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2月份“蚌埠好人——最美防疫人”名单公布

2020-03-09 17:08:49   来源:蚌埠新闻网

编者按:疫情当前,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义无反顾、英勇逆行,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们离病毒最近,却不怕牺牲,冒着极高的被传染风险、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大众健康。

日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公布了2020年2月份“蚌埠好人——最美防疫人”名单,40组(人)在防疫一线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入选。在此,本报对他们的事迹摘要刊登,以可观可感、可学可鉴的先进事迹,引导和激励广大市民以模范人物为榜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马坦途

人物简介:马坦途,男,198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事迹简介:疫情袭来时,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马坦途主动递交请战书,走上抗疫最前线,成为医院里第一批进驻发热门诊的医生。在发热门诊工作的38天里,他坚守岗位长达410小时,诊治患者302人次,做到疑似病例无一漏报,以高度的责任心出色完成抗疫任务。

由于发热门诊是所有发热患者到医院就诊时的第一站,如何及时准确地分辨出新冠病毒感染者,是对患者下一步进行救治和降低传染几率的关键环节。在发热门诊,马坦途需要直接面对和接触患者,并对患者的个人相关信息、病情仔细询问并记录,开具相关检查、分析化验单,排查疑似病例,时刻存在着被感染的风险。每天,马坦途早早来到发热门诊,做好准备就立即投入到工作当中,基本上坐下去就很少有机会站起来,一直待到晚上6点才得以下班,在将近10个小时的工作中,他平均每八分钟就接待一位发热患者。因为对疫情的认识不足,紧张、焦虑的心情让患者烦躁不安,马坦途不仅解释病情,还给予对方心理疏导和安慰,尽己所能为患者提供服务。每当看到患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马坦途坚守发热门诊的决心就更加坚定,他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值得。

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马坦途早早地把4岁的女儿送回老家,此后一个多月没见过孩子,2月10日是女儿的生日,他也只能用微信给她唱一段生日快乐歌。女儿哭闹着找爸爸,马坦途的心里十分难过,但他知道,特殊时期医生必须坚守岗位,为患者排忧解难,为国家尽一份力。

高加齐

个人简介:高加齐,男,197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蚌埠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

事迹简介:2020年年初,面对新冠肺炎来袭,髙加齐主动请缨到定点医院。他在请战书中写道:“中医的发展史就是与瘟疫的抗争史,几千年的中医药技术积淀,总结了很多治疗瘟疫的方药和方法......希望能把中医药带到最前线,期望能够为感染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

2月12日,经组织批准,髙加齐带领市中医医院医护团队共十一人前往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后被统一调配到五病区。五病区是隔离留观病区,病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重症病例多,既有病势严重的老人,也有单独隔离的儿童。面对患者的不同需求,髙加齐和队员们克服人手不足、设备紧缺的困难,在规范诊疗的同时,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病区一位患者,反复高热一周,经西药抗感染治疗依然不见好转。髙加齐叫患者伸舌验苔并把脉问诊,力求辨证准确,其后又拟方论治。他唯恐辨证不准,贻误患者治疗,又将患者详情告知中医专家组,讨论后制订方药施治。服用汤药第二天,患者体温逐渐下降,第三天体温就恢复正常。

病区里,很多患者由于恐惧和担忧而不愿运动,免疫力下降。髙加齐利用查房空余时间,指导患者练习“八段锦”,并通过微信加以指导,体现了体医结合的优势。工作近两周后,出于关爱医护人员的考虑,上级要求髙加齐撤离一线。髙加齐人撤心不撤,仍然通过微信和患者沟通,在微信上为患者分析病情,为下一步诊治提供参考。望闻问切,辨证施治,髙加齐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不怕艰险、勇于拼搏的先锋形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郭阳阳

个人简介:郭阳阳,男,1991年2月出生,现为淮上区沫河口镇中心卫生院全科执业医师。

事迹简介:“党和国家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疫情来临之时,我就是一名战士,随时准备参加战斗,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这是郭阳阳在请战书中最朴实、最铿锵有力的一句诺言。

