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运河 ——引江济淮工程侧记

2019-12-08 05:45:28   来源:合肥晚报

○小庙试验段已建成通水

○淠河总干渠渡槽钢桁梁现场架设

○正在建设中的派河泵站枢纽

每一滴水都弥足珍贵,但水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

2019年,江淮大地遭遇40年来最严重的伏秋旱,安徽省启动Ⅲ级抗旱应急响应,全力保证城镇供水与农业灌溉。与此同时,一项旨在贯通江淮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引江济淮,正在步履坚实地向前迈进。

这是一个古老的梦想。至今犹存的古江淮运河,见证了人们在漫长岁月中上下求索的历程。三国时期,曹操曾试图于合肥西郊将军岭开凿人工河沟通江淮水系,奈何竟深陷“昼挖一丈,夜涨八尺”的困境,“曹操运河”戛然而止。

山河依旧,斗转星移。

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治理从未间断,一系列重大决策与水利工程建设无不在印证“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决心。随着治淮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个全新的梦想逐渐成型——引江济淮。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逐梦前行的安徽人,展开了一场在实践中求真知的接力奔跑。2016年12月29日,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派河口泵站枢纽工地举行。历经数十年勘测、规划和论证,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终于梦想照进现实。

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21世纪的中国正走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引江济淮工程和为之不懈努力的人们,都迎来了最好的时机。正式开工近三年,全长587.4公里的引江济淮安徽段已进入全面建设关键阶段,全线贯通后,将惠及皖豫两省15个市、5100多万人。

栉风沐雨,夙兴夜寐。无数个体的奋斗,正在汇聚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一条大河呼之欲出,一片初心镌刻在岁月的年轮上,一代人的使命与征程未有穷期。

一、启航

淮河,中华民族的思想之河。从孔孟老庄到管仲,诞生于淮河流域的思想哲学影响了世界,在人类文明史中闪耀着熠熠光辉。

但淮河,也是一条苦难的河流。历史上,由于数次黄河夺淮,造成了淮河水系紊乱,灾害频发。近至解放前的河南、安徽灾荒,远至陈胜吴广起义,都和当时的水旱灾害密切相关。

治淮,是新中国大规模治水事业的开端。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集结全国的技术精英,掀开了安徽水利事业新的一页。佛子岭、梅山、响洪甸和磨子潭4座大型山谷水库相继建成,初步形成了蓄泄兼筹的淮河中游防洪工程体系。

淮河不仅洪涝严重,赤地千里的干旱更可怕。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淮河流域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一年之中的雨水往往集中在7、8月份,而汛期之后,水资源又极为短缺,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一场自然灾害,足以掠走多年辛苦积累。淮河之伤,水利人之痛。

不能忘却伤痛。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安徽省携手开展了系列论证与研究,形成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所有的积淀与力量都在指向一个全新的目标,那就是一项跨流域、跨省份的战略性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引江济淮。

理想远大而道路漫长,几代人的青春匆匆溜走。

朱青与引江济淮结缘,是命运的安排,更是主动的选择。1982年,朱青从河海大学毕业后,就投入了安徽省水利规划工作,30多年的职业生涯,就像是引江济淮工程的一个缩影。现任安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副院长、巢湖研究院院长的他,见证、亲历和组织了多项全省水灾害防治、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但倾注最多心血与情感的,是引江济淮。

为了等待时机,并且在时机到来时能及时抓住,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引江济淮设计团队下了四步着眼全局的“先手棋”:全线高精度测量地形地质、同步开展移民调查、持续观测巢湖湖区流场水质、调水规模论证与水资源配置专题分析。将可能最耗时的、最关键的、最难的工作提前介入、布局、开展,带来了后期的厚积薄发。后来的结果证明了,这些决策与工作,绝非绕弯路,后期的“快”和前期的“慢”有很大关系。

调查研究没有捷径。每个专题,资料都是海量的,6个小伙子都搬不动一套报告。有时只得请水利部水规总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一两百位专家到合肥来开会,因为资料报告搬运到北京实在不方便。朱青回忆,“我们院作为技术牵头单位,组织全国的科研单位,高峰时有1000多位专家一起挑灯夜战,长期在宾馆里面封闭工作,不能回家,因为是团队作战,机器少一个零件都开不动啊。没有这种精神的话,前期工作进展也不可能那么顺利、取得那么好的成绩。”

