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当代隶书创作刍议

2020-07-05 09:47:01   来源:合肥晚报

隶书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瑰宝之一,“上承篆书之规脉,下开楷体之先河”。隶书源于战国,孕于秦,盛于汉,西汉为隶书的发展时期,东汉为隶书的全盛时期。自汉以降,魏、晋隶书较为平板,少汉之高古。唐隶融入楷法,法度森严,但少汉之自然纯朴。直至清乾嘉之季,由于考古学的兴起,以及提倡碑学,隶书再度中兴,出现了一批独树一帜的隶书大家。现当代隶书创作由于多元化的审美倾向,考古大量发现,各种新材料的运用,隶书创作更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况。

隶书以其独自的艺术特征与美感深受人们的推崇与喜爱,在当代更广受追随和学习。将篆书的曲线美转化为波状线美,其“蚕头雁尾”的波画,极富韵律感和起伏感。通过左右笔画的呼应来表现波势的结体,其展翅欲飞的体势又同时表现着特有的节奏。整个字的体势随着波势在横向上展开,其结构中左右两侧充斥着一种横向的张力,以中心为重点向两侧分张、舒展,维持结体的力学平衡。藏露、方圆、起伏、相背、粗细、长短、快慢、开合、避就、收放、疏密变化充斥其中。更有博大、沉雄、古拙、隽秀、苍野等各种流派,使得隶书更富含艺术生命力,为不同风格创作和取材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和表现方法。正如胡小石先生在《书艺略论》中说:“隶书既成,渐加波磔,以增华饰,则为八分。”这句话既解释了八分,又概括了隶书的主要特点,左舒右展,分张外拓。

当代隶书由于考古的大量发现,许多新出土的碑刻摩崖、竹简帛书,丰富了书法家的取法对象,扩大了视野,可以临古人所未临,写古人所未写,创古人所未创。当代隶书创作虽然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但是大抵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方向:

一是以汉隶为基,追求平正、工稳,得朴茂、雄伟之势,此类书家众多,他们或诸碑兼容,或以某一碑为突破口,追求古拙、隽永之味,汉韵犹存。

二是以简帛等为准,兼融篆法、草法,及在民间残砖片瓦中汲取营养,表现自然、高古、率意、通畅之姿。此类风格的隶书近些年发展较快,或是以行草笔法入隶,隶书为体,行草为用,行笔草化,用笔随意;或是行草笔意融入隶书,线条丰富,节奏明快;或是碑中有简,简中有碑;或是碑中有篆,或是篆简相融,各有取舍、独具面目。

三是以清隶为师,彰显个性语言,呈现自我风格,讲究线条变化及结构冲突,整体布置,妙趣横生。

当代隶书在处理方法上,更加讲究,更为丰富,对笔法、结构、墨法都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在审美上,又借鉴美术观点和现代书法意识,更加丰富了隶书的艺术语言和情感表达方式。

毋庸置疑,当代隶书在继承和创作上总的趋势是好的,但尚有值得商榷和思考的地方:

一是审美理论的无根性和外化性(以国外的某些审美理念作为自己的标杆),在创作上过于讲究用笔和结构的变化与趣味,讲究图式符号,更多的是想在书法中获得书写情感的表达,而缺乏对人格思想深层精神的追求。表现为“技近乎道”,而非古典书法艺术中“文以载道”的士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我”的审美标准作为审美的一员,而忽视书法艺术所应有的精神思想属性和人文属性。

二是审美取向的趋同性,当代隶书虽然在师承上较为丰富和多元,但是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则相对趋同和单一,符号意象不够明确,艺术精神内涵不知所指,忽视所书写文字内容的特定背景和语境。孙过庭论王羲之书曰:“写《乐毅》则情多佛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是也!

总之,隶书发展自战国到现今,已经历二千多年,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有典盛和衰落。但由于历代书家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隶书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好的。当今我们又迎来了隶书发展创作的新局面,科技的发展、信息的便捷、考古的发现,以及艺术思维的更加成熟,皆为隶书创作登上新台阶创造了条件。如果我们能摒弃急功近利思想,避免近亲繁殖现象,继承古法,深度挖掘,加强理论研究。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迎来隶书发展、创作的新高峰。

□欧新中

    责任编辑:李东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