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小庙镇:采摘枣林下 悠然见岭南

2020-04-18 11:20:51   来源:合肥晚报

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发着芳香的气息,四月的合肥已是绿遍山丘花满地。沿着长江西路一路往西,疾驶而过带动的风浪撩拨着路边潜伏已久的植株,一丝空气飘进车窗,带着阵阵清香,这是枣林生态园草莓的香甜;马岗村的小岭南村,延绵不绝的油菜花田连着不远处忙着整修的芡实田块,铺开了地处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产业兴村富民的新图景。

休闲农业玩转特色水果采摘

挑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告别城市的喧嚣,举家或邀上三五好友一起来到合肥近郊农村,在蓝天白云下,呼吸新鲜的空气,看绿树青山、流水潺潺,亲手采摘蔬菜水果,品美味农家饭菜......该是一件多么美妙和惬意的事情。

从合肥市区出发,驱车沿合六路向西20多分钟,就来到了位于小庙镇合六路南侧的枣林生态园。

枣林生态园因附近的枣林村而得名,虽没有一棵枣树,却有着2000多亩的薄壳山核桃、100亩台湾红心火龙果、300亩蜜桃、58亩草莓以及近百亩的无花果、白枇杷、黑桑葚等多种水果,可谓百果园。

举目而望,生态园内绿意盎然,一排排塑料大棚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肥沃的土地上,百果园以及林间套种的桂花、海棠、木槿、青枫、紫薇等,让整个园区宛若公园。

4月,是草莓采摘的季节,一垄垄草莓地里,红艳艳的草莓点缀在簇簇绿叶间,娇艳欲滴,惹人喜爱。

游客三五成群来到这里。市民张女士就住在附近的枣林小区。这天她和姐妹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到生态园采摘草莓。“目前春季草莓价格亲民,而且也很甜。带着孩子踏青呼吸新鲜空气,再采一篮新鲜的草莓,体验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是春季特别的体验。”

枣林生态园投资于2013年,负责人应飞虎来自浙江,经过几年的发展,生态园目前规模已达2800亩。沿着园区道路,应飞虎领着记者边走边看:“5月份来,就能摘黑桑果了,还有白枇杷和大红桃,7月中旬至11月中采摘无花果,7月至12月采摘火龙果,11月采摘金橘,12月至次年5月初则是采摘草莓的好时候。”

一年四季都能飘出瓜果香的生态园,每年能产出150万斤优质水果,大多都用于采摘游园,体验农家乐等休闲旅游。目前已发展成集生态观光、旅游度假、美食采摘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

走着走着,空气中飘来一丝带着果香的酒味。“来,看看我们酿的果酒。”应飞虎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生态园投资十几万元采购了一套设备,将一些采摘剩下的水果进行深加工,不仅打造了新的果酒品牌,同时也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满载而归的游客收获的是采摘的乐趣,带给农户的却是满满的收益。正在草莓园大棚里浇水的员工告诉记者,他们都是附近村民,土地流转后,按照每天70元的工资来生态园打工,每人每月能增收1000多元。应飞虎说:“目前,枣林生态园已吸收了70多位村民在这里工作。”

“小庙镇已经建成祥源幸福农场、德丰果玩、蜀景生态园、枣林生态园等40多家农业企业,包括特色苗木种植、观赏花木繁育、蔬菜瓜果栽培等。”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乡村振兴中,小庙镇倾力打造总面积124平方公里的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流转土地9.6万亩,多次成功举办樱花节、梨花节、蓝莓采摘节、品味蜀山等花果节庆活动,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逐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示范效应。

闲置农房变身精品乡村客栈

春风起时,位于合肥蜀山区的小岭南村如同在画中一般。连片的油菜花在田间盛开,一幢幢古朴的江淮民居,依托原址修复、开发的民宿小岭南壹号院、贰号院、叁号院和天蓬别院优雅别致,还有通向田间的木栈道、从稻田里“长”出的阳光会议中心、古朴舒适的乡村民宿、质朴又充满设计感的茶室......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五彩画卷。

虽是工作日,却依然有不少游客在这里拍照打卡。“这里空气好,舒服!如果有时间,真想多住几天。”盘坐在壹号院中,来自南京的王峰品着绿茶,抬头是满眼的绿色,听着风声,低头享受着悠闲的惬意。

看着如今这般景象,很难想到,就在2年前,小岭南还是一个田地荒废、村屋闲置的自然村,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空心村。

“远山含黛,溪水潺潺”,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那片地,如何让这个空心的自然村将画风切换成游人如织、气象万新的新农村?

