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时政要闻 >正文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贫困村的春天

2021-01-04 11:39:38   来源:安徽日报

柏油路四通八达,太阳能路灯整齐划一,农家院落干净素雅,游园广场欢声笑语......走进萧县新庄镇沟头村,如同走进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这是黄河故道边的偏僻村庄,3年前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后进村”,如今“出落”成五星级先锋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脱贫攻坚示范村。3年来,这里发生了怎样的“蝶变”?

家园巨变心里乐

“桃红柳绿,岸上人家。”这条宣传语首先映入记者的眼帘。村边就是引江济淮工程,一汪清水之畔,桃树成片,柳树成行。站在水边观景台,村民李乐河眺望远方,自豪感油然而生。

“记者同志,你没有来对时节啊!春天这里桃花朵朵,垂柳依依;夏天荷花满池,碧波荡漾。”李乐河笑呵呵地说。

“刚来村里时,到处是高低不平的土路,路中央是好几道车轮轧成的深沟。池塘内外垃圾遍布,一阵风吹来,垃圾刮得满地都是。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曾被村民称为‘土窝’......”驻村第一天的所见所闻,让沟头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杨健印象深刻。

“要改变村里落后面貌,首先要彻底改变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的精气神。”杨健说。他逐户走访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宣传农村环境整治政策,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如何打造地绿水蓝宜居的村庄达成共识。杨健带头捐款、协调资金、争取项目,在村内安装220多盏路灯,硬化亮化10多公里道路,新建7个公厕、57个花坛,建设2处村民游园广场、1座村文化大舞台,此外还建设了为民服务大厅、图书室、老年活动室和村卫生室。

在杨健的号召下,党员带头、村民参与,逢土必绿、见缝栽绿,家家户户都开辟了“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绿化美化家园。

“以前村里人缺少激情,干啥啥不成,自从杨健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来了,环境变美了,大家心里乐滋滋的,干劲十足。”脱贫户王银和说。

产业兴旺心里亮

“没有产业,脱贫攻坚就是一句空话。我们鼓励全体村民积极行动起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造血’能力,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杨健说。

沟头村群众过去一直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村里没有企业和其他产业收入,是典型的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杨健集思广益,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大户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

村口扶贫大棚里温暖如春,满棚的香菜长势喜人。种植大户刘先进正指导村民李冬娇除草。

“这茬香菜很快就能上市,每公斤至少6元钱,20亩大棚净挣10万元没问题。”刘先进说。李冬娇每天在大棚里干半天活,工资50元,不耽误家务和农活。

这块地原是土质较差的沙碱地,过去种植粮食作物收益较低。近年来,村里对这块地实施土壤改良,让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并投资上百万元建成了高标准大棚,租给大户刘先进发展蔬菜种植,不仅带动了20多位困难群众就业,还为村集体每年增加6万元租金。

近3年来,光伏电站、恒温冷库、粉丝加工厂、特色农产品采摘园......一个个围绕扶贫展开的村办企业、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石,也增强了村集体的经济实力。

“以前只知种一麦一豆,一年忙两季,现在月月有事做,天天有活干。如何增收致富,我现在心里亮堂堂的。”脱贫户陈胜利一边在门前晾晒着粉丝,一边对记者说。

村里还根据实际需要,开发保洁、护林等多个公益性岗位,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脱贫户丁国利是丁庄自然村的保洁员,每月工资600元。

“家门口打扫卫生,锻炼了身体,还挣到了工资,真开心!”丁国利说。

文明乡风润民心

“新时代,中国梦,靠自强,促发展。读善书,勤劳作,奔小康,美梦圆。”文化广场边,写满整面墙的《村规民约》是全村人熟记成诵的新“三字经”。

村主干道旁,一条条文化长廊新颖别致,村庄历史、身边榜样、孝道文化等内容吸引行人驻足。大喇叭播放着村歌《醉美我家乡》,许多村民情不自禁跟着哼唱。

“乡村之美,美在生态,更胜在文明乡风。”谈到脱贫之后怎么办,杨健思路清晰。他深入了解村史后发现,沟头村人杰地灵,革命年代涌现过抗日英雄、“军人世家”,改革开放中涌现出了许多“弄潮儿”。为此,他组织编写村史、谱写村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村大力宣传英雄、贤达事迹,引导村民学文化、爱科学、见贤思齐。他还组织开展全村“文明家庭户”评选,获奖者可以拿到积分,在村爱心超市兑换生活必需品,激发大家参与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的热情。如今,杨健倡导的“耕读人家,秀美村庄”风尚,已经深入人心。

“给彩礼嫁妆做‘减法’,给文明幸福做‘加法’。”村里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过去,彩礼负担重曾经引发许多矛盾。近年来,村民们主动抵制彩礼,几位女青年出嫁,不仅分文彩礼不收,还带着致富书籍、文房四宝作陪嫁物,在周边乡镇传为佳话。

“脱贫不是终点,振兴才是目标。今年,我筹划着如何留下一支不走的‘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早日致富奔小康,走上乡村振兴路。”杨健吐露心声。( 本报记者 何雪峰)

    责任编辑:祁梦宝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