疫情就是命令。郭阳阳的岳父春节前离世,他在老家亳州料理后事,安慰悲痛的妻子,照顾不到一岁的女儿。接到医院通知后,郭阳阳匆匆告别妻儿,1月25日就赶到单位。回到岗位后,郭阳阳第一个向领导递交了请战书,积极要求到发热门诊一线参加防疫工作。

2月15日,一场大雪令蚌埠气温骤降。深夜11点半,刚刚送完发热病人回岗待命的郭阳阳接到院长电话,被告知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需转院。时间就是生命,郭阳阳迅速做好准备,简单询问了病史,按医嘱给患者口服术前抗血小板药物后立即出发。大约30分钟后,他们抵达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看着病人被推进手术室,郭阳阳终于放心了。此时已经是凌晨1点多,外面依然飘着雪花,道路结冰湿滑,返回途中,救护车轮胎突然爆裂,车辆失去控制猛地撞上道路护栏,滑行10多米横在道路中心。遭遇猛烈撞击,郭阳阳一下子懵了,好在只是一点碰擦。第二天,医院领导让他休息,可郭阳阳依然选择战斗在门诊岗位上。

为手部受伤的湖北返乡隔离人员上门拆线,为糖尿病患者代购胰岛素和注射针头,上门为肺癌晚期患者进行导尿治疗......像这样的事情,郭阳阳疫情期间每天都在做着,他说:“我是全科医生,是辖区百姓的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是我的责任。”

周家训

个人简介:周家训,男,196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淮上区吴小街镇卫生院内科医生。

事迹简介:周家训是一名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医务工作者。除夕中午,周家训正在老家陪伴年近80岁的母亲及妻儿一起吃饭,突然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紧急任务。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放下碗筷回到工作岗位。

宁洛高速蚌埠北出口每天有千余辆省内外机动车进出蚌埠。根据淮上区卫健委统一安排,吴小街镇卫生院负责坚守这里的体温检查点。周家训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他说:“疫情来了,我是医生也是一名老党员,受党的教育和培养多年,我不上谁上,我要再次履行入党的誓言,时刻准备着为党和人民献出一切,哪怕是生命。”

由于天气寒冷、车流量大,加上来回走动,使得体力迅速消耗。从晚上8点到次日早上8点,从早上8点到下午1点半,再从下午1点半到晚上8点,周家训轮换着上班,每天都值守在岗位上。他不但认真上好自己的班次,还经常作为替补上岗。下班后,周家训稍事休息,转身就返回卫生院,参加社区的防疫工作。尽管辛苦,他却从不叫苦叫累。

2月10日下午,周家训被安排到淮上区康桥隔离点工作。面对面接触几十个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掌握和管理着他们的身体情况,每天测试记录两次体温,给病员提供生活保障,同时还要向他们宣传政策......每一项工作,周家训都圆满地完成。领导和同事们劝他回家休息,他说:“我们做医生的,能做的就是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等这场战斗结束,我才能安心休息。”

沈 涛

人物简介:沈涛,男,1980年5月出生,现任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事迹简介: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沈涛始终坚守在防疫第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他向医院提交了请战书。2月14号晚上6点多,他接到电话,被派往蚌医一附院支援。刚进蚌医一附院新冠肺炎重症治疗中心,沈涛的心中不免有些忐忑,虽说他之前有过救治H1N1和禽流感病毒肺炎的一些经验,但此次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很强,危重病人存在多脏器功能损害,而他在传染病防护方面经验还是有所欠缺,进驻“红区”的第一个晚上他就失眠了,但他很快稳定了情绪,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尽管有着多年临床经验,但即使平时做起来十拿九稳的穿刺操作,在穿了多层防护装备的情况下,做起来并不简单。戴上三层无菌手套,手指头被勒得有些麻木,消毒、铺巾、局麻,对着穿刺点缓缓进针,沈涛的心跳有些快,两秒钟后针管里见到了他熟悉的回血,放导丝、拔针、扩皮、放管子,他感觉自己还是挺幸运的,“一针见血”,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众所周知,治疗新冠肺炎病人风险最高的操作就是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因为这个步骤产生气溶胶的风险最高。没有正压头套,沈涛就用医疗垃圾袋临时做一个防护用品,同事帮助他管理呼吸机管路,在他进镜的时候断开呼吸机防止气溶胶喷溅。在同事的配合下,沈涛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这场防控疫情的战斗中,面对家里刚刚9岁的儿子和不满周岁的女儿,沈涛虽有愧疚,但依然奔赴第一线。面对压力,他没有后退,逆行抗疫,谱写了最美的乐章。