半个多世纪以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近十年艰苦卓绝的技术论证,都是为了最后的一场冲刺。承载了几代人心血与付出的引江济淮梦想,进入了最考验意志品质的决胜局。“在最困难、最煎熬的时期,我们时常彼此鞭策,要保持定力、坚持信念、做实功课,要像哨兵那样坚守岗位,要像勇士那样迎着炮火冲锋。”

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安徽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省引江办和省引江济淮集团公司科学调度,省水利厅、交通厅、环保厅、国土厅等相关单位密切配合,上千人的技术团队顽强拼搏,所有因素共同转化为一个成熟的时机,耐得住寂寞与煎熬的引江济淮工程突然启动了令人瞩目的加速度。

2015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引江济淮项目建议书。

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准引江济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7年9月,水利部、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初步设计,引江济淮工程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

所谓幸运无非是,当时代需要你的时候,你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引江济淮创造了近20年来我国重大水利工程审查审批速度的奇迹,而奇迹背后是几代水利人的一片冰心。他们将青春与梦想付诸新中国水利事业,不求扬名立万。

历经数十年规划论证的引江济淮工程总投资逾900亿元,包括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在预计六年的工期里,工程将建设凤凰颈、枞阳、兆河、庐江、白山、派河、蜀山和东淝河共八大枢纽,配合现有河道、疏浚扩挖、铺设管道等方式,再加上梯级泵站,逐步提升抬引江水,一路送到皖北直至河南。

集供水、航运与生态三大效益于一身的引江济淮工程,将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开创一条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南北水运大通道,推动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经济区三大发展战略区协同发展,绘就“一渠清泉干净水,一道靓丽风景线,一条生态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新蓝图。

年华似水浑然不觉。蓦然回首时,朱青才发现,为了“或许能实现”的引江济淮梦想,他放弃了生活中其他的小梦想,还落下了一身的职业病。在论证过程中也时常招来不解。“有人说我们搞水利的为什么要考虑航运?为什么考虑生态?这算不算不务正业?但这些都不会干扰我们的。”

因为现实已经帮他做出了回答。

二、同舟

情怀成就梦想,但光有情怀是不够的。

引江济淮工程作为一项跨省、跨流域、跨部门协作的重大水利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在理智与情感之间权衡,在大局为先与尊重个人之间抉择,最终达到资源最优配置、实现多方共赢。

生态保护优先,文物保护先行,保通路桥全面投入建设。矛盾与才能是一对好朋友,每一次交锋,都促成了方案的优化调整,激活了视野与思路。决策者的格局与智慧,于其间淋漓尽致展现,而最艰难的一道关,是与群众的面对面沟通。

引江济淮工程新开河渠88公里,其中近80公里在合肥境内,整个工程的8大枢纽,除了一北一南两个枢纽,都在合肥境内。合肥,是工程毋庸置疑的重心所在,而与此相应,合肥也面临最艰巨的征地拆迁任务。合肥市永久征地47000亩,临时用地101475亩,涉及155个行政村,为了护送江水北上,近6万合肥人不得不告别熟悉的家园和生活,这工作该怎么做?合肥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安徽南北的视线。

2015年9月30日,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接到征迁通知,小庙镇随后在一个月内征收了2788亩土地,完成19万平方米房屋拆迁,确保12月26日小庙试验段如期动工。

其间秘诀只有一句话:让群众放心。征迁文件、补偿标准全部张榜公示,现场解读政策回答疑问,保证征迁政策的前后一致性,公开招标专业测绘公司,一系列公平公正公开的举措,让群众打消了顾虑,开始变被动为主动。

枣林村方元墙村民组村民孙汉芝的家,面积近200平方米,楼上楼下装修精良,孙汉芝的丈夫已经去世,而目前的征迁政策以人口为标准,她和孩子只能分到90平方米。很显然,不“合算”。

乡镇干部们感同身受她的苦衷,前后去她家里20多趟,耐心倾听和沟通,尽可能地关照她的生活所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随着孙汉芝对这项国家重点工程理解的加深,她的心结也渐渐打开。

