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时政要闻 >正文

眼下“一瓢水” 秋收“一瓢粮”

2022-08-23 15:05:56   来源:安徽新闻网

亳州市涡阳县青疃镇种粮大户吴发彬,操作自走式喷灌机械浇地抗旱。 记者 武长鹏 通讯员 蒋庆章 摄

8月17日,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石桥村党员(左)在蔬菜基地帮助村民抽水灌溉。记者 潘成 摄

8月18日,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东城村种粮大户在抽水灌溉稻田。面对旱情,西联镇采取引、提、调等多种措施广开各路水源,提升农田灌溉能力。 通讯员 梅建广 记者 刘洋 摄

灌水蓄水,监测“四情”

■ 记者 武长鹏 通讯员 蒋庆章

“只要抗旱搞得好,秋粮丰收没问题。”8月17日,在涡阳县涡南镇杨楼村,该村种粮大户王力民一边操控机械浇灌抗旱,一边对记者说。

连日来,涡阳县各乡镇组织农技人员和包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保水抗旱,确保今年秋粮稳产稳收。该县农业、水利、气象、应急等单位密切配合,组织人员和抗旱资源下沉到镇村,并适时开展人工降雨,为抗旱保苗提供有力保障。

“补足土壤水分,降低田间温度,增强植株抗高温能力,避免高温干旱叠加。”在王力民的田头,涡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马伟亮告诉记者,全镇已做了抗旱总动员,帮助广大农户、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落实高温热害防范及抗旱措施,利用一切可利用水源进行浇灌,确保秋粮丰收。

在帮助王力民抽水抗旱后,记者跟随马伟亮一行来到几处河沟和水源地查看。

“科学抗旱,要用好每一滴水。”马伟亮对记者说,涡南镇根据现有条件,要落实好引水、蓄水、节水等抗旱措施,确保应浇尽浇。涡南镇共有耕地104702亩,出动抗旱机械321台,目前已经灌溉八成以上。

“今年夏粮大丰收,现在要全力抗旱保秋,争取秋收也能获得好收成。”涡南镇大于村种粮大户王魁伟说,今年他种植了300余亩玉米和大豆,在镇农技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下,抗旱取得了效果。

记者在王魁伟的玉米地里看到,除使用电灌浇地外,还使用了“石鸿自吸”新型抗旱机械。

“这种新型机械抗旱出水快,省时省工,一天能浇灌100多亩庄稼,3天就可以全部浇灌一遍,比普通机械浇灌速度快、效果好。”王魁伟说,得益于新设备的使用,300余亩地已浇灌了两遍。

“得益于之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深挖机井、河渠通畅,暂时没有出现大面积缺水,各地苗情基本正常。”涡阳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说,该县已组织专门队伍密切关注抗旱用水情况,一旦出现水源短缺,将第一时间挖渠引水,同时强化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四情”监测,及时制定针对性的田管措施。

截至目前,涡阳县已出动抗旱机械3900多台(套),其中向各乡镇(街道)发放新型抗旱机械31台(套);该县180多万亩农作物,已完成浇灌120.1万亩。

调水补水,保墒减灾

■ 记者 陈成 通讯员 陈锐

连续高温少雨天气,怀宁县多个乡镇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秋粮生长面临严峻挑战。

8月11日,怀宁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该县拨付抗旱专项经费70万元,采购20台抗旱水泵,动员各乡镇采取强有力措施,有效开展抗旱保苗工作。

“要不是镇、村干部全力帮助,引来了‘救命水’,今年怕是要减产大半。”8月18日,看到河水源源不断地流向自家的稻田,怀宁县小市镇求雨村种粮大户周济茂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眼下正是水稻抽穗灌浆期,为了抗旱保收,村里协调了3台水泵在距离求雨村4.5公里的皖水旁不间断作业,提水入渠。在引水过程中,村民还去清理沟渠,保障水流通畅。”求雨村干部刘铮告诉记者。

小市镇今年共种植3.5万亩农作物,该镇采取多项举措抗旱保苗:同邻近的潜山市水利局协调,集中式调水补水;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民做好田间管理。

由于长江水位下降,连江涵闸关闭,怀宁县凉亭乡境内土壤失墒较快。为此,该乡紧急组织人员,培高修筑堤坝,并调集多台大功率移动水泵,将大沙河的水向内湖进行提灌,确保乡内重要水源地芝麻湖能够及时补水。芝麻湖水位一周上涨了近1米,让2万亩农田灌溉得到了保障。

凉亭乡还启用所有水利设施,组织种粮大户提水浇灌在田作物,同时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让乡村干部全部下沉到一线,开展抗旱减灾工作。目前,该乡共设置内湖拦水堰3处,开挖沟渠5.5公里,投入人力1200余人次。

记者从怀宁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县已修筑拦河堰工程9处,由460多名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技术专家组成20支抗旱服务队,正深入抗旱一线,为乡镇抗旱提供技术指导。