朱晓杰

人物简介:朱晓杰,男,1976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事迹简介:1月27日,蚌埠三院援助武汉医疗队组建完毕,朱晓杰被医院党委任命为医疗队队长。之后,他跟随安徽省医疗队抵达武汉并迅速开展工作,1月29日正式接管武汉太康医院重症医学科。

刚到武汉时,缺少防护服和口罩,甚至连速干手消毒剂都没有。朱晓杰所在的重症治疗组接管病区后,克服重重困难,将医院重症病房重新规划了布局,对全体医务人员反复培训,演练穿戴防护用品步骤。由于时间匆忙,队员们防护用品带得不多,朱晓杰作为一个党员,主动把自己带的医疗物资拿出来统一分配,尽力让每一位轮班的医务人员都能够配备最标准的防护装备。经过大家的努力,一个崭新的ICU诞生了,解决了武汉东西湖区重症患者集中救治的问题。

在这里,医生组人手不足,白班十小时,夜班近十五小时,队员们每天的工作强度十分巨大。穿着特殊的防护装备,在特殊的环境里工作,面对大量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体力以及意志力均是非常严峻的考验。为了节省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往往在十至十五个小时里不吃不喝。刚开诊的时候,队员们因为没有在传染病区工作的经验,心理压力很大,作为队长,朱晓杰及时地为队员们进行心理疏导,舒缓紧张情绪,并规范工作流程。生活中,队员们也是互相帮助,有的队员因为上班错过吃饭时间,朱晓杰就提前把饭打好,送到寝室。二月中旬,武汉天降大雪,气温骤降,队员们缺少生活物资,尤其缺少防寒物品,为避免大家受凉感冒,朱晓杰带着两名男队员冒着雨雪天气,步行十余公里,到超市去购买御寒物品。

尽管条件艰苦,但看着队员们身体健康,重症患者通过救治转入普通病房,朱晓杰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吴克松

人物简介:吴克松,男,1981年4月出生,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事迹简介:2月2日,吴克松前往蚌医一附院进行增援。当天下午3点,在接受了基本的防护知识培训之后,他进入病房。从那一刻起,此后一周内他再也没有离开过病房。

作为省级定点危重症病人救治医院,蚌医一附院承担着蚌埠、淮北、宿州三个城市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任务。吴克松赶去支援的时候,正是确诊病例持续上升的严峻时期,每天晚上都有几个转院过来的危重症病例,一周时间内重症病例从20例增加到50多例,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压力更大。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让人很不舒服,但为了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吴克松在进入“红区”(隔离病房)前尽量少吃东西、少喝水。身边不少人因为缺氧、剧烈头痛而晕倒、呕吐,大家出去歇一下就进入病房继续工作,困难面前没有人退缩。

由于戴着护目镜和面屏,镜片上的水雾对视线造成影响,穿着防护服动作难以施展,多层手套又让手指触感明显下降、麻木。“在救治危重症患者时,既要扎得准、减少创伤,又要保护自身的安全,眼睛看不清给操作带来困难,平时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事情现在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吴克松说,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医务人员必须挺身而上,站在抗疫战线的最前沿,“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发热门诊的同事,还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都在夜以继日地努力着,大家用行动诠释着‘并肩战斗’的含义。”

