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一万个“穷讲究”抵不上一个“富日子”

2018-10-17 12:36:48   来源:淮南新闻网

“份子钱”是会呼吸的痛;随了礼,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小麦我的菜;甩了“人情债”,脱贫跑得快......10月16日,记者走进寿县小甸镇杨圩村,不由自主被如此生动的宣传标语所吸引。

“如今,除了因房、因病、因残等外因致贫外,人情债也成为脱贫‘脑梗阻’。今年8月以来,寿县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突出新民风促脱贫,这里是安徽省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的诞生地,我们理所应当要带头树立新风正气,只有大家心劲儿强了,脱贫才会稳!”驻村的扶贫专干王涛介绍说。

曾经:很无辜——人情礼=人品分

如今:我坦然——新风尚=减负担

一连6个月,余仁贵都没动过被子下压着的数百元“份子钱”。这位曾被“人情债”压得喘不过气的贫困户,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

49岁的余仁贵住在寿县小甸镇杨圩村张郢组,8年前左腿患股骨头坏死,本是全家唯一的劳动力,却落下残疾,5口之家靠每年种棉花的5000多元收入勉强维持着生活。

可就是这份微薄的收入,还几乎“不属于”他。寿县乡村民风淳朴、乡情浓厚,村里人谁家有了红白喜事,都讲究摆酒宴请亲朋。每次受请,余仁贵头皮都会一阵发麻,连说话也打起磕绊。

“人家红白喜事,乡里乡亲的,不去说不过去啊!再说,如果人去了,不随礼,会让人觉得你抠门。”余仁贵道。可这每次几十,上百的份子,一算吓一跳,一年的种棉花的收入都被送了人情!

泡豆、磨豆、熬豆浆、压制成豆腐......40多斤豆子做成豆腐,已近深夜12点。此时,除了疲惫还是疲惫!

清晨,不到6点,余仁贵又匆匆赶往离家7公里外的集市......豆腐卖完已近中午,别说是残疾的左腿,连右腿都站累得要抽筋。可余仁贵都得忍,因为他既要脱贫还要还“人情债”。

余仁贵告诉记者,2015年村里的红白事特别多,6000多元钱就都随了礼。年底,进黄豆需要7000元,可他哪还有钱?借钱的那天下着雨,他在朋友家门口转悠了好久好久......

“脱贫攻坚,就得把群众身上的‘隐形负担’减下来。钱都花在了‘赶人情’上,光开源不节流,勤劳的人想脱贫,也难啊!”为了刹住这股“人情风”,今年8月,寿县文明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县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各村也陆续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以新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

余仁贵成了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他还发现,村里多年的风气也真有了转变。今年国庆节期间,表姐给儿子办婚礼,只请了家里的直系亲属,仪式办得简简单单却也不失热闹。

曾经:很无奈——好人缘=无底洞

如今:我欣然——份子钱=产业金

躺在床上,杨家保辗转反侧,整整一个星期,他的睡眠全乱了套——小孙子在省城住院手术花费近3万元,中秋、国庆还有4场宴请至少需要2000元,医药费、份子钱的问题让他两眼干瞪、压力山大......

59岁的杨家保住在杨圩村上郢村民组,以前曾是村民组组长。10年前,因为老伴和孙子的病,成了贫困户。一家五口,指望着流转的20亩地种田过日子。

“想当初,俺是村民组组长,乡邻抬头不见低头见,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忙前忙后张罗,自己还要备上份子钱,一年下来,光礼金要花1万多元,将近全家一年的收入。”

其实,杨家保还有个不愿说的“心结”:作为村民组长必须人缘好、有面子。如果不随礼下次见面就会像欠债似的,得绕道走。随了礼,“面子”是有了,可全家人的日子却过得栖栖遑遑。

这时,从窗外飘来“提倡文明婚宴,提倡勤俭节约、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一阵喇叭筒录制的声音。杨家保像鲤鱼打挺似地坐了起来,心烦而又兴奋往窗户冲了句:“哎呦,天天播放,要真是能办到才真好了。”

心烦意乱间,有人敲门,市委政法委扶贫工作队的扶贫专干带着一份移风易俗倡议书来到他家。“倡导婚事礼金一般亲邻好友不超过200元;倡导丧事礼金一般亲邻好友不超过100元......”看着倡议书,杨家保心里平和了点。

“天天宣传,户户走访,还真起了效,国庆期间俺喝了三场喜酒,一共花了300元。”杨家保告诉记者,扶贫专干还根据他的养殖特长,为他争取了5万元无息贷款,发展山羊养殖。目前,今年的“份子钱”一共花了1000多元,比往年省下来的9000多元,可以买到6只母羊,一只母羊可以产3只羊羔,半年就能出栏,来年就是18只成年山羊,可以赚到12600元。

省下头疼的“份子钱”,用作脱贫致富的“产业金”!甩了“人情债”,杨家保似乎已经看到了今后如蜂蜜般甜蜜的幸福日子。

曾经:很心累——人赶到=给面子

如今:我释然——改习俗=倡新风

“老爸,你不是在苏州,就是去苏州的路上?”今年国庆假期,看着儿子给自己发的微信,小甸镇杨圩村村委会主任徐为坦不再是“苦笑不得”。他很幽默地给在外地生活的儿子回复道:“儿啊,我不是在贫困户家,就是去贫困户家的路上。”

“杨圩村有33个村民组,4000多人,很多年轻人在苏州打拼,他们举办婚礼,父母就邀请村干部去,咱也要去捧个场不是!前几年,可以说是每个节假日无一例外。其实,这样奔波很累的!”徐为坦实话实说。

今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出台,《意见》中提出“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成为推进精神文明和移风易俗的突破口。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寿县推行新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或不办、“恶俗陋习”禁办,反对大操大办、攀比炫富,倡树文明节俭新风尚。

清爽乡风,全县党员干部第一时间签订了《践行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头向陈规陋习说“不”。

脱贫,必须是增收、节支一起抓!驻村扶贫专干坦言,脱贫攻坚,在帮助贫困户增收的同时,也要想方设法“涵养水源”——让来之不易的血汗钱,尽可能多地存留在农民手里,用于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否则,“水土流失”不断,“脱贫大树”哪能长好!

治陋习、树新风,党员带头是关键,群众参与是基础。国庆假期,杨圩村村干部还分头来到305户贫困户家中宣传良俗的标准,帮助他们把人情负担减下来。

“我们村倡导党员干部随礼不得高于100元,贫困户不得超过20元。”徐为坦说,理好“人情债”就是理清“抹不开”的面子,党员干部带头捅破“窗户纸”,老百姓都支持!

记者手记:移风易俗,不仅是贫困户的心愿,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需要。“化俗不易,贵在因民”。风俗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决定了移风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将是一场持久战。做好移风易俗工作需要政府倡导、干部示范,也需要村民自醒,民风培育。当前,寿县祛除陋俗,杜绝“随礼返贫”的正面因素正在凝聚,这说明只要因势利导,再顽固的陋规也会逐渐丧失生命力。其经验启示我们,把移风易俗工作推向深入,以精神文明建设的硕果助力脱贫攻坚,需要我们更多更好地运用善治智慧,才能求得正果。

    责任编辑:刘鸣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