“我们将时刻关注旱情,强化物资保障,明确任务清单,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督查问效,着重从‘调水、保水、管水、节水、送水’上下功夫,提高应急抗旱能力,全力以赴保障粮食生产用水安全。”怀宁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郝敬权告诉记者。

泵水保水,清淤疏浚

■ 记者 罗鑫 通讯员 余克俭 蔡文慧

8月17日,记者来到郎溪县建平镇万全村祥屋村民组,只见2台7.5千瓦的潜水泵正开足马力运转,将新郎川河的水通过“梯级跳”的形式,顺着干渠抽到池塘里,再源源不断地灌溉到农田。

“现在我家的水稻已经抽穗扬花了,再抽点水基本上就能收获稻子了!”站在田埂旁的万全村种粮大户李德发稍稍松了一口气。

万全村地处新郎川河上游,面对今年严重的旱情,依靠原来的渠水抗旱,满足不了村里7000亩稻田用水需求。

“有了水,才能保障基本的农田收成,我们正在千方百计为农田储水。”万全村党总支书记梁朝军告诉记者,村里运来4台水泵,启动临时提水点,24小时不间断从新郎川河抽水,通过抽水管道蓄水到汤林桥小池塘,再灌溉附近农田。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汤林桥小池塘附近的不少稻田已经用上了水。

“要想让水灌溉到更多的地方,还得将小池塘的水抽到张家墩三港池塘,实现‘二级跳’,再通过穿堤涵闸,将水引至洋毛溪,解决圩外农田的用水问题。”梁朝军说。

当天,在建平镇新郎川河精忠村段,一台挖掘机正在河道清淤疏浚,一旁的抽水设备正在提水。

精忠村党总支书记邱永山告诉记者:“7月中旬开始,我们村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河道进行疏浚,日夜巡查,确保不跑水、不漏水,全村4000多亩农田得到了有效灌溉。”

“都说‘一碗水来一碗稻’,现在对农户来说,水比油还金贵。我们主要通过引水、拦水、蓄水等措施,充分利用泵站等抗旱设施,科学调度水源,扩大农业浇灌面积。”建平镇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负责人茹彩齐告诉记者。

连日来,面对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建平镇组织和发动广大群众开展抗旱自救,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截至目前,建平镇先后投入抗旱人员1000余人次、各类抗旱设备1000多台(套)、抗旱资金40余万元,开启固定抗旱站19处,农业灌溉面积达4.2万亩。

“下一步,建平镇将继续加强日调度,密切掌握水源动态和用水情况,分析高温发展趋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水稻高温干旱技术指导,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茹彩齐说。

五级提水,改种补种

■ 记者 阮孟玥

“今年温度太高了,好不容易下场雨,希望能下久点,让水稻‘解解渴’。”8月18日下午,青阳县丁桥镇官埠村迎来一场久违的雨水,种植大户汪卫国告诉记者。

“我们村现有5000亩水稻,受到不同程度的旱情影响。”官埠村党委书记吴凡说,“为保障农业生产用水,我们对全村的山塘进行清淤引水,还从青阳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借来9台7.5千瓦的水泵进行抽水灌溉,并在稻田附近的河道修建蓄水池,合理调配水源。”

随着雨势增大,原本干旱、皲裂的稻田得到了“滋润”。“今天这场雨属于有效降雨,能稍稍缓解这两天的灌溉压力。”丁桥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洪流说。

目前,青阳县内流域面积最大的七星河已经断流,丁桥镇正在建设青通河“五级提水”工程,总体落差将近10米,全程长4.5公里。

“我们已经完成了‘三级提水’,能保障全镇1.5万人的生活和灌溉用水。预计工程在月底完工,届时将有效缓解全镇旱情。”洪流告诉记者。

在积极提水灌溉的同时,青阳县还密切关注高温热害预防工作,及时指导农户做好旱季田间管理、生产自救工作,以减轻高温热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8月18日上午,青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派专家来到官埠村,为300亩稻田喷施有机硅肥、磷钾肥,增加水稻植株的抗倒伏、抗旱能力。

“不同品种、不同抽穗时段和不同田块受高温影响的程度不同,对受到高温热害影响严重的作物,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青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吴意说。该县采取分区域、分类保障用水的措施,在水源有限的条件下,优先保障生育敏感期的农作物生理需水。

青阳县还科学规划、指导农户进行生产自救。一是蓄养再生稻,对结实率20%以下、亩产不到100公斤的田块,于8月20日前割留高茬蓄养再生稻。二是改种秋季作物,对结实率低于20%且水源条件差的田块,8月20日前不能蓄留再生稻的,及时改种秋季作物。

截至8月19日,该县共组织抗旱技术指导2546人次,投入各类灌溉机械2214台,打井164口,灌溉面积28万亩。

打井取水,科学救灾

■ 记者 柏松 见习记者 张彩莉

“多亏了农技人员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保住了今年的水稻收成,为他们点赞!”8月19日,淮南市寿县隐贤镇牌坊村村民姚尚彬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打的26口机井将清水送入稻田,隐贤镇农技推广站站长赵前品一边指导村民抗旱,一边和牌坊村党总支书记赵仁勇谋划着:“再打20口井,1.1万亩稻田都能过一遍水,旱情基本可以解除。”

