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2019青商论坛】黄保锁:青年企业家应当有所担当和坚守

2019-05-08 12:10:52   来源:安青网

\

\

安青网讯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将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2019中国长三角青商高峰论坛组委会在论坛即将召开之际,分别采访了安徽、上海、江苏、浙江的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商会)相关负责人,共同展望行业协会(商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新角色。

岸香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

黄保锁:青年企业家应当有所担当和坚守

黄保锁,岸香品牌创始人、岸香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2018年度中国长三角十大杰出青商”。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区域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城市群正在成为引领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引擎,创新发展的主阵地。对于第十二届中国长三角青商高峰论坛,黄保锁很是期待。

作为青商,黄保锁表示应该在战略机遇期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建设者:

首先,青商要在打破“思想壁垒”的基础上打破“要素壁垒”,主动走出去,以开放合作的心态,促进生产要素的一体化融合,寻求共赢。我们青商需要找准自身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能定位,研究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拓展合作空间,主动加强在产业、科技、人才服务等方面对接,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摒弃恶性竞争。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更”的表述,阐述了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和决心。作为有幸成长在长三角地区的青年企业家,要具有国际视野,助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

其次,要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弘扬创新精神,加强科技与资本的对接,推动经济从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过去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传统生产要素,区域之间也主要是能源、劳动力间的浅层次合作,现在则要更多聚焦于创新、人才与科技合作。要把科技人才协同创新作为重要理念,把产业发展协同提升作为重要举措,努力将更多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企业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坚持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

“中国历经4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步入继续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我们青年企业家更要坚守家国情怀,做好改革创新的排头兵。”黄保锁说。岸香国际控股集团历经1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咖啡连锁、酒店连锁、快餐连锁、商贸流通、工程装饰、食品加工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团,拥有130多家连锁店的同时,解决了3600余人的就业问题,让员工与品牌共同成长,分享企业发展成果。集团先后获得“2018中国经济年度创新企业”、“改革开放40年中国餐饮行业·模式创新突出贡献企业”、自2016年连续三年“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等荣誉,黄保锁本人也先后被授予“2016年度中国杰出餐饮企业家”、“2017年度中国餐饮产业优秀企业家”、“2018中国长三角十大杰出青商”、“2018十大徽商领袖”等荣誉。“岸香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创新。”

黄保锁表示青年企业家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增强抓好企业党建工作的自觉性,正确认识并理顺党组织与企业领导机构之间的关系,主动开展党建和团建工作,为企业注入红色基因,谋求企业长远发展。岸香国际控股集团在上级党委的关心与帮助下,主动成立企业党支部,积极推进非公党建工作,以党建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取得非常明显的成效。非公党建工作开展两年来已硕果累累,先后获得区、市两级“双强六好企业“称号。在共青团安徽省委领导的关心与直接指导下,我集团发挥青年职工人数众多的优势,成立了集团团委及各级支部,凝聚青春力量,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党团工作积极联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团建活动,充分发挥广大青年员工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的特点,激发团队活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提升服务意识与品质。青年企业家应当发扬老一辈企业家的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的民营企业开始起步并蓬勃发展,一方面是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另一方面也是民营企业家们艰苦奋斗的结果。作为青年企业家,我们不能小富即安,更不能丢了艰苦奋斗这个法宝,要敢于拼搏,不负韶光。广大青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仅要带头干、做表率,深入开展青年思想教育,积极引导青年岗位建功,勇于担当,抓住长三角一体化的机遇,加速推进安徽崛起进程,早日赶上先进地区的发展步伐。青年企业家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时代的快速发展,行业洗牌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企业如果没有厚重的技术积累,产品如果不过硬,或是服务不到位、策略不正确,覆灭往往是一瞬间的事。让创新成为一种企业文化,让创新氛围感染每一位企业员工,企业才能永葆活力,社会才能永葆动力。

“青年企业家应当有所担当和坚守。”黄保锁说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最好的时代,青年企业家唯有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紧相连,才能真正发展壮大。唯有具备了勇于担当的境界、精神和品行,才能在困难矛盾面前不畏惧,在歪风邪气面前不低头。青年企业家更应当诚实守信,发扬以诚为本的新时代徽商精神,才能在历史沧桑的演变中屹立不倒;只有践行诚信为诺的契约精神,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商海中持续发展;只有坚持一如既往的诚信经营,才能筑牢社会诚信的基石。