陈双林

人物简介:陈双林,男,1976年9月29日出生,蚌埠市高新区秦集卫生院院长(高新区疾控中心主任)。

事迹简介:作为高新区秦集卫生院院长、区疾控中心主任,陈双林深感肩负的责任之重。为有效防控,自防控工作部署开展之初,陈双林紧急召开会议,首先成立了以卫生院中层干部为骨干的防控领导小组,制订详细的应急预案,从流调消杀、采样送检,到信息收集报送、健康宣教、物资储备和应急车辆,事无巨细安排妥当,尽力以充足的准备打赢这场突如其来的硬仗。

自2月初起,陈双林担任高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治组副组长,主要负责辖区确诊、疑似病例及阳性无症状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排查密切接触者,消除可能存在的传播隐患,找出确诊患者的传播源头。在毫无处置经验的情况下,陈双林边做边学,和同事们一起通宵研究方案、排查信息。为了打消大家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恐惧,陈双林身先士卒,带头参加一线工作,数次到疑似、确诊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家中做流行病学调查。面对一个又一个突发事件,陈双林以办公室为家,24小时待命,随时处置突发事件。数次从自家楼下经过,陈双林不免放缓了脚步,但想到单位还有材料需整理汇总,第二天千头万绪的工作还得布置,他强忍对家人的牵挂返回办公室。他说:“最大的遗憾就是连续一个多月未能回家,老母亲患有多种慢性病,我无法照顾尽孝。”如今,陈双林依然继续坚守,在防控疫情的斗争一线彰显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刘文荣

个人简介:刘文荣,女,196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怀远县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事迹简介:1月17日,刘文荣参加完蚌埠市定点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诊疗培训后,立即赶回怀远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准备,腾空消毒了整个楼层的所有病房,做好收治患者的准备。她不顾个人安危,率先向领导递交了请战书,并按上鲜红的手印。

从1月20日到1月24日,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医学观察病人8人。作为怀远县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资深专家,刘文荣既要负责30多名住院的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患者的治疗工作,又要坐诊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医学观察病人的诊治工作。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1月22日,老父亲过80岁生日,刘文荣在电话里对父亲说:“爸,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医院一个人顶两个人用,恕女儿不孝,不能回家给您老人家祝寿!我是共产党员,又是感染疾病科医生,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年三十那天,刘文荣一大早就匆匆赶到医院巡查病房、参与重症病人专家会诊。中午,刘文荣简单扒了两口盒饭,就穿上隔离服带领科室医护人员,配合定点医院逐人移交病案资料,向前来接收患者的医生,交代患者隔离治疗情况,前后分7次,将7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安全转移到定点医院。虽然工作辛苦,但她说:“医院就是战场,我们科室的医生护士,脑海中从来没有‘怕’字。”

顾伟

人物简介:顾伟,女,196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怀远县中医院检验科主任。

事迹简介:与战斗在救死扶伤一线的医护人员不同,检验科是一个为临床诊断提供专业科学依据的科室,检验科的医护人员就如同医疗战线上的侦察兵,每天承担着病房与门急诊病人的标本检测,虽然工作连轴转,但大家没有抱怨和责怪,这都源于团队的领头人——顾伟做出了一个良好的表率。

顾伟有着30多年检验学科工作经验,自疫情爆发以来,她带领科室成员首先成立了抗击疫情小组,认真分析疫情,仔细评估风险,制订出“人员防护培训”“室内外消毒”“医疗废弃物处理”“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应对突发疫情的实验室管理方案,并亲自督促、监管,一一落实。

方案制订后,如何更好地执行成为顾伟的心头大事。她深知,在重大传染病面前,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标准规范的实验室操作流程是多么重要。为了快速建立更符合要求的发热门诊实验室,顾伟常常半夜还坚守在施工现场。一个夜晚,风雪交加,顾伟陪着施工工人一起作业,恶劣的天气增加了施工的难度,顾伟一遍遍对着高空作业人员大声呼喊“注意安全”,却感受不到自己的鞋袜早已被雨雪打湿,双手、双脚被冻得失去了知觉。

