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消费扶贫让农特产品进入千家万户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报道之七

2020-12-08 11:07:02   来源:安庆新闻网

2.jpg

宜秀区政务大楼前广场,扶贫产品展示展销。 全媒体记者 路欣 摄

截至11月4日,今年安庆市已累计销售扶贫农产品28.638亿元,名列全省各市第一。

这“28亿”究竟是如何实现的?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政府搭桥梁”和“各方共参与”结合起来,把“打通供求链”和“拉长产业链”结合起来,拓展扶贫产品销售门路,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让帮扶更暖心

以购代捐以买代帮

这个季节,潜山市各地葡萄园里的葡萄都已采摘完了,但是在痘姆乡仙驾村的葡萄扶贫基地里,中红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汪泽红仍在忙碌着。

“现在主要做些清园和施肥工作,为明年葡萄的丰收打好基础。”汪泽红满脸喜悦,仿佛眼前仍是满园硕果的景象。“今年葡萄丰产,开始有点担心销售问题。潜山市总工会组织基层工会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动员有购买意愿的城镇职工前来采摘购买,仅扶贫券这块就销售102000元。”

“这样一来,葡萄不仅不愁卖,还卖上了好价。”汪泽红说。

仙驾村曾是潜山市60个贫困村之一。过去,村民只知道种植水稻,品种单一,收入受限。2016年,村里通过集中流转土地,招商引来中红农业公司发展葡萄种植等特色产业,建起了500亩的葡萄园。本村22户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基地务工,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先后脱了贫。

在潜山,搭乘消费扶贫快车的农产品除了葡萄,还有彭河绿茶、天柱山瓜蒌籽、黄柏粉丝、官庄豆皮、王河鸭蛋等。位于潜山市开发区皖文化食品园的消费扶贫馆里,几乎囊括了产于潜山各地的所有农特产品。它们被分门别类摆在货架上,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

“买几斤香菇、木耳,黄柏山区出产的,过去买过,品质不错。”11月22日,居住在潜山市区的冯丽萍女士付款后,提着刚刚采购的土特产告诉身边的同事。冯丽萍是一位热心公益的上班族,她说:“在扶贫馆购物,能买到地道的特产,又能扶贫献爱心,一举两得。”

为了更好地推动以购代捐,潜山市在市区和乡镇建立了扶贫产品展示展销馆,在超市等公共场所设立了扶贫专柜,还鼓励农业企业、电商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积极参加各级农产品展销会。

今年扶贫日开馆的潜山市区扶贫产品展示展销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目前,馆里销售的扶贫农产品有200余种。

潜山地处皖西南,曾经为深度贫困地区。这里生态环境优越,土壤中富有锌、硒,孕育了瓜蒌、绿茶、石斛等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可过去由于产地偏远,养在深闺人未识。

近年来,该市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动产销对接。

除了开展线下产销对接外,该市积极推动农产品云端销售。市扶贫办、农业农村局、供销社联合各乡镇做好扶贫产品申报入驻消费扶贫平台工作。目前,该市有30家企业75个品种进入消费扶贫平台销售。今年9月,“832”平台潜山扶贫产品销售额达338.5万元。今年以来,该市通过“832”平台采购扶贫产品的单位有1200家,其中采购额超万元的有120家。

“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是潜山‘防止因疫因灾致贫返贫,坚持精准扶贫,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的具体实践。”潜山市扶贫办主任周凤扬表示,过去送钱送物,虽解决了贫困户的一时困难,但也催生了个别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走不出“年年帮、年年贫”的怪圈。“以购代捐”让贫困户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收入,有助于培养贫困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激发其内生动力。

统计数据显示,在安庆全市范围内,1300多家定点帮扶单位和5.94万帮扶责任人除了倾力帮扶之外,还自掏腰包为消费扶贫做出贡献,直接购买扶贫农副产品2600余万元。