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在体制机制壁垒正在逐步破除,区域间联系交流的深度正在加强,青商也在这一国家战略下获得了一轮新的发展机遇。黄保锁认为未来的长三角一体化必然是更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下的一体化,青商在这其中,我认为可能会有两方面促进作用。

首先,依托政策环境和发展布局,积极推进跨区域发展中的产业分工和布局。根据自身定位,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内各地区资源比较优势更合理地优化布局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基地,以企业自主行为优化区域内产业分工。岸香作为安徽地区第三产业的先进代表,正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经济圈,以期在2035年,达成长三角地区500家门店的开拓目标,努力创造品牌发展新未来。

其次,可以通过青年企业家联盟等民间组织,加强合作交流,推动资源和信息共享。如“G60”科创走廊,就是通过政府和企业家的合作,共同发布宣言,推动科创要素按市场配置自由流动,产生出良好的社会效果。

再者,青商具有创新能力强、学历层次、视野开阔等特点。当竞争从劳动力资源向高质量人才方向发展时,青商所独有的创新、开放、自有的发展理念和企业文化,更有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将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其积极效应不言而喻。

对于即将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长三角青商高峰论坛,黄保锁期待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三省一市政府部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上,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打破行政壁垒的举措。比如“一网通办”,可以异地成立企业、异地领取营业执照等,给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产业协同上也有一些进展。据了解,新材料、工业机器人等产业联盟已经成立了,同行业的企业能借助这个平台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谋划这个产业的区域协同、标准制定等。

黄保锁最后谈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还应该在三个“一”上下功夫:

一是“一网通办”更加便捷。探索实现长三角统一准入、统一审批,一个“章”走遍长三角。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实现跨区域身份认证、文件互认;寻求破解区域垄断壁垒的解决方案,让企业在区域间拓展业务和市场时不受“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的障碍。

二是“一个库”放大同城效应。整合三省一市经济领域信息资源,推动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建立更为完善和多层次的信息发布渠道。去年青峰会上提出将建立“长三角青商创新项目库”,以解决企业在接轨长三角一体化中所面临的“缺乏区域信息获取渠道”的阻力。对于未来,我们更加期待这一信息共享平台能够更健全、更高效的服务于青商。

三是“一把尺子”进行市场监管。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推动执法联动、信用联建,对不正当竞争、垄断行为、价格违法、广告违法等政府关注、紧贴民生的违法行为,组织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联合执法行动,在执法中坚持统一标准。以建设信用长三角为目标,加快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信用体系一体化共商共建步伐,进一步统一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严重失信行为认定标准。

最后,希望与会代表能够围绕“产业趋同明显,行业竞争加剧”这一问题充分讨论磋商,为决策部门提供相应政策方案。

黄保锁告诉记者长三角经济带各地发展禀赋各异,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值得相互学习、借鉴、运用。安徽作为长三角的新军,可以发挥青商在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加速与江浙沪的资本、人才和产业等多方面的对接和融合。

一是发挥平台优势,互助共享、共创发展。青商高峰论坛汇聚三省一市的青年企业家、科技精英、企业高管以及工商界中具有代表性的青年人士,这个平台具有同源性与互补性,可以实现安徽与三地的互助共享、共创发展。安徽青商要抓住机遇,尽快全方位主动与长三角产业发展链条无缝接轨,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作用。

二是发挥沟通优势,架起桥梁,链条发展。青商作为各省市的青年商业代表,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也是安徽与江浙沪企业形成产学研链条化、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纽带,具备‘承上启下’与‘合纵连横’的重要功能。

三是发挥科研转化优势,加快“安徽制造”向“安徽智造”转型。如合肥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区域,快速积聚着体量丰富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合肥是科教之城,有科大、合工大等著名科研院所,合肥还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具有人才智力优势。青商自身拥其独特的新锐思想、先锋品格、创新活力,可以凭借资本优势,尽快地将合肥等地的科研优势转化为高新产业优势,促进“安徽制造”向“安徽智造”转型,从而以高质量发展,融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怀抱。

本报记者 王浩淼

    责任编辑:刘鸣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