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教育 >正文

合肥学院:开创高等教育改革“合肥模式”

2017-10-22 21:05:49   来源:安青网

砥砺奋进的五年——庆祝党的十九大专题

合肥学院

开创高等教育改革“合肥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学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要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核心,始终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始终围绕着改革、创新这条主线,把学校发展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形成了“八个转变”、“六个率先”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合肥模式”。

做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挚旗者

五年来,合肥学院按照“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先进办学理念,推动“八个转变”(办学定位向“应用型”、专业结构向“需求导向”、培养方案向“知识输出导向”、课程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教学过程向“以学为中心”、师资队伍向“双能型”、育人机制向“两个开放”、质量评价向“两满意”转变),在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2015年,教育部第63期简报专题介绍学校推进“八个转变”的经验和做法。

2014年,《突破学科定势 构建模块化课程 重构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课题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是省属高校获得的唯一最高奖项,校党委书记蔡敬民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5年,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近年来,全国七百多批次高校组团来校专题学习、考察应用型高校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做法与经验。为教育部、兄弟省和高校作专题报告一百五十多场次。

学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九大创新工程”(旗帜工程,红网工程,文化传承工程,思想政治名师工程,银发工程,青椒工程,引路人培养工程,知行和廉洁工程),把“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2015年,2016年,在省委综合考核中连续名列前茅,201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16年9月,教育部评估中心领导在对学校审核评估反馈会上指出,合肥学院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一方阵的排头兵。合肥学院模式值得推广,可以复制。教育部正在总结起草“安徽现象,合肥模式,中国方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来校视察时表示,合肥学院办得真不错,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找对了一个路子。刘延东副总理在听取学校工作汇报时,对合肥学院向应用型“八个转变”改革思路给予充分肯定。李克强总理视察学校时指出,合肥学院的应用型很好。

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五年来,学校制定和实施了“服务合肥提升计划”, 按照“亲产业,融地方,深合作,求共赢”的原则,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科研经费与科技创新能力逐年提升。

学校已建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水环境治理及污染控制工作站,功能性离子液体动力电池电解液研究工作站),获批省第七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省现代电子控制与检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平台;同时还建有轨道交通施工安全控制、“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现代电子控制与检测、食品研发与质量控制、精密轴承先进制造等一批新的科技创新“增长点”。

院士工作站积极参与巢湖治理和新能源汽车研发。合大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具备七个领域470余项检测资质,近五年合同金额2400余万元。轨道交通安全中心承担合肥市地铁建设安全检测与技术攻关等项目。艺术设计专业农产品包装设计服务皖北扶贫项目,使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8%~29%,省长李国英批示予以总结推广,省委副书记信长星提出表扬。学校还承担了《安徽省城镇住房保障“十三五”规划》、《安徽省智慧旅游发展规划标准》等研制工作。受教育部委托,2012年~2016年连续五年承担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报告研制工作,受到教育部评估中心好评。承担教育部委托的《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研制工作,该报告是我国首次也是全球首次发布的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报告”之一,成果被政府、中外研究机构和学者广泛采用。

学校建有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以及江淮文化研究所等一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平台的作用,积极开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编撰出版了《大湖名城——合肥地域文化研究丛书》(共八册)。承担省教育厅“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价值转化”重大项目《大湖名城——合肥文化十讲》。成立淮军与刘铭传研究中心,举办纪念刘铭传抚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承办第三届安徽文化论坛。

做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好典范

2015年底,德国总理默克尔给合肥学院发来信函,她在信中写道:“我们很愿意进一步扩大贵校与德国高校现有的合作,我乐意成为你们密切的合作伙伴。” 2016年8月,由合肥学院与德国施特拉尔松德应用科学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成立,默克尔亲临揭牌,这是首次西方国家总理为孔子学院揭牌,被誉为“孔子学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五年来,合肥学院成功举办了五届“汉语桥”德国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五届韩国语演讲大赛、两届“合肥学院杯”汉语大赛、五届中德工业设计Workshop活动等。承办了第四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之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校大学生合唱团参加俄罗斯第十五届“青春之声”国际合唱艺术节。组织学生连续参加了2016年、2017年分别在越南、泰国召开的第七届、第八届世界大学生领袖研讨会。

五年来,合肥学院国(境)外友好学校增加到62所。新增两名中国政府友谊奖,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外籍专家达到4人,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2015年,2016年,学校先后有四名外籍专家参加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2016年,合肥学院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的高校代表。2017年6月,德国前总统、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全球主席克里斯蒂安·武尔夫第三次访问合肥学院,并受聘为合肥学院荣誉教授,学校与全球中小企业联盟签署双方战略合作协议。

2015年10月3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李克强总理陪同下访问合肥学院,参观了中德合作共建合肥学院30周年主题展,并宣布在合肥学院建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和合作基金,默克尔称赞“合肥学院是中德近30年合作的光辉典范”。李克强用“三十而立,卓有成效,根深叶茂”三句话,充分肯定合肥学院30年对德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目前,合肥学院正在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视察学校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合肥学院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一个示范校”、“六个平台”建设。学校正在实施“1251人才计划”(引进德国10名教授、20名工程师、50名硕士、100名博士),在德国设立安徽省对德引智项目管理办公室,省委书记李锦斌和中国驻德国特命全权大使、合肥学院荣誉教授史明德共同揭牌。李锦斌明确了我省对德合作的“三大”重点领域及大众、大陆和大学,大学即为合肥学院。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的建设不仅将使合肥学院成为合肥市一张新的智慧名片,同时也将成为我国应用型高校建设一面新的旗帜、新的标杆,将与合肥一起共创“大城名校”的美好未来。

数读变化

五年来,学生获省级以上奖1905项,其中国家奖682项、国家级以上科技创新类奖247项,如葡萄牙2016RoboCup公开赛冠军,第二十届和第二十一届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第七名、第六名,第十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第一名)等。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015年,2016年,合肥学院文科、理科二本招生投档最低分均位居全省第一;2017年,学校主体进入一本招生,文科、理科投档线分别高出一本线11分、9分。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2016年为98.51%,是全省高校“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合肥学院团委书记 杜 娟

五年间,作为团干部,有幸和团员、青年们一起见证2015年中德教育合作30周年李克强总理和默克尔总理来访学校,见证了中德教育合作基地和基金在我校的设立,见证了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见证了学校进行的一系列前沿教学改革,见证了学生热衷科技创新,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些都是全校师生奋发拼搏、齐心协心迎来的腾飞历程。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校园文化育人建设、校企校地共建机制、学生典型示范引领等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和实践,成效显著。

五年来,学校加大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力度,第一批和第二批申报的十五项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已经完成结项,并在内涵提升、内容拓展和方法创新上不断提升,形成了平台——载体——活动的完整培育体系,发挥品牌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影响团员、青年向上向善,其中“一二九”辩论赛已经连续举办了14届,校园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大学生科技节都已经举办了十余届,在学生中具体广泛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五年来,学校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引领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构建长效机制,推动高校实践育人。目前,学校每年组织两百多支团队开展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各乡(镇)进行义务支教、爱心帮扶和社会调研;校(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数百项,为合肥国际马拉松大赛、国际铁人三项赛、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大型赛会提供大量志愿者;积极开展校地共建,定期开展“文艺进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为社区维修电脑、为企业制作网页等服务;组织126个团支部帮扶泗县陡张村的146名留守儿童,做到精准帮扶、长期开展,为脱贫攻艰奉献团员、青年的青春力量。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 学校将积极引领全体团员青年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增长才干,青春建新功。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