每天,从实验室到发热门诊工地,再从工地到实验室,两边不停地跑,顾伟经常从早上一直忙到傍晚,等一天的工作结束,脱下工作服的她已十分疲惫。但是她说,疫情面前不能止步,医务人员必须一直向前。

王梦雅

人物简介:王梦雅,女,1998年1月出生,怀远县唐集镇中心卫生院内科医生。

事迹简介:“有没有发热咳嗽?”“有没有去过武汉?”“有没有接触去过武汉后不舒服的人?”这是王梦雅在预检分诊处给患者测量体温的“三连问”,随后她会麻利地测体温、做好登记,这样的工作每天都要重复很多次。

1月25日,王梦雅接受命令,正式加入医院抗击疫情队伍。考虑到她的工作时间不长,领导原本安排她做一些表格数据收集、填写上报等工作,可是这个倔强的小姑娘直接冲到了院长办公室,主动要求和同事们一起冲在抗“疫”最前线,坚决要求在医院发热病人预检分诊点值班。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她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但是她的眼神中依然充满了坚定、乐观、积极。

“我或许不是最佳人选,但我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虽然我工作时间不长,但我性格开朗,善于和病人相处,我会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地干好工作。”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只要我们一个电话,所有兄弟科室一路绿灯。我们的要求你们都做到了,我们没要求的你们也做到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在这场战役中,很不幸我们成了战友,很有幸我们成了战友,请领导相信,我们抗新冠预检分诊处一定会全力打赢这场疫战。”

朱浚川

人物简介:朱浚川,男,198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五河县人民医院内三科副主任。

事迹简介:日常工作中,朱浚川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对待患者态度热忱,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深受大家好评。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1月24日,朱浚川突然接到指令,通知他去医院发热门诊工作。那一天正是除夕,他毅然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坐镇在抗疫一线。此后一段时间,每天前来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很多,最多一天接诊人数高达200人次,朱浚川作为发热门诊诊疗小组长,除了日常门诊之外,他还负责全组的排班、会诊和诊疗。工作中,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难他先上,有活他先顶”,由于防护物资紧缺,为了节省物资,朱浚川经常长时间穿着防护服,既不敢喝水,也不敢上厕所,等到值班人员轮换上岗后,他匆匆扒上几口饭,又开始记录和总结病人的诊疗信息。

得知五河县要派人参加支援湖北医疗队后,朱浚川率先垂范、主动请战,要求到湖北医疗救治最前线工作。2月9日,朱浚川作为援助湖北医疗队的一员,奔赴黄石市疫情防控一线,全力开展救援工作。疫情面前,朱浚川像一名战士,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初心无悔的赞歌。

胡俊杰

人物简介:胡俊杰,男,197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五河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事迹简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面对疫情,胡俊杰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他说:“医生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治病救人是医务人员一生一世的追求。”

大年三十中午,胡俊杰接到电话,通知他作为第一梯队成员被抽调进入隔离病房开展工作。此时的他心情复杂,有期待,有紧张,也不免有些担忧。作为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他的使命,更是共产党员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作为一名普通人,面对父母、妻子、孩子,他也会有牵挂和担忧。带着这种复杂的情绪,他走进了隔离病房。

走进隔离病房,面对那些需要隔离观察和治疗的病人时,胡俊杰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按时查房、询问病情、了解病情变化、调整用药医嘱......他忘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忘记了可能存在的传染风险,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在他看来,工作能让时间过得充实起来,值班轮换休息反而变成了最难熬的时候。从走进隔离病房的那一刻起,其实宣告着他也被隔离了,不能离开病区,也不能和其他人有近距离接触,胡俊杰只能通过手机与妻儿、父母联系。每天,胡俊杰与同事们都在隔离病区相互鼓励、相互加油,扶持着一路坚持下去。他说,每一名医务人员都担负着使命,必须勇往直前、竭尽所能地去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责任编辑:刘鸣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