有些离别来得突然。因为引江济淮工程江淮沟通段J005-1标蜀山泵站枢纽临时调整路线, 2018年春节前夕,合肥高新区长宁社区接到通知,请大家做好搬迁准备,涉及13个村民组。农历小年前一天,初雪降临合肥,高新区引江办与长宁社区召开了征迁动员会,紧急通知群众抓紧时间出去租房,政府预付18个月房租。因为前期宣传工作做得到位,大年初七开始拆房,到正月十五就都搬了家。摸底登记的二百余户租房困难户,区里拿出了存量房先进行安置。

此次征迁是为引江济淮八大枢纽中规模最大的蜀山泵站枢纽让路,工程承建单位中交四航局项目负责人周世勤感慨颇深,“原以为这是开工最大的障碍,没想到附近居民如此理解和支持,这是前所未有的感动。”

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却成就了一份感动。如今,新建安置房一期城西桥家园已经封顶,新的生活即将拉开帷幕。

有时候人们难舍故园,是为了守护一段不愿遗忘的时光。

庐江县白山镇,拥有天造地设的山水画境,白石山雄踞镇边,白石天河穿镇而过,人们在不慌不忙的节奏中享受生活的美好。白山镇同春中学退休老校长夏登法,家原先就在九联村圩埂上,老两口在自家院子里种菜养花,夫唱妇随,用心打理,一草一木无不亲手栽培,连泥巴墙都是自己挑土砌成,将平凡的日子过成了一首田园诗。

当乡镇干部上门做征迁动员时,善良的他们从来没有说过反对征迁,但着实舍不得。夏登法温和敦厚,虽不忍离别故园,但更不忍心拖延征迁工作的进度,他对镇干部们说:“看你们这么耐心又有诚意,再不搬就讲不过去了。”搬家的那一天,老伴终于忍不住潸然泪下。

记忆向后,未来向前。当二者不可兼得时,老党员夏登法放弃了个体记忆,而选择了一代人共同期望的未来。引江济淮工程规划于菜子湖线、西兆河线开辟航道,在不远的将来,庐江将拥有融交通、物流、景观等于一体的经济发展新廊道。

永久征地18700亩,临时用地39500亩,涉及8840余户,庐江县的征迁工作量极其艰巨,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完成。伟大的工程,依靠可爱的人民,而为人民造福。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无悔的奉献。

还有一种别离,将换来新的重逢。留住城西桥,是城西桥村老书记汪瑞山的心愿。苦驴河上的城西桥始建于三国时期,三孔石桥结构坚固,造型精巧,现为合肥市重点保护文物。因引江济淮工程线路无法避开城西桥,他不遗余力地为保护城西桥而鼓与呼,而承载了一方居民情感与记忆的城西桥终于留了下来——它将整体迁移至蜀山泵站枢纽江心洲上,依照原貌复建。

城西桥的归宿尘埃落定,而桥的故事即将进入高潮。

三、破浪

2019年10月,引江济淮工程淠河总干渠渡槽钢桁梁现场架设在即,能否顺利完成焊接仍是个悬疑。

钢构件工厂焊接从合肥最热的7月开始,由夏至秋,已近最后关头,中铁四局钢结构公司拼装班副班长熊秋虎知道,此时不能有半点松懈。

这个身材清瘦、性格沉稳的年轻人,从2005年参加工作开始,便以爱钻研著称,展露出成为一名优秀焊接能手的潜质。凭着对专业的热爱与敬畏,熊秋虎快速成长为技术核心人物。2018年,因为在元江特大桥焊接中的突出表现,他获得了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但对于像他这样的能工巧匠,淠河总干渠渡槽的焊接工艺也是“空前”的。空前的精度要求,空前的焊接量,都源于空前的设计。

渡槽,又称“水桥”,为了不切断六安与合肥沿线的重要供水渠道——淠河总干渠,必须截弯取直、颠倒时序修建一座兼可行船过水的水桥。按照设计方案,淠河总干渠渡槽主跨跨度将达到110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通航钢结构渡槽,于引江济淮河道上方凌空而过,形成“河上有河”的垂直立交。

“因为有了水,才有了桥。设计桥梁的人对水都有一份别样的感情。”淠河总干渠渡槽设计总工程师杨善红说,他心里一直有一座对水报恩的桥。

他在二十多年的职业历练中成长,如今担任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为长江、太平湖和涡河设计过风格鲜明的桥,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当淠河总干渠渡槽征求设计方案时,他觉得这项任务非自己莫属。

