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农兴村美仓廪实 铜都沃野展新姿

2021-10-28 11:18:58   来源:铜陵新闻网

航拍下的铜陵市义安区东联镇合兴村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高凌君 通讯员 梅建广 摄

“三农”工作事关全局发展。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铜陵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产业兴旺固根本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枞阳县官埠桥镇宋马村的众吾白茶种植基地,只见漫山白茶翠绿一片。这片上千亩的茶园原本是一片荒芜地,如今孕育出当地农业特色品牌,每年吸引周边20多个村庄数百名村民来此务工,其中有47名贫困户借此脱贫。

作为我市重点扶持的特色农业产业,白茶目前在枞阳县共种植了2万亩,干毛茶产量112.5吨,年销售收入超亿元。这也是我市近年来大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持“突出特色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推动共同发展、培育带动亮点”的原则,重点实施枞阳县和郊区白茶、设施蔬菜、花卉苗木、稻渔(虾)综合种养、水产健康养殖和秸秆综合利用等六大“万千工程”,辐射带动2.3万余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发展设施蔬菜1万亩、花卉苗木1.5万亩、稻渔(虾)综合种养6万亩、水产健康养殖1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20万吨(立方米),每年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务工等为集体和农户增收近千万元。2020年,六大“万千工程”被国家扶贫办评选为全国100个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重要农产品生产水平也得到稳定提升。2020年,我市粮食产量比2016年增长3.2%,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151万亩,总产量达58万吨。

农村旧貌换新颜

从尘土飞扬的羊肠小路到风景如画的通村大道;从“天然垃圾场”到休闲广场,家家户户庭院整洁明亮,房前屋后红花绿树......近年来,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呈现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

义安区西联镇犁桥村是一座拥有750年历史的古村落。近年来,该村以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村庄改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厕所革命、生态治理等工作,使人居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实现了古韵新颜相得益彰,获得“全国首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出台《铜陵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5155”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超额完成农村改厕三年行动计划,共改厕7.7103万户,占计划的128.7%;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美丽乡村全面提标,累计建设省级中心村106个、市级中心村70个。

农民增收奔小康

在家门口就业,一年有四五万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枞阳县白柳镇山河村村民王桂芳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山河村原本是个经济落后的空心村。2017年,该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并成立了枞阳县山河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片流转土地用于发展水稻、蔬菜、蘑菇等产业,吸引村民以土地入股,不仅带动了村里的产业发展,也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其中,只5000亩林场统一对外流转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50万元收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市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民增收。完善特色种养业扶贫园区(基地)80个,参与带动经营主体1062个,带动贫困户9.4万余户次。发展自种自养的贫困户共计9.5万余户次,其中产业达标贫困户3万余户次,实施项目11.7万个。创建贫困村“一村一品”14个,覆盖全部65个贫困村,55个贫困村创建了“一村一品”工程。投入资金7116万元实施到村项目114个、到户项目17811个。加强产销对接、消费扶贫,积极打造“小枞”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91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14133户贫困户增收,农业务工项目年收入均超过5000元。2020年底,我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2054元增长到2020年的17054元。

绿色发展促和谐

我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境内长江干线有112公里,主、夹江岸线280公里,通江河流41.5公里。背靠着优势水资源,不少生活在长江两岸的人们靠着捕鱼为生,但长期过度捕捞让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8年5月,我市出台《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渔民退捕转产实施方案》,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捕。随着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发布,我市围绕“船网处置、渔民安置、执法监管”三大核心任务,细致谋划、全力攻坚。目前,全市建档立卡捕捞渔船592艘已全部处置完毕,网具全部销毁,证件全部注销,清理取缔“三无”船舶1657艘,转产就业、养老保障、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完成率均达100%。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呈持续高压态势,办理行政处罚案件40起、刑事案件42起。“铜陵市依法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入选安徽省2020年度“十大法治事件”。

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44%,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24%,并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建立了农村黑臭水体分级清单,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整治53条。

(方盼亮)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刘静茹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