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共青团讯 >正文

【团干扶贫记】余良:做好强村和富民两篇扶贫文章

2019-09-19 09:41:01   来源:安青网

安青网讯 初秋的白华村,被一片片沉甸甸的金黄稻穗装点出了丰收的景象。而村里900平米的木梳标准化厂房一期一层的顺利封顶,也为眼下的秋收增添了喜庆。这个关系到整个村集体经济和扶贫产业发展的项目,从规划图,到破土动工,再到拔地而起......一直牵绊着白华村百姓的心,也牵绊着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良的心。

2018年11月,团宣城市委副书记余良正式来到泾县榔桥镇白华村驻村扶贫。“来村的第一天,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为群众做点实事,为村里留下点什么。”认真学习,主动融入,团结带领村两委和工作队成员,沉下身心为群众服务,谋求全面发展,余良很快就忙活开了。

为更好地了解村情民情,余良利用很短的时间跑遍了全村127户贫困户,记下了详实的走访日记。为了方便贫困户和工作队的联系,村里专门制作了工作队告知牌,张贴工作队同志的照片和联系电话。同时,工作队还对一般农户开展片访,切实加强工作队和群众的直接联系。2018年的寒冬,余良在白华村跑得双脚发热,心中对扶贫事业的热情也随之升腾起来。

“村集体收入少,大多是入股收入,没有可持续性。村里有很多老人、大病户和残疾人,因缺乏劳动力,生活艰难。农村太需要振兴,困难群众真需要关心。”每当夜晚来临,白华村村委会的办公楼都会变得格外安静。躺在宿舍的木板床上,余良常常辗转反侧,一遍又一遍地思考着白华村的出路。

驻村10个月来,余良和村两委、扶贫工作队凝心聚力,将工作的重心聚焦到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壮大集体经济、谋求产业发展上。户户通道路建设项目、村民组饮水工程项目的先后推进,不仅让村里的路通了,水活了,更加点燃了村民发展致富的积极性。余良也更加坚信,驻村扶贫的关键要做好强村和富民两篇文章。

“只有村强了,民才能富。”要带动村民致富,必须推动扶贫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发展水稻种植业?村里找不到主体带动的种植大户。发展菊花种植?村民并不看好,纷纷持观望态度。廊桥镇是中国木梳之乡,白华村有木梳企业4家。当看到白华村的木梳生产加工有着漫长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一筹莫展的余良意识到了希望。

“之前村里的木梳生产多停留在粗陋的小作坊阶段,没有形成规模,价格也卖不上去。”聚焦集体经济发展,抓住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的机遇,白华村开始结合木梳产业的规范提升,投入30万元收储集体建设用地6亩,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40万元,动工建设总面积3000平米的木梳产业园。“目前一期即将建成,预计11月底投入使用。整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余良开心地告诉记者。

唯有为民服务,才能鱼水情深,不负担当。驻村扶贫期间,余良广泛整合资源,先后组织了多次公益扶贫活动。对接宁国市义工联合会,为全村127户贫困户捐赠近两万元衣服和食品。对接泾县百分百美容会所,为12名贫困小学生开展赠送学习用品等关爱活动。对接宣城市新华书店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对全村60多名在校高中、初中和小学生开展了“捐书筑梦 书送未来”活动。对接部分宣城市青联委员,为全村48户边缘户提供了每人20斤大米的春节慰问。团宣城市委党组也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对接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到白华村开展义务送春联活动,共为群众书写春联800余幅。

在余良结对联系的5户贫困户中,两户常年在外务工,一户老人子女常年在外,一户就两位老人,一户家中儿子残疾。考虑到贫困户常年在外务工的安全问题,他找企业帮助5户10人全部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于老弱病残的贫困户,他经常主动嘘寒问暖,为其修缮漏水的房屋,修建到户的水泥路等。

“扶贫关键是要帮助村里解放思想,根据实际情况和产业优势找准发展道路,就是要抓班子、带队伍,让两委一班人把心思用到抓发展上。”8月底,中国第一届网红大会在杭州萧山举办。余良带着打造网红扶贫产品的想法前往学习。“我们准备整合共青团相关的网络资源,将网红经济植入镇里11月份举办的木梳节。通过打造网红扶贫产品,动员企业、直播平台和政府共建‘扶贫基金’。”不仅如此,接下来扶贫工作队还计划结合白华村位于205国道和皖南川藏线西南入口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发展农旅结合项目,推动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谢婷婷

    责任编辑:杜军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