这是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安徽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江永强说,“一般桥梁的承受荷载是其自重的0.2倍,而淠河总干渠渡槽承受着源源不断供往合肥的水,水重近4万吨,桥重只有近2万吨,水重是桥重的2倍,是典型的以小驮大。”

桥梁设计师们以一座刚柔相济的拱桥,来驮起自己的梦想。他们通过设计梁拱组合桥梁,将大刚度的桁架和抗压能力极强的拱结构相组合,形成主体的受力骨架,成功地解决了超级水荷载问题,同时运用“波形不锈钢复合板”这个技术创新化解了内槽和外桁对水的传力,并兼顾了防腐与环保。

但,如此跨度的全焊钢渡槽和大胆的技术创新,对焊接工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施工单位中铁四局钢结构公司严阵以待。整个工程用钢量约2.1万吨,规模空前,质量要求更是达到行业最高标准。钢构件大部分节点钢板的厚度都在60毫米以上,甚至达到80毫米,厚板焊接成为最大难点,而不锈钢复合钢板焊接T型接头是30+4毫米,过渡层控制是其焊接关键点。熊秋虎所在的拼装班,形成了不成文的制度,每天开两次短会,早上开工前研究方法,晚上收工后总结经验。

“桥梁是百年工程,而每一位操作人员所能达到的焊接精度都牵扯着对接的精确度,影响到桥梁的整体质量和造型的美观。”这是熊秋虎的主观责任感。

客观的监督同样严格。“有驻场监理经常来看进度、检测质量,还有第三方单位,我们自己也有日常监理。”

在内部焊接时,因为钢板比较厚,操作空间狭窄,长时间作业使人疲劳,难免出现小问题,此时就必须返工重来。熊秋虎说,“每一道工序开端的时候比较紧张,经过磨合过程以后慢慢走向正常化。”

团队勠力同心探索实践钢桁梁组拼施工工法,以全焊钢结构焊接变形控制工法和不锈钢复合板波折板成型等一系列工艺技术,确保了工程安全高质量建设。最终,他们以精确到1毫米的杆件尺寸偏差控制,和高达百分之百的焊缝无损检测合格率,完美诠释了大国工匠的职业精神,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

2019年10月28日下午2:58,肥西县高店乡淠河总干渠渡槽施工现场,一台260吨重的履带吊,将约70吨重的钢桁梁精确架设在渡槽左幅4号桥墩上,标志着这座世界级水桥正式进入钢桁梁安装阶段。

在引江济淮的激流中,勇于创新的人们携手乘风破浪。

小庙试验段工程破解了1800年前困扰曹操的地质难题——膨胀土与崩解岩,G312公路桥将成为中国内河最大跨径变截面连续钢箱梁桥,蜀山泵站枢纽正在建造目前亚洲最大的混流泵站,而江淮分水岭将创造引江济淮工程开挖深度之最。

更有“双线引江”、“小合分线”灵活调水的创举。双线引江后,当巢湖水质符合标准时,小合分线在白石天河口承接双线引水,北上至派河口;当巢湖水质不达标时,西兆线所引江水直接注入巢湖进行水体交换,而菜巢线所引江水通过小合分线绕过巢湖,直接北上送到派河口,从而保证一江清水北上入淮。

光荣与梦想,都只属于奋斗者。

四、抵达

我们究竟能不能开创一条大河,来沟通长江与淮河?

六百万亳州人民,在等一个回答。

这座皖北大地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华佗的仁心仁术,流传着三曹父子的文韬武略,二夹弦婉转悠扬,吟唱着质朴的生活。那是亳州的骄傲,而缺水,则渐渐成为亳州的焦虑。

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的亳州,属于水资源极度缺乏地区,季节性缺水尤其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规模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日益凸显。

谈到缺水,亳州市制水公司副经理颜涛感受至深。“每年从5月开始,拨打市长热线反映用水问题就多了起来,夏季最高峰时一天能接到几百条投诉,一口气能诉苦半个小时。”

