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家没了,这里就是你们的新家!”

2020-07-14 17:21:33   来源:安青网

安青网讯 7月13日,周一,坐标长江边上的无为市姚沟镇依旧暴雨如注,镇四周的水域无一不水流湍急,远一点的长江水位在超出历史水位后还在一点点的上抬。

上午10:37,记者第一次拨打姚沟学区校长徐厚忠的手机,“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4分钟后,再打,依旧是通话状态。10:44,第三次拨打,还是如此。直到10:57,第四拨打,电话那头终于接通了,不过通话状态并不好。

“您长话短说!我现在太忙了!今天下午1点,中心小学那边又要迎来100名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我得协调人手,安排好后勤。”电话那头,尽管徐厚忠压低了声音,但较快的语速还是流露出紧迫感。

近日,无为市连遭暴雨,江面、内河水位急剧上升,防汛形势异常严峻。7月7日,无为市启动防汛应急预案2级响应,姚沟镇随即对太白、五洲两个江心洲以及四垅、新城外护圩等地的群众转移安置。

“准确的说,我们在7月3日,就已经得到了镇党委、政府要将姚沟镇第一小学作为转移群众安置点的命令了,在做好腾空教室的准备后,就一直处在待命状态。7月6日夜里,眼看着圩里水位越来越高,连夜撤离安置了100多位受灾群众。”徐厚忠说,接到上级命令后,学校就积极响应,第一时间在学校教师工作群发布了信息,老师们报名的积极性都很高,“当时考虑到姚沟镇第一小学女教师多,双职工的多,所以提了两点:年轻教师、男教师上。但就这样,依旧有不少教师给我打电话,主动请缨,要求来校做好后勤保障。”其中令徐厚忠印象深刻的是中学部的一位初三班主任,考虑到14号的中考,他得带队,徐厚忠不得不拒绝;还有一位女教师,丈夫不在家,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但她依旧请缨来搭把手,后来拗不过她,给安排到相对轻松一点的岗位。很快,由姚沟镇第一小学领导班子和全体男教师,中心校(本部)、中心小学抽调部分年青教师,共40多人组成的安置点志愿者服务队随即成立,徐厚忠全天驻守安置点指挥调度安置服务工作。

随着雨势越下越大,撤离的受灾群众也多了起来。至7月9日晚,共启用了15个安置教室,转移安置群众206人,他们大多数年老体弱,最大年龄95岁。高峰期时,安置群众达243人。

“群众来了,得让他们吃好、休息好。家没了,这里就是他们的新家。”那些天,徐厚忠说的最多就是这两句话。为了让家里受灾的群众安心的住下,大家为受灾群众做足了生活保障,安置教室每室安排2名教师志愿者24小时进行值班服务,负责群众的住宿、饮食、卫生事宜;个别老人因家园受灾情绪激动,教师志愿者们轮流做思想工作,慢慢疏导。这中间,教师志愿者们即使受埋怨、被误解,也都自己扛下来。为了丰富受灾群众的精神世界,徐厚忠还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每天上下午播放大家普遍喜爱的庐剧;买来了当地老人都喜欢玩的小纸牌,供大家消遣娱乐。“前两天,县文体局组织了庐剧团来表演,连着演了3天,一些受灾群众这才慢慢的露出了笑脸。”

受灾群众笑了,徐厚忠和教师志愿者们这才松了一口气。这些天,徐厚忠吃住在学校,即使家就在学校附近,近在咫尺,却忙得没工夫回趟家。“这边住着这么多受灾群众,中学部那边还是解放军们的临时驻地,住了100多位解放军,今儿下午,中心小学那边又得安排进来100位解放军,我得随时协调问题,哪里缺人手了,都得第一时间处理好。汛情不等人啊!”1974年出生的徐厚忠,从小在长江边长大,见过1998年的洪水,知道洪水的灾难性和无情,所以险情发生后,他紧绷着一根弦,一刻不敢松懈,每天都在各个安置点和临时驻地来回跑,时不时上堤坝看一眼水位,每天总是忙到夜里11点,才回到办公室对付一夜,手机更是24小时开机。

“这些天,辛苦了!”采访临结束,记者送上这句话,电话那头先是一阵安静,接着传来徐厚忠低沉、克制的声音:“我们辛苦点,能换回老百姓的安全,也值了。”

本网记者 程榕娟,通讯员 钱之俊

    责任编辑:李志慧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