旅游+消费扶贫

美景搭台扶贫唱戏

10月25日,2020年全国重阳登高健身大会安徽主会场在宜秀区罗岭镇巨石山风景区举行,活动吸引了数千名登山爱好者参加。对于正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宜秀区来说,这不过是该区每年开展的多个旅游活动之一。然而,今年这些旅游活动,一定会多一个“特别节目”——消费扶贫。

“这是我们扶贫项目特色小红稻示范基地生产的,优质的健康米、红米、血糯米,营养丰富,口感很好!”当天的活动现场,罗岭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刘艳蝶忙前忙后,称职地扮演了一名“带货主播”。

今年春季,在宜秀区的另一处景点,旅游+消费扶贫也曾举行。

3月21日,位于宜秀区五横乡的秀园景区又一次成为花的海洋。而花海中的游人,大多会看到一个特别的展区——五横乡设置的扶贫欢乐购物专区。该专区满满都是“吃货福利”,不仅有能够现场大饱口福的粉丝煲、炒货、五横水饺馄饨等特色美食,还有能带回家慢慢品尝的龙山野茶、“金虎山”纯手工粉丝、土鸡蛋、土鸭蛋等优质特色农产品。

“我们利用秀园里的扶贫欢乐购物专区,广泛发动游客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力量,将‘游购娱’结合在一起,以展台专区的形式,以展带销,以销推展。既是五横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又是不一样的消费扶贫文化。”五横乡杨亭村党总支书记杨凯认为,以“旅游+”打通消费扶贫渠道,是符合五横乡发展实际的特色扶贫道路。

说起以“美景搭台,扶贫唱戏”的好处,怎么少得了那梨花盛开的地方呢——宜秀区大龙山镇也是借举办梨花观赏活动,以贫困户农特产品为媒,旅游消费搭桥,打造“旅游+购物”扶贫产业链,增加贫困户收入。

“我带了50斤红薯粉、50斤麻油,没想到这么快全部卖了,一共卖了1700多块钱。”3月23日梨花观赏活动开幕当天,贫困户余平就获得了一份颇为满意的“销售清单”。

为销售农特产品

各地“八仙过海”

当然,“28亿”的汇成,不是单打独斗的成效,而是全市各地“各显神通”的结果。用市扶贫办相关工作人员的话说,我市各地都在“千方百计”推深做实消费扶贫行动。

“以前要在天亮前把豇豆、黄瓜等蔬菜摘下来,赶车8公里到城里去摆摊。现在拍一张图片发到群里,蔬菜一下就被人抢光了。”桐城市黄甲镇石窑村吴基后老人提到的“群”,是黄甲镇为消费扶贫特意建立的“黄甲农特产品互动购销微信群”。这个“群”让贫困群众的农特产品与广大消费者实现了产销“零距离”对接。镇村干部获知贫困户的供货信息后,会主动担起“推销”和“搬运”活计,无数大山深处的农产品因此走出深山。

“现在茶叶的销路不是大问题了——每到春茶上市,县供销社茶叶公司的专业合作社就上门来收购,还有我家的帮扶联系人帮我推销。”宿松县趾凤乡龙溪村上屋组贫困户李得林,得益于该县供销社“电商十生产基地十专业合作社十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再也不愁自家茶园产的茶叶卖不出去了。

望江县则充分借助结对帮扶力量,将特色农产品(消费扶贫)展销会开到了芜湖市。展销会一开就是五届,规模越来越大,参加单位越来越多。

此外,我市各地还在推进扶贫产品认定方面下足了功夫,共申报扶贫产品1457个,国家已发布872个;设扶贫专柜359个,消费扶贫专馆50个,消费扶贫专区138个;在中国社会扶贫网入驻供应商308个,发布扶贫产品789个;在“832”平台共入驻供应商68家,发布产品243种......这一系列数字,也是“28亿”坚实的基础。

(全媒体记者 何飞 通讯员 王阵)

    责任编辑:刘鸣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