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宣城市:紧扣重点精准发力 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2020-05-14 10:21:54   来源:安青网

安青网讯 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宣城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精准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中的短板弱项和“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不仅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目标,还努力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办学条件,宣城市把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作为“义务教育有保障”的基础工作来落实,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大力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全面改善学校面貌。2014-2018年,全市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共完成建设类项目742个,涉及295所中小学,建成校舍及运动场面积1319467平方米,投入资金6.55亿元;购置设施设备266780台套件、图书746176册,涉及318所中小学,投入资金1.88亿元,显著改善了办学条件,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二是大力实施“一体化发展”工程,不断完善学校功能。坚持“以县为主”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宣州区近五年投资4亿多元,对96所中小学进行校舍加固维修,对82所学校进行改造,农村学校图书馆藏书120万册、城区学校90万册,生均纸质藏书量中学和小学分别为38.3册和29.8册,均超过省颁要求;郎溪投入775万元实施“校园环境整治”工程;宁国市新增教育经费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经费预算单列。三是大力实施“互联网+”工程,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19年完成全市11所乡村小学、8所乡村初中(含九年一贯制)智慧学校建设任务。2020年计划完成全市18所乡村小学、14所乡村初中智慧学校建设任务,持续完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继续加强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推进全市教育专网建设,满足电子政务、教育资源共享、网站宣传、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市学业评价系统的应用,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联防联控,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做好控辍保学、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目标之一。2019年以来,市教体局组织开展了7次排查,其中两次对义务教育阶段(6至15周岁)建档立卡贫困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全面排查,分别比对3951人、3638人,精准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就学情况,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2019年,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87%,小学和初中辍学率均为0,无因贫失学辍学现象。2020年,宣城市教体局立足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巩固控辍成果,将“强化保学”作为重心前移,坚持分类施策,突出抓好控辍保学薄弱环节,学生宅家线上学习期间,对524名不具备在线学习条件的学生,协调各方捐赠手机、平板等网络终端50台,帮助46个建档立卡户贫困家庭开通电视或网络、为230户家庭减免安装费用或手机流量。对不能到校接受教育的残疾适龄留守儿童,根据一人一案原则,进行送教上门,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义务教育,“一个都不少”。组织全市学校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密切关注建档立卡中小学生心理动态,采用视频、电话等线上家访形式,帮助指导假期学习、生活、锻炼。

精准资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2016年以来,宣城市实施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统一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即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及为一年级新生免费提供正版学生字典、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泾县、绩溪县及市直学校还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作业本,实现了“三免一补”。该市紧盯学生资助政策落实,“一家一案”制定扶贫方案,实现应助尽助全覆盖。2019年,全市累计资助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6449人,发放资助资金989.13万元。对贫困家庭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累计1224.34万元,受助学生14160人,其中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3730人,发放资助资金244.38万元。2020年以“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标准最高档、项目可叠加、结果可查询”目标,全面落实“双保险”工作机制,4月底前将完成春季学期学生资助资金发放工作。

补齐短板,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师在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宣城市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补齐乡村教师发展薄弱环节,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升。一是实行集团化办学。积极探索集团办学、联合办学、城乡联盟等模式,组建8个教育集团、5个城乡联盟,充分利用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薄弱学校发展。旌德县组建了旌阳一小教育集团和两个教育学区,教师在集团和学区内合理流动并鼓励紧缺学科教师跨校兼课,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宁国市建立支教和交流学习制度,每年选派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偏远农村学校支教不少于1年,农村学校年轻教师到城区学校顶岗学习;宣州区依托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建成覆盖各校的各类网络学习空间。二是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各县市区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郎溪县全面推行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教师编制、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职称评聘、等级晋升、工资待遇由县级统筹,实行竞聘上岗,实现“三个转变”:教师从“单位人”向“系统人”转变,由“事业身份”管理向“岗位合同”管理转变,职称评聘由“校内论资排辈”向“县内公开竞聘”转变。三是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我市对乡村一线教师实现农岗津贴和生活补贴制度。泾县将乡村教师艰苦补贴标准提高1.5倍,并按工作年限实行每人每月200元—410元的乡镇工作补贴,提高乡村学校中、高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在农村学校连续支教三年以上的城区教师优先评聘中、高级职称;宁国实施下基层补贴和山区教师津贴,并在工资、宿舍等方面向偏远农村倾斜,农村教师收入高于城区教师。四是拓宽乡村教师来源。新补充教师向农村学校倾斜。2019年全市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603人,其中乡村教师377人,乡村教师占比63.58%。2020年省批准全市教师招聘计划206名,计划补充农村学校148名,占新招聘教师的71.8%。五是强化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及时落实“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集中支持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通讯员阚有林

    责任编辑:李志慧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