面对持续高温,淮南市启动农业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派出1个抗旱工作组和4个专家技术指导组,指导各地抓好抗旱保苗工作,并组织全市600余名农技专家深入一线,全面打响抗旱保苗攻坚战。

“这段时间,我们每天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全乡16个村,协助指导做好抗旱工作,确保大旱之年秋粮不减产。”8月17日下午,在淮南市凤台县钱庙乡陈圩村电灌站,乡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黄庆超对记者说。

因连日来歇人不歇机,该电灌站设备出现了一些故障。为尽快缓解旱情,钱庙乡农技站联系凤台县水利局器材库,调运50千瓦的抗旱机械助力陈圩村抗旱保苗。

“从8月12日起,我们深入县区了解灾情,提出应对措施,指导各地抓好抗旱保苗工作。”淮南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林玉明告诉记者,该中心分类指导、包联服务,确保秋粮不减产。

“入夏以来,高温少雨导致董峰湖农田降水量较同期偏少26%,我们迅速成立3个农技指导组,深入包保地块,合理调度水源,开挖2000多口机井全力抗旱保苗。”8月16日,在淮南毛集实验区毛集镇,农技人员董厚奎正在董峰湖田间地头开展抗旱减灾保丰收技术指导。他还及时发布《毛集农情》,通过镇村微信群、应急广播、公示栏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玉米小斑病、大豆蚜虫病等病虫害防治,指导群众抗旱浇灌、科学防灾。

在淮南潘集区潘集镇潘集村的田间地头,农技人员鲍翀每天都在忙着指导抗旱。“哪怕天气再热,只要向鲍翀求助,他都会赶过来查看情况。”潘集村种植大户夏娟娟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8月19日,淮南市抗旱保苗267.3万亩,农作物旱情得到有效缓解。

引来淮水,农场“解渴”

■ 记者 周连山 通讯员 袁松树 杨登宏

8月14日,在明光市潘村湖农场五分场六号地里,滚滚水流顺着一条条水渠流进久旱的黄豆地里......

“多亏农场引来淮河水,我家200亩黄豆得救了。”正在地里引水抗旱的五分场种植大户李华勇高兴地对记者说。

李华勇家的黄豆进入开花期后,遇到了持续高温干旱,眼看豆秧快要干死,收获无望时,农场从苏拐、杨洼排灌站引来淮河水,他家的黄豆得到了及时浇灌。“有了水,今年黄豆丰收有保障了。”李华勇说。

潘村湖农场共有耕地2200公顷,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小麦、水稻、大豆等粮食产品3000多万公斤,被誉为“皖东粮仓”。

“近年来,农场聚焦主责主业,通过连续实施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农业生产抗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遇涝排得出,遇旱灌得上’的旱涝保收目标。”潘村湖农场党委书记安继凤告诉记者,面对今年严重旱情,全场上下不等不靠,立即启动抗旱保苗应急预案,协调当地苏拐、杨洼等排灌站引女山湖和淮河水入圩,迅速打响一场引水抗旱保丰收战斗。农场共计出动100多台(套)抗旱机械,使用各式灌溉设备180余台次,1.6万亩黄豆、1.7万亩水稻在第一时间解了“渴”。

在及时有效缓解在地大豆、水稻旱情的同时,农场农技人员按照分类管理、因苗施策的原则入户到田,面对面指导职工落实增施作物生长调节剂和防治病虫害等田管措施。

“受持续高温影响,本地水稻幼穗分化普遍较常年提前,水稻病虫害防治窗口期提前开启,适时开展药物喷防,对水稻产量至关重要。”正在五分场三号地对职工进行田管技术指导的农场高级农艺师潘殿星告诉记者,该场一手抓抗旱保苗,一手抓科学田管,抓水稻、大豆病虫害防治,力争将高温干旱对水稻、大豆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秋粮丰收。

“现在是水稻孕穗扬花期,正是需要水的时候。现在的‘一瓢水’,就是秋收时的‘一瓢稻’。由于提水抗旱及时,今年我家水稻丰收稳了。”正在田头忙碌的该场种粮大户陈普选说。

2022-08-23 08:03:07:0眼下“一瓢水” 秋收“一瓢粮”受入汛以来降雨偏少和近期持续高温影响,沿淮淮河以南出现旱情并日趋严峻。我省农业农村、水利、气象、应急等部门协同联动,合肥、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等市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我省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坚决打赢抗旱救灾硬仗——3496要闻要闻

http://www.ahnews.com.cn/yaowen1/pc/con/2022-08/23/496_654787.htmlhttp://www.ahnews.com.cn/shouye/pad/con/2022-08/23/496_654787.html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我省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坚决打赢抗旱救灾硬仗。203/enpproperty-->

    责任编辑:祁梦宝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