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桐城引导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01-18 10:05:09   来源:安庆新闻网

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间段,明确了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目标任务。这是对2007年12月发布的“限塑令”再度升级。

12月22日上午,市委议军会召开.jpg

桐城市一家塑料制品企业,工人打包、装运可降解塑料包装袋。 全媒体记者 汪秀兵 摄

  面对“限塑令”升级,作为全国闻名的塑料之乡桐城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促进塑料包装产业“绿色转身”;塑料制品企业纷纷化危机为契机,化压力为动力,走上转型发展之路。

  一本经济帐

  目前,桐城市塑料生产企业有6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有126家;塑料袋产量占全国市场的35%以上。随着新版“限塑令”对塑料制品限制使用的升级,桐城当地生产企业如何应对、转型发展?1月上旬,记者到桐城市进行了走访。

  坐落在桐城市双新园区的安徽格努博尔塑业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声隆隆,生产传统塑料包装袋和生产可降解塑料袋生产线源源不断吐出产品。该公司年产1.5亿元塑料制品,面对“限塑令”升级,公司董事长吴厚忠坦言,生产全生物降解塑料袋,生产成本提高。全生物降解塑料主要材料是PBAT+PLA+淀粉,PBAT原料来自化工产品,PLA即聚乳酸,国内通常由玉米发酵后生成乳酸,再工业合成成聚乳酸。

  “可降解塑料袋的热销,直接带动了上游生产原料的紧缺。” 吴厚忠说,目前,全国只有4家企业可以生产这种原料。不仅如此,原料价格也是一路走高,从每吨1万多元,现在飙升到了每吨近3万元,即便是这样,也经常有厂家不接采购单。

  另一名塑料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生产一个中型大小的超市用背心袋(大约尺寸是26X42cm),成本为6-7分钱,同样厚度如果做成合格的可降解塑料袋,大约要2-3角钱,成本翻了至少3倍。此外,转型还伴随着设备升级费用,一条塑料袋生产线,全部按照可降解改造,吹膜机改造一台要花2万块钱,印刷机要全部换掉,一组印刷机3万元,一条生产线6组大约要18万元,制袋机刀口更换的成本大约15万-16万元。

  摆在企业面前的门槛并非只是成本增加,库存问题同样存在。一家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全降解塑料袋摆放时间不能太长,有一定期限。因此,一些塑料生产企业考虑全降解塑料袋库存时效问题,只能按照订单生产,不敢大批量囤货。

  一条转型路

  坐落在桐城市双新园区的安徽沃科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转型生产全降解塑料袋的时间早、力度大,在本地塑料行业颇为知名。

  这是一家由洪涛和妻子汪彦一起创办的“夫妻店”。夫妇二人2004年开始从事塑料行业,起初也如小镇上大多作坊一样生产浴帽、一次性马桶垫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并由此逐渐发展壮大,2012年转型生产塑料包装袋。

  公司负责人汪彦说:“2016年自己便开始试生产可降解塑料袋,并在2017年1月拿到了当地部门颁发的‘可降解塑料’生产资质。2018年沃科美以‘生物降解生产’的名义入驻双新产业园,如今,30多台设备全部升级成可造‘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的机器。”

  这家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地上堆满了可降解塑料袋的成品和半成品,垃圾袋、奶茶袋、购物袋等一应俱全。记者拿起一只发往海南省的可降解塑料袋仔细察看,上面有二维码,扫描点开就能看到生产厂家的信息。

  随着近年来“限塑令”的不断升级,可降解塑料袋的销量大增,让汪彦一时有点“措手不及”。汪彦丈夫洪涛掏出手机,点开微信群,里面满屏的求购信息。洪涛说,现在根本不愁销路,生产多少就能卖多少。

  安徽沃科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桐城塑料生产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为了引导塑料生产企业转型,桐城市开出三大“处方”。首先,该市与上游多家企业洽谈,引进这些企业在桐城建立可降解塑料原料生产车间,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同时,该市积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先后出台《关于打造实业强市着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文都英才”五大行动计划打造聚集高地的意见》、“1+3+8”产业扶持政策等,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工艺装备,重点发展绿色化、可循环、可复用、高性能、多功能包装材料,推行绿色生产;在税收、规费、资源、信贷、贴息、补贴等方面,对质量提升成效显著的塑料包装企业给予政策扶持。

  其次,该市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2020年初,桐城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2)》,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产业链“链长制”,通过强化行业引导、实施招大引强、开展暖企服务、培育龙头企业等方式,促进桐城塑料包装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双新产业园区,推进南部重镇包装产业融合,围绕产业链招大引强。双新产业园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塑料机械设备园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塑包产品检验检测、展销中心、原辅材料集散平台、人才与科技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也在加紧完善。

  另外,该市依托国家高分子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以及西安理工大学、江南大学校地合作平台等,推动绿色包装产业做大做强。“以金田、百世佳、顺彤、鸿江、金科等企业为基础,重点围绕塑料、纸、金属包装等三大行业向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引进产业上游新材料、智能包装机和包装设备生产项目,推进产品向医药、化妆品、饮料食品等方向拓展;严格控制落后产能与项目,做大做强绿色包装产业,推动由低端的日用消费品向高端、环保、可降解的工业消费品转型。”桐城市科技经济信息化局局长王奎说,目前,全市塑料包装企业中,战新企业20家、国家高新企业4家。众多骨干企业与西安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10余家科研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下一步,桐城市将重点围绕《关于促进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2)》要求,设立包装产业专项发展资金2000万元,重点支持包装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强链、延链、补链,加快建设生物基降解新材料基地,致力打造中国绿色包装创新试验区。”王奎说。

  一套监管机制

  2020年桐城市绿色包装产业产值累计达228亿元。截至目前,桐城塑料包装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安徽省著名商标9件、安徽省名牌产品3个,210家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

  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再次明确监管部门要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和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等行为,还要求加强对零售餐饮等领域禁限塑的监督管理。

  桐城市在引导和支持塑料生产企业转型的同时,走实“绿色转型”之路。该市进一步强化治理和执法力度,以工业园区及新渡镇等地塑料包装印刷企业集群为重点,采取专题培训、上门宣传、政企共建等形式,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等活动,引导企业自觉守法。严格项目准入,坚决执行包装产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实施VOCs总量控制,严控新增VOCs污染物排放量。严格资源节约和环境准入门槛,用最严格的技术、环保、安全标准倒逼低效落后产能退出。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对企业新项目符合用地条件的,优先供应建设需要的土地指标。

  另外,该市加大对塑料购物袋、农膜等塑料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加强对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销售、使用塑料制品的监督检查。2017年至2020年,全市立案查处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塑料制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案件共112件(其中2020年立案查处15件)。

  下一步,桐城市将对全市塑料制品生产企业进行一次摸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严格执法办案,加强产品质量抽检,严厉查处违规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袋和农用地膜、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等行为;积极配合上级环保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形成监管合力,全面促进全市塑料包装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记者 汪秀兵 通讯员 陈俊)
 

    责任编辑:刘鸣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