天,“青少年”的后面不再跟有“犯罪”的字眼。年少的我们就像向日葵,在法治阳光的照耀下,定会焕发出无限生机,我们也将面向太阳散发芬芳。

通讯员葛晓雪

安青网、安徽青年报记者傅军

    责任编辑:李志慧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