作为临时解决方案,自来水公司在夏季采取分段加压供水。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方面,制水公司仍然在硬着头皮寻找水源;另一方面,地下水超采已引起土地沉降,连城市地下管道也深受影响。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共存的亳州,急需通过外调水源来缓解日益加剧的水供需矛盾。

向淮河“借”水,是亳州人一直以来的心愿。然而,引江济淮工程带来了格局上“质”的突破。

经多方调研和努力,亳州段西淝河线路及亳州城区供水相关工程纳入了引江济淮主体工程,其中西淝河线路经由亳州市境内长度138.6公里,沿途设五级提水泵站,亳州城市供水工程新建加压泵站,通过压力管道沿龙凤新河输水至亳州调蓄水库向亳州城区供水。

2017年10月,迫切需要解“渴”的亳州率先启动了引江济淮朱集站工程。紧随其后,西淝河上段护砌工程、龙德加压泵站工程、亳州城市供水管道工程、调蓄水库工程全面开工,已开工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

江水北送,一举解决了水源和水质双重问题。但考虑到引江济淮工程规模宏大,前期工作周期长,早在引江济淮工程开工前,引淮入亳应急工程已提前启动,亳州市引江办副主任、市水利局副局长赵德建表示,此举近为相机调引淮干水,远为开辟引江济淮北送亳州调水线路。“亳州市财政安排预算2亿元,安排政府专项债1.8亿元,全部投入到引淮入亳应急工程上,亳州人吃上淮河水的愿望,在2020年就能实现。”

为迎接应急调配的淮水和远道而来的江水,亳州市倒推工期,全力以赴配合省引江济淮集团公司施工。在谯城区十河镇,已经开工两年的城南调蓄水库初见雏形。城南调蓄水库占地3000余亩,库容达到490万立方米,在平原水库中堪称罕见,预计2020年6月完工通水,建成后将向亳州供应城乡生活用水。

不远处的亳州城南地表水厂正在解锁节约水资源的科技密码。城南地表水厂土建施工已基本完成,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皖北地区最大、国内自动化水平最高的“智慧水厂”,每天可输出20万吨生活用水,满足亳州城乡用水需求。

深知水源来之不易,城南地表水厂将最重要的V型滤池建造精度偏差严控在2毫米以内,如此,每天有效节约4500吨水,相当于900户家庭一天的用水量。

优质、低耗、高效供水,起步晚而起点高,从岁月深处走来的亳州,以现代科技为引擎,成功地跃入地表水时代。节省了70%以上的地下水用量后,生态文明的重建值得期待。

颜涛发自肺腑感慨,“咱活了四十多岁,从来也没有想到会吃上长江水,咋可能会吃上长江水呢?!”

当日曹操所为粮草,今日引江济淮所为民生。是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历史选择了人民的梦想。引江济淮工程经过时间与地缘的双重接力,终于实现了“一键长江入亳来”。

抵达,是为了再一次出发。

引江济淮工程沿线的城镇,都在主动拥抱机遇,谋划全新的发展蓝图。肥西县严店乡于2016年7月提前启动征迁工作,此后,环巢湖4个村一次性整体搬迁,并在运河两侧预留生态空间用地、现代服务产业用地。这是一次目光长远的规划,为将来与运河公园、水利风景区融合互动奠定了基础。

群众的信心,不仅来自于看得见塔吊下快速“长高”的安置房,还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完善、纷纷落地的产业项目。2018年6月,严店人用上了和合肥城区同样的自来水,随后,燃气管道陆续接入企业、安置点,规划路网分批次开工。发展的动能,则依托于“海陆空”立体交通优势。未来,坐拥高速出口、二级航道和通用航空机场的严店,将彻底从“后店”变成“前店”。

正在推进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合肥,因为引江济淮工程而获得了水资源的重要保障。引江济淮工程江淮沟通段建设,一次性建成南北走向的二级航道,2000吨的船舶可以直接通行,将打通合肥港北上通道,使得合肥成为能够直接通江达海的运河新城。

从更为广阔的意义上说,所有运河经过的地方,都是运河新城。许多蜕变在同一时刻发生,共同绘制出一幅流动的运河风情画卷。

一条大河从过去流向未来,她促成了历史与现实的牵手,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双赢,正在开启一个宽广无垠的新时代。

□刘睿 杨洁/文 郑成功 赵瑞瑞/图

    责任编辑:李东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