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美食 >正文

青团是春天的腮红,轻轻咬上一口青团,就能拥抱整个春天

2020-04-03 11:37:49   来源:搜狐美食

▲ 青团,春天的腮红。

食春,还得趁热!

无论是城市中心的网红店,还是小巷深处的老字号,都排满了来自各处的人群,望着一叠叠蒸笼蠢蠢欲动——好像只要轻轻咬上一口青团,就能拥抱一整个春天。

▲ 这样的团子,谁人不爱?图/网络

不过,青团虽在上海扬名,却是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南方地区共享的时令之味 。

饶是制作方式、形状颜值大同小异,但各地青团还是披着不同的“马甲”,在清明时节集体亮相。

▲ 艾叶饺子和青团到底有没有区别?图/图虫·创意

在基情深厚的上海、宁波,它就叫青团;来了温州改头换面,花名清明饼;做客南京,则唤作春团或清明团。

至于其他地方嘛——绍兴的清明馃形状各异;福建的菠菠粿因地制宜;苏州的青团子文雅;台州的青餣(普通话yè)考验才华......江南的青团,宛如绿色光谱,画出了一道道和而不同的无边春色。

它才不是个没有故事的糯米团

虽然成为网红不过是近几年的事,但是青团的诞生,却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 山西绵山,又叫介山。图/图虫·创意

晋文公重耳火烧绵山,误杀功臣介子推和他母亲,追悔莫及的重耳下令在他们的忌日禁止开灶用火,“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全国“寒食三日”。

寒食节,需禁烟火,只吃冷食。于是,青团凭借“能事前准备、可以保留数天冷食”的优势横空出世。

▲ 和桂花糕躺在一起的青团,更显碧绿。图/图虫·创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清明节逐渐融合了上巳节与寒食节,亦具备了扫墓与踏青的双重内涵。青团顺理成章,成为了祭祀先祖的必备佳品。

靠着祭祖的属性,青团在两千多年南方的崇儒社会中一路走来,畅通无阻。每逢清明,上海糕团店门口总少不了排队的人群,一买就是十几二十只。

▲ 如果有人肯在杏花楼排队为你买青团,那一定是真的爱你。图/图虫·创意

就算是十年动乱,报上登文“警惕迷信活动回潮”,但上海人不管,照样吃青团。

虽说如今的青团,祭祀功能早已逐渐淡化,可这一点也拦不住它摇身一变,成为风靡包邮区的人气春游小吃。

外皮,一只青团的自我修养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资深美食博主、青团推手——袁枚短短14个字,让多少人跃跃欲试,想要一探青团制作的究竟 。

▲ 艾叶,青团之绿的来源之一。图/网络

收割“绿植”,榨出青汁,稍加一点石灰水,与水磨糯米粉搅匀拌和,裹上馅,上笼蒸透,刷一层熟菜油或芝麻油,待到出笼,一块块热乎乎的碧玉清香四溢......这是什么仙气飘飘的操作?青团之“青”,又来自何方?

▲ 捣捣更健康。图/网络

总体而言,具有“青草香气”,又保有各自风味的鼠曲草、艾草、麦苗是青团之“青”的来源。

生命力顽强的鼠曲草,带着田野间甘辛的味道,活跃在浙南地区(如:温州、丽水)。而艾草青团,则在上海、宁波、皖南一带频频出镜。

▲ 绿色的面团,总是赏心悦目。图/网络

每到清明时节,江南的艾草野蛮生长,清香四溢。

人们将其收割、洗净、焯水、沥干、煮沸、加碱粉、过冷水......去掉艾草苦味、还原清香的奥义,是制作美味的工序,也是考验手艺与用心程度的时刻。

现今上海市面上的青团,多用浆麦草或麦草粉取代艾草制作青汁,保留自己榨汁工艺的老字号已然不多。

▲ 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为你制青团?图/网络

当然不是说浆麦草不好,但它深深烙刻着苏州特色的标签。

相比艾草与鼠曲草的“野趣”,青麦苗算是相当家养的品种,被苏州人制成色泽好看、香气浓郁,自带微甜与麦香的青团,对初尝青团者,十分友好。

▲ 相比其他制作方式,浆麦草青团最大的优点,就是美。图/网络

至于市面上那些为追求“色如碧玉”的效果,干脆使用色素等化学试剂染制成的青团,不吃也罢!(敲黑板!!!)