蜀山区旅指办负责人汪杰告诉记者,2018年,蜀山区在小庙镇规划了18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区,马岗村被选中,小岭南是马岗村的一个自然村,成为乡村CBD的中心。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蜀山区坚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将保护自然资源、人物风情与房屋改造、改厨、改厕等工程相结合,盘活原有的闲置房屋,始终注重留住乡愁与彰显美丽齐步走,形成“硬山半马、青砖白缝小合院”的江淮建筑特色;同时整理农田、兴修水利,按照“种田也是景点”的思路,成立原种农业合作社,恢复农业生产,打造出最具特色的江淮民居村落和最有价值的特色农业种植基地。

绿水青山、风吹麦浪,你与我听声饮茶;乡宿精致、果园土菜,留住旧时记忆。

如今,在小岭南,已建成并运营4座院落,并基于江淮民居风貌,在占地面积约53公顷区域内逐步完善进村景观道路、广场、村庄内外环境建设,以及停车场、公厕等农村生产生态环境改善等。

“今年6、7月份,马拉松博物馆即将建成,成为乡村马拉松文化展陈、组织活动和承接平台。”汪杰说。据了解,蜀山区还投入3000多万元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建设逐梦公寓、文化活动广场、卫生室、社区食堂等,为乡村CBD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不断恢复农村的生机与活力。现在,小岭南已经形成乡宿餐饮、种植加工、农业观光、科创研学、总部经济以及乡村马拉松、骑行、毅行等产业。

村民捧起乡村振兴“聚宝盆”

马岗村村民徐为苇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在44岁的年纪变身为一间民宿的“管家”。2008年,为了孩子读书来合肥租住的她,随后在一家食堂当起了采购员,每月4000元左右,一年又一年,村里的老屋便荒废了。前两年,徐为苇从村委会了解到,政府要统一租赁闲置老屋,她二话没说就交了钥匙。

2018年1月,徐为苇回到了老家,这次她不再是一名家庭妇女,而是作为一间乡宿的“大管家”。上岗之前,她还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最美管家”的培训。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徐为苇负责的贰号院客房和餐厅都是满员。因为人手有限,小岭南村还就近招募了一批返乡农民。原本计划清明节后外出打工的张正友也选择留村,继续做回厨师老本行。“这几年每次回来,家乡都有新变化,道路修得通畅又平坦,供水供电一应俱全,旱厕也变成干净的卫生间,闲置的村舍升级成精品乡宿!”在张正友看来,村庄既变了也没有变,“还是熟悉的田野和大地,但每个人看起来都精神十足,我在这里工作,工资待遇挺好,还能常伴家人身边。”

现在,和徐为苇、张正友一样回到家乡就业的村民已有十多位。“我在家门口工作,每个月工资不比在城里少,而且还能照顾到家。除了工资,我的房屋租住出去每月还有租金,我非常满意。”

看到村民们有了精气神,侯克旺最是安慰。为了让村民抱团发展闯市场,作为马岗村党委书记的侯克旺还牵头在小岭南村成立了合肥蜀源原种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分季节种植原种水稻、油菜花和豆类等作物。村民以土地或资金入股,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以前,房屋闲置没人住几乎都成了危房,现在盘活后,不仅翻修了房屋,还实现增收。”马岗村党委书记侯克旺给记者算了笔账:除了土地流转收入,现在还有房屋出租费用、工作收入、社员分红等,年均可增收3000多元。村民第一次在家中实现了财产性收入、创业性收入、一产农业收入、工资性收入的叠加组合。

青山绿水是背景,鸟语花香是伴奏,这个处在江淮分水岭的小村落,在经历了空心和寂寥之后,不仅用它“绿富美”的全新容颜等回了它的主人,也等来了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正如壹号院中白墙青瓦上所书:白茶清风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

王辉 刘晓朦 孙雨静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赵昕/文 虞俊杰/图

    责任编辑:李东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