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共青团讯 >正文

“草河滩”西瓜热销的前因后果

2018-06-12 11:11:33   来源:安青网

来自团省委帮扶村阜阳市颍州区大许村系列报道之六

安青网讯(记者杨益军阜阳报道)阜阳市大许村种植大户许国友的手机这几天不时接到武汉、杭州、南京等地瓜商打来的电话,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恳求许国友尽快为他们提供“草河滩”西瓜。

许国友告诉记者:接到这些电话,他是既高兴,又着急。

高兴的是今年栽种的260亩西瓜喜获丰收,头茬西瓜每亩至少可采摘3500公斤,接下来二茬、三茬、四茬西瓜断断续续可以采摘到中秋节,每亩还可采摘2000多公斤。

“按照眼下的行情,阜阳城瑶海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公斤三元,武汉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公斤四元,仅头茬西瓜下来,每亩瓜棚可收入万元以上。”许国友说,“不过,十多天之后西瓜价格肯定要明显回落。”

着急的是,他的西瓜供不应求,杭州、武汉的瓜商有点报怨他供货不及时。眼下,他聘用的十多个瓜农每天只能采摘五、六千公斤西瓜。远远不能满足这些瓜商的需求。

“阜阳瑶海批发市场和我们相距仅三十公里,他们近水楼台,捷足先登,进入6月4日以来,每天都是天刚亮就开着农用运瓜车来了。”许国友指着站在身边的瑶海批发市场瓜商李辉对记者说,“车都开到地头了,还能让人开空车回去?”

“我多少年以前就和老许有业务联系,卖他的‘草河滩’西瓜,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我是他的老客户,和外地的瓜商相比我肯定要占点优势。”李辉边说边掏出香烟散给许国友和几位瓜农,“老许的‘草河滩’西瓜无籽汁多,皮薄瓤甜,甜而不腻,早在半个月前就有不少吃过‘草河滩’西瓜的人,不断问我‘草河滩’西瓜啥时上市。”

正说话间,武汉瓜商的电话又打来了:“一言为定!明天早上八点之前我们草河湾见。”

“‘草河滩’西瓜已连续多年在武汉市场畅销,如今武汉人特别认‘草河滩’这个品牌,明天一早武汉将有两辆大车到这拉西瓜,这两天武汉那边是一天几个电话催我。”许国友边说边用毛巾擦着脸上的汗水,“越是天热,西瓜越热销,这时候越要照顾到各路关系,看来必须增加人员加快采摘西瓜的速度。”

许国友的西瓜之所以热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草河滩”上市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间点,阜阳“半截楼”等品牌头茬西瓜刚刚下市,二茬西瓜还要等些日子才能熟,“草河滩”西瓜恰恰在“半截楼”等品牌的头茬瓜和二茬瓜之间,赶上了这个空档,所以“草河滩”头茬瓜今年显得格外吃香。

6月7日天色刚亮,记者随许国友来到草河北岸的那块西瓜地,只见大棚内雾气氤氲,绿油粗壮的瓜藤爬满了地。

“每亩地550棵西瓜秧每棵秧子上都必须有个又圆又大的西瓜。”许国友告诉记者,“棚内最中间原先留好的路梗早已被旺盛的瓜秧爬满了,为在待会采摘时方便把西瓜从棚内运出,首先要把大棚中间路梗上的瓜秧归到两边去。”

摘瓜的时候,先是由经验丰富的瓜农用剪刀在前面把九成熟以上的西瓜剪掉。记者发现剪的时候,都保留一个叶子和西瓜连在一起。

许国友说,“这样买瓜的人会觉得是刚从西瓜地里摘出的新鲜瓜。”

每个大棚内都是前面一个在剪,后面有两个人把剪掉的西瓜放在专门订制的瓜蓝中,一个瓜蓝子能盛十几个西瓜,瓜蓝装满后,由两个男劳力用扁担抬出大棚,大许村明庄的姚启华和后周庄的周学林,在抬西瓜时可谓最佳搭档,他们两个用又宽又长的扁担一前一后往前走,沉重的瓜蓝子在两个人中间有节奏地上下闪动着,他们一趟又一趟往返于大棚和地头之间,一会功夫,盛满西瓜的瓜蓝子在地头摆成了一大片。

“采摘西瓜必须在每天早晨5点到8点半之前进行,这个时候瓜棚内温度低,冰凉的西瓜装车后有利于保存,如果在头天下午或上午九点钟以后采摘,西瓜棚内温度高,西瓜也随之发热,这时采摘的西瓜放在密不透风的车内往外运,保质期会大打折扣。”许国友告诉记者,“西瓜从栽到摘都有很多讲究,好在时间长了,他聘用的十多个瓜农都掌握了一整套西瓜管理技术。”

早在春节前许国友就开始着手培育西瓜苗,3月初他从村里聘用的一批瓜农开始把西瓜苗移栽到大棚内,到6月4日,整整三个多月,大棚内西瓜进入了成熟期。

“栽西瓜的技术主要在整枝打叉和给瓜花传粉,及时把分流营养的瓜叉整理掉,什么时候整枝,怎么整,这里面都很有学问。最关键的是喷花、兑花,用雄花给雌花传粉,一定要让雌花均匀受粉,否则长出的西瓜不大不圆,有些不规则的歪瓜很可能就是花瓣授粉不匀造成的。凡授粉均匀的西瓜都长得快长得圆,西瓜从结果到成熟要30天至35天,在进入膨大期之后,一天能长半公斤。”许国友坦言,“栽西瓜是技术活,也是辛苦活,在西瓜田里,汗珠子砸到瓜叶上,甚至都能听到汗珠砸成八半的声音。”

