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万里云霄队”社会实践团于寒假期间前往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万山镇,实地走访当地“最美家庭”徐济龙家庭,了解“最美家庭”家风家训的传承状况与家庭文化,旨在探索最美家庭带来的社会影响。
和谐共建 共筑家庭新风尚
近年来,合肥市“最美家庭”徐济龙家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积极践行家庭美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文化,形成了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的良好家风。徐济龙家庭不仅注重家庭内部的和谐建设,还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带动邻里共同营造文明、和谐、互助的社会氛围。徐济龙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夫妻共同承担家庭责任,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通过言传身教,将勤俭持家、诚实守信等优良传统美德传递给下一代,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和社会担当精神。徐济龙家庭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如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他们定期组织慰问活动,送去生活物资和精神关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远亲不如近邻”的真谛,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徐济龙家庭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并鼓励身边人一起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为建设美丽合肥贡献力量。通过这些努力,徐济龙家庭不仅成为合肥市“最美家庭”的典范,更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励更多家庭传承美德、共建和谐社会。
部分成员拜访徐济龙家庭合照
躬身力行 德润万家传新风
得知徐济龙家庭获评合肥市“最美家庭”后,我们志愿者走访辖区20余户家庭,通过问卷、访谈记录家风传承现状,发现40%家庭存在“家训断代”“代际沟通弱化”等问题,尤其新市民家庭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亟待提升。调研显示65%青少年对祖辈口述家史缺乏兴趣,传统家训传承载体面临数字化冲,32%新市民家庭存在“双重脱嵌”现象,既疏离原乡文化又未融入城市文明体系,基于此,我们组建社区口述史采集团队,为新市民家庭制作双语(方言/普通话)家风纪录片。试点三天以来,参与家庭亲子沟通频率提升47%。
部分成员于社区处合照
家庭引领 携手共创新模式
在与徐济龙家庭的深入交流中,实践团队了解到,该家庭以“家和万事兴”为核心理念,通过创新家风传承与产业帮扶双轨并行的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徐济龙夫妇依托本地生态资源,率先引入绿色种植技术,创办家庭农场示范园,并联合周边20余户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家庭+农户+电商”的联动机制。他们主动对接县妇联“巾帼助农”平台,搭建农产品直播基地。更值得一提的是,徐济龙家庭将“孝老爱亲”家风融入社区服务,真正实现家庭小幸福与乡村大发展的同频共振。
部分成员与农场示范园管理员合照
思想碰撞 传承共筑新典范
实践尾声,我们带着阶段性调研成果重返徐济龙家庭,通过沉浸式观察与深度访谈,完整勾勒出这个“最美家庭”的振兴图谱。徐济龙家庭证明,新时代最美家庭既是文明细胞,更是发展引擎,他们探索的家风产业化、产业家风化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精神与物质双振兴样本。徐济龙家庭作为最美家庭,通过‘家文化社会化再生产’路径,既实现了“家和”向“村和”的辐射,又以“德润”催生“业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精神动力转化模型。其核心启示在于:新时代家庭建设不仅是伦理共同体,更是社会治理的功能性单元,唯有激活家庭的文化势能与技术势能,方能实现“文盛”与“业兴”的深层共振。
部分成员再次采访徐济龙家庭成员
责任编辑:祁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