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义务教育“划重点”为何屡禁不止

2019-09-19 10:10:06   来源:合肥晚报

如何分班名堂多

离小学毕业还有一年的时间,合肥的王女士就开始动用关系,为即将升入初中的女儿找一个名班主任、进一个重点班。历时一年,惴惴不安的她终于在女儿升入初中前一天得到关系人的回复,女儿进入了名校某教研组长的班。然而开心没两天,她的一名同事兴高采烈地说,自己孩子分到班级的班主任名声更大,所带学生中考考入一、六、八等名高中的比例更高。她不免失落地感叹:上好班,难于上青天!

相较而言,王女士尽管不如意,但她的孩子好歹还是进了重点班。而孩子刚从小学毕业的小明母亲却没那么幸运,开学至今情绪低落到极点:虽然孩子成绩尚可,但被分到了某初中的普通班,而据她所知,好几个成绩不如小明的同学,却不是分到同初中的重点班,就是实验班......

分班之痛,或许是每个家长都曾有过的经历:先是竭尽所能地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踏进名校的门槛,面对学校眼花缭乱的实验班、特色班、火箭班、尖子班、平行班、普通班,家长还得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这些班级的区别,再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那个“最好”的班。

一位陈姓家长对记者“吐槽”:有了所谓的分班制,上重点班的难度甚至不亚于高考,因为高考最终拼的是分数,简单明了;而进好班、重点班,水太混,暗箱操作可能性极大,搞到最后拼的是爹,拼的是家庭背景。

学校搞“快慢”也有“苦衷”

为何学校热衷于把学生分成重点班与普通班,或者是尖子班与平行班呢?一位在名校担任中层职务的老师道出三点原因。

一是确保学校完成升学任务。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往往是量化的指标。比如考核评价一个学校的办学成绩,能否完成中考指标是一项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在考试结束后进行教育教学总结时,受到表彰的都是完成或超额完成指标的学校。

二是提升学校社会声誉。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学校时,往往参看的就是这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最能代表教育教学质量的,就是一个学校在中考中考取了多少重点高中,这代表着学校的社会声誉。

三是集中有限优势力量。一个学校的优质资源(多是优秀教师)是有限的,为了让有限的优质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学校一般都会设置重点(或快班,或尖子班)班级,集中优秀师资,来确保完成中考升学指标和提高学校声誉,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打开更大空间。

“客观地说,学校分班一般以学生成绩为依据,但靠关系、走后门进到重点班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该老师最后表示:“说到底,学校之所以会分班教学,并且屡禁不止,概括起来就是因为学校考评机制不规范、不合理。当然,一些校领导因为私心杂念,也对分班的‘恶名’发酵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位老师的话似乎肯定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分班现象在学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存在的是否就是合理的?

义务教育禁止“划重点”

2006年6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2006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章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学校“不得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而《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第五条也明确规定,小学和初中新生均衡分班,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上级主管部门明确规定,不得在义务教育阶段以任何名义划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据记者了解,各校仍进行了事实上的划分,但绝不会在班级名录里直接标明该班是否为重点,而统一以某数字代称。而外界如何识别,只能从该班级的教师配备和学生成绩来判定,如果没该方面信息,干脆“道听途说”,一般八九不离十。

唯“分”分班利弊互现

搞重点的分班制尽管饱受诟病,但各校仍乐此不疲,除了“考核”、“名声”等因素外,各校的“一意孤行”是否还有其他客观原因呢?

一名分管教学的学校负责人从教育规律本身进行了剖析。他说,“古语云‘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你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去教学。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大多数学校都有分所谓的‘快慢班’‘实验班’‘火箭班’等,这个举措确实可以让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吃饱’。让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学得快、考试分数更高,也更能体现教学成绩,因为义务教育是与考大学存在联系的。”

一位从事社会学研究的高校教师在肯定“因材施教”对好学生的积极意义时,也谈到了对所谓差生的不公平。他认为,按成绩分班的坏处在于,会造成学生之间的机会不平等,一些学校把机会给了学习成绩好的班,对学习成绩差的班给的机会少。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如此,带一个学习成绩好的班和带一个学习成绩差的班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讲,老师带学习成绩差的班工作量和付出要大很多,但是回报却少一些。在现在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带学习成绩差的班的老师十分辛苦,面临不少风险,学校却未见得给予足够重视。因此,按学习成绩分班对教师来说也不公平,容易引发学校内部的矛盾。

破解难题合肥在尝试

一个令人欣慰的现象是,为消除分班制导致的种种教育弊端,合肥一些学校也在努力尝试,试图用一种更公平更合理的分班方式,破解“优质”与“均衡”的教育难题。

如合肥一所中学多年来采取的办法是根据学生入校成绩“平均”后,由班主任抽签决定所带班级,这种方法不仅便于班级考核,也有利于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家长反响较好。

还有的学校为了教育均衡需要,尝试让教学水平相对较好的老师带所谓平行班、普通班,让相对年轻的老师带所谓好班。

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表示,公平是分班的一个维度,但如果仅仅是以公平作为分班的依据,也会造成一些问题。分班的依据应该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潜能等。

造成目前分班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家对学习成绩看得太重。学校要从尊重人的成长发展需要的角度合理分班。为了保证实现这一目标,在分班之前要对学生的多种信息进行搜集、分类、排序,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进行抽签,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分班方式。总的原则是,让各个班之间处于均衡的状态,不要出现明显差距,这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有好处的......

实习生 叶盼云 王璐璐 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李东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