细看许国友,和去年我们第一次见到他时,稍显苍老了一些。

2017年6月,团安徽省委驻阜阳市大许村扶贫工作队进村不久,记者和陈永刚队长、许明专干来到了许国友的瓜田,正是头茬西瓜上市。

那天是多云天气,瓜棚里出现了少有的凉爽,许国友切瓜时,刀刃刚碰瓜皮,立马就是西瓜炸裂的清脆声,我们在瓜棚里席地而座,西瓜刚入口,就甜得沁人心脾。交谈中得知:许国友已栽种西瓜多年,具有丰富的西瓜栽种经验,就是靠着精心打理西瓜田,三个孩子大学毕业没欠一分钱。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年过半百的许国友,和妻子郑子英都出生于1963年,夫妻俩都是属兔的。在大许村有句乡间俚语:要想富,一窝兔。高中毕业曾当过多年民办教师的郑子英,那个年代在村里应是出类拔萃的知识女性,她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夫妻俩栽种西瓜屡获成功,与郑子英有胆有识不无关系。

“注册‘草河滩’品牌,你们俩谁的主意?”我们在瓜棚里边吃边聊。

“我们俩谁的主意都不是,那年暑假,正在吉林大学读书的儿子回来后,突然间对我们说,咱们的西瓜地在水质甜美的草河湾,干脆就注册‘草河滩’,得了。”

“‘草河滩’西瓜这么甜,你觉得应该归于哪些原因?”

“草河湾一带水质清澈甜美,土质特好,我曾专门请来农科专家考证、化验,他们认为草河湾土质各种元素的含量是最适合栽种西瓜的天然土壤。”

“不光水甜、土好,更重要的是我们栽种西瓜用的全部是有机肥料,咱舍得花钱买豆饼、芝麻饼,防治病虫害也严格按照绿色生态要求喷药。”许国友指着瓜棚里尼龙袋里剩余的少量芝麻饼如是说。

那天我们离开许国友的西瓜棚,陈永刚队长反复说:“许国友绝对是不可多得的能人,我们一定让他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

三天后的一个夜晚,在瓜田里忙了一天的许国友,和妻子郑子英开着电动三轮车如约来到工作队驻地。

“西瓜的销售有没有问题?”陈永刚开门见山。

“‘草河滩’西瓜早已名声在外,这些年从没为西瓜销售发过愁,根据目前我们的销售网络,即便有一千亩西瓜也不愁销路。”

“可惜目前的种植规模太小了,是下决心扩大生产规模的时候了,在享受国家特色农业政策的基础上,可以借助产业扶贫的东风,做大做强‘草河湾’品牌,带动更多的大许人走上致富之路。”陈永刚说这话时一脸的认真,“目前对你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有什么困难可随时和驻村工作队沟通,我们随时帮助解决生产及经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经过几个夜晚的商谈,尽管没能就村集体经济入股答成合作协议,但许国友表示一定要扩大规模,为贫困村‘一村一品’工程出力。秋季玉米刚刚收获的时候,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忙着为许国友流转土地,其大棚西瓜由去年的100多亩扩大到今年的260亩,连同生姜种植,许国友共流转土地300多亩,20万产业扶贫资金很快注入到许国友的阜阳市大许村蔬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许国友扩大了生产规模,获益最大的是大许村群众。

“当年分地时只有我和老伴的土地,这些年我儿子娶媳妇又得了两个孙子,现在一家八口人,只有三亩地,在许国友这里打工一下子解决了我的大问题。”大明庄60岁的村民姚启华多年在许国友瓜田打工,已经掌握了一整套西瓜管理技术,他在瓜田里一边摘瓜,一边和我随意的聊着,“现在不出家门口在瓜田打工,一年收入在两万元左右,还可以和老伴接送两个上学的孩子。”

大许村后周庄村民周学林和姚启华情况差不多,他一家七口人,仅有两口人土地,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周学林一边在许国友瓜田打工,一边和老伴每天到村小接送上学的孙子和孙女。

“自从团省委驻村工作队进驻大许村以来,“一村一品”工程蓬勃发展,随着返乡创业青年宋桂杰和镇外种植大户周娟的加盟,包括许国友大棚西瓜、中药材在内,目前大许村大棚瓜果蔬菜和中药材种植已越过800亩。”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党委书记李俊山表示,“土地流转有利于实现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化,产业扶贫是提高贫困村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这也为大许村今年贫困村出列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7年6月5日,陈永刚在许国友的瓜棚内了解生产经营情况

村民周学林、姚启华向记者讲述在瓜田打工带来的好处

村民周学林和姚启华把棚里的西瓜抬到田头

许国友和妻子郑子英在田头向记者展示刚采摘的西瓜

劳动间隙在开心的吃瓜

阜阳瑶海批发市场瓜商李辉正在和许国友夫妻计算购买西瓜的金额

堆放在车上的“草河滩”西瓜即将运出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