网红青团,戏精battle大会

都说始于颜值,忠于人品,要爱上青团,光看脸不行,还得来测测它的真心——馅料。

▲ 有些青团,真心外露,毫不掩饰。图/网络

2016 年,当上海杏花楼的师傅开创性地将蛋黄肉松塞到糯米皮的那一瞬间,不着痕迹地按下了“网红青团元年”的开关,也开启了始料未及的馅料魔幻时代。

▲ 更打响了让青团走出江南,面向世界的一炮。这榴莲味的青团,你可还喜欢?图/网络

当我们因“排队8小时,只为一青团”的新闻而咂舌之际, 谁也没想到一年后——本土特色极强的马兰头青团、春笋青团、荠菜鲜肉青团,甚至腌笃鲜青团来势汹汹,空袭魔都,靠排队购买的长龙和黄牛炒出的天价为自己实力代言。

▲ 在青山上播种的农民,也传递出了春的信号。图/视觉中国

当你以为自己也算见过世面,经过风雨,2018 年“百团大战”的硝烟再次让你丢盔弃甲,在蟹粉青团、牛蛙青团、麻辣火锅青团、榴莲青团的轮番轰炸中,献上膝盖。

到了今年,你自诩“百毒不侵”,自信“什么馅的青团我没见过”——殊不知,青团和肥宅快乐水早已暗通曲款,狼狈为奸!

▲Q心奶香紫薯肉松青团和爆浆奶黄流沙青团。图/上海黄浦

无论是静安面包房的奶盖青团,还是沈大成的抹茶牛奶青团,抑或是喜茶能拉出丝的芋泥咸蛋黄青团包、乐乐茶联手沈大成推出的青果果&粉果果、王家沙的艾叶奶黄椰蓉青团、盒马鲜生酸菜鱼青团的不走寻常路、杏花楼鸡丝培根青团的中西合璧......

一波又一波的骚操作,唱响着“乱团渐欲迷人眼”的凯歌,让你不得不感慨:在揣测青团真心这件事上,自己从没赢过。

▲而打出“百团大战”第一枪的杏花楼,则为大家奉上了——鸡丝培根青团。据说这款鸡丝培根青团,口感宛如“西餐中的奶油蘑菇汤”,深受沪上白领青睐。毕竟,不足10元的价格,吃出西餐的feel,搁谁都喜欢。图/图虫·创意

不过网红脸再美,也拦不住有些人在午夜梦回之时,怀念初恋脸的清纯。

最初的味蕾记忆

艾草豆沙青团,上海老饕眼里的真·青团,永远带着最初的味蕾记忆与最温柔的仪式感。

▲ 刷油,赋予青团好“颜色”。图/图虫·创意

豆沙馅是匠心的最佳载体。做豆沙,就是要将煮透碾磨的红豆来回翻炒,直到细腻的沙感呼之欲出,期间“画龙点睛”般地加上一小块猪油或红糖,让甜味与香气丝丝入扣。

虽说艾草汁制作的青团色泽不似浆麦草做的那般碧绿,有些甚至隐隐发黑,却有一种久违的醇厚气息,朴素得令人安心。

▲ 很有意思的是,近年来那些大排长龙的老字号,大多都把自家的艾草青团当作引以为傲的金字招牌。虽说不免有“标榜”及迎合大众“返璞归真”的味蕾之嫌,但客观上也确实对传统饮食文化做了保护与传承。图为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沈大成点心店。图/图虫·创意

软糯筋道的糯米皮里,包裹着绵密香甜的豆沙,在清新甘洌的青草晕染下,充盈口腔,又小心翼翼地把握着分寸感,虽是克制的幸福,却足可以柔软到心间。

有时候,吃着吃着,牙齿就会带出一根细细的艾草。唇齿之间,缭绕着一股来自阡陌的清新气息——宛如三月江南的雨,从容而笃定,透着丝丝微甜。

▲ 合格的怀旧青团,并无固定答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图/网络

作为上海家庭清明踏青(扫墓)之旅的标配,几乎每个家庭成员都会手握青团,望着窗外旖旎的风景去郊游野餐,或者看望已经抵达另一个世界的亲人。

成年人没两口就能解决掉的青团,总被小孩当作绿色橡皮泥,捏来捏去,乐此不疲,直到下车,也还没有吃完。

一如童年时光,悠然而冗长,恰因如此,清明食青团,在上海人的心里,总缱绻着思念的味道。

    责任编辑:杜宇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