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教育 >正文

芜湖市:促进优质均衡 加快构建现代教育体系

2017-10-18 22:08:47   来源:安青网

砥砺奋进的五年 江淮看教育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教育系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提高质量为战略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事业主要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中上、中部前列,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展示五年来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大力营造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氛围。今天,本报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江淮看教育”主题宣传特刊,集中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及各市教育改革、发展成就,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芜湖市:促进优质均衡 加快构建现代教育体系

近年来,芜湖市紧紧围绕打造“教育名城”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大投入,优化布局,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形成了“基础教育高质量,职业教育有特色,终身教育成体系”的事业发展格局。2014年,教育部在我市召开全国中西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2015年,芜湖智慧教育应用平台入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惠民和智慧城市建设优秀案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2016年,四县四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认定。

夯实教育基础 提升普及普惠新水平

一是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投入资金近20亿元,完成453所标准化达标学校建设任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造141个农村小学教学点。

二是优先提升教育保障水平。出台芜湖市教育扶贫提升工作方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并给予最高资助标准。义务教育在全省率先实现“零收费”,经费保障水平从“两免一补”升级为“四免一补”,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实行同等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幼儿园到高职院校的全覆盖。

三是率先实现教育环境信息化。教育信息化试点市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顺利通过国家级试点单位评估验收。新建146个“在线课堂”建设项目,实现“在线课堂”全覆盖。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校园网络访问畅通率均达100%,班级多媒体设备配备覆盖率实现100%。加快芜湖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近两万名教师运用平台开展教学、教研和管理工作,实现集体备课、家校互动、在线培训等功能。

优化资源整合 构建优质均衡新格局

一是优化城市中心区学校布局。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二孩”政策放开带来的生源迅速增长的形势,根据新一轮规划调整需要,加快城市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步伐,缓解中心城区的就学压力,切实解决“入学难”、“大班额”问题。

二是优化教育资源整合。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已成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集团33个、优质学校办分校(分园)82个。集团内各成员学校实行资源配置、教师配备、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四统一”。

实施五大工程 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大提升

强化职业教育市级统筹,市政府出台《关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打造职教名城的实施意见》,规划建设职业教育五大工程,推动形成与芜湖现代产业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实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工程,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二是实施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工程,努力打通学生成长通道,中等职业教育对口升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是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四是实施交流与合作工程。芜湖汽车工程学校引进德国工商会(IHK)职业标准,开展中德IHK教师培训基地前期准备工作;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芜湖医药卫生学校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五是实施服务转型升级工程。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中等职业学校新设工业机器人维护、飞机维修、航空服务、高铁乘务等特色专业。

强化师资培养 推动队伍专业化水平大提高

一是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出台《芜湖市名师队伍建设“5151”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名校长培养、名师带动、名班主任引领,建立34个名校长(园长)、20个名师、12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带动500余名优秀校长、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上海市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实施全市百名中小学名优校长培养工程,用3年时间培养100名教育思想先进、领导能力强、办学有特色的专家型校长;先后将150余名校长送到上海市、江苏省无锡市等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二是加大教师队伍补充力度。出台《芜湖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多渠道拓宽乡村教师来源;利用“绿色通道”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国家、省重点院校直选优秀毕业生到芜湖市任教,不断优化队伍结构。

三是创新教师管理机制。指导弋江区、无为县开展教师无校籍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深化岗位聘任改革、深化绩效考核改革等,促进城镇教师下派支教、农村教师上挂跟岗学习、区域内教师轮岗等,盘活教师资源,调剂师资余缺。

四是开展多类型多层次的教师培训。连续六年安排专项经费免费培训农村骨干教师五千两百余人。选派市级骨干教师到上海市及华东地区等教育发达地区开展访学研修,组织1.65万人参加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教研活动,开展送课下乡、城乡教学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和素质。

坚持立德树人 实现素质教育特色新突破

一是不断优化德育工作模式。打造鸠兹德育论坛品牌项目,围绕提升核心素养举办三期论坛,推进经典诵读、书法教育、安全知识、廉政文化、诚信教育进校园。

二是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强化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连续三年将中考体育考试分值提高到60分,大力促进传统文化(京剧,戏曲,国学)进校园。为全市110所中小学配置3000台3D打印机,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广泛开展,4所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11所学校获“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称号,创建42所“芜湖校园足球定点学校”。2012年以来,我市四位学生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34人获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415人获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

四是全面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制定《芜湖市中小学学科渗透公共安全教育指导意见(试行)》,编印《芜湖市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收集14个学科55件教育设计、微课、录像等课件资料汇编成教师用书《铸安校园在行动》,不断提升各学科融入安全教育的能力。创建200所学校为“芜湖市平安校园”。

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校园全景

2014年11月25日中西部基础教育信息化现场会

安全教育进课堂

校园足球

数说变化

我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由2012年的84.44%提高到2016年的9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左右,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快速提高,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2012年的89.39%提高到2016年的98.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超出全省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生师比由2012年的高中15.0:1、初中12.2:1、小学16.8:1提高到2016年的高中13.4:1、初中11.2:1、小学15.5:1,高中、初中和小学生师比均高于省平均,师资配置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稳定的水平。

书记访谈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办人民满意教育

□芜湖市教育局党委书记 江 汛

党的十八大以来,芜湖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教育名城”的部署,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五年,促进教育公平成效显著。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划片免试入学,全城范围内实现“零择校”;中考、中招改革稳步推进,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招生计划的80%切块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全市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四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实现“零收费”。发放高中阶段学生各类资助3.8亿元,累计资助学生32万人次;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学政策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现残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全免费”教育。

这五年,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大力推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部县(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的评估验收。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扩大招生,更多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优质高中学校学习。集团化办学取得显著成效,共成立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集团33个,优质学校办分校(分园)82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相继与我市开展校地合作,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芜湖附属学校和华东师范大学芜湖外国语学校,提升了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这五年,教育现代化指标大幅提升。截至2016年底,我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103%、98%,比2012年显著提高。全市中小学“校校通”、“班班通”和宽带接入率均达到100%,结构与质量、条件与保障、服务与贡献等现代化指标居于全省前列。

这五年,教育改革发展不断突破。先后被列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城市、全国第二批学习型城市联盟单位;市教育局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在全省率先开展“在线课堂”实验,有效破解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缺师少教难题,教育部在我市召开全国中西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芜湖经验被教育部向全国推广。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大,中等职业学校实现了从点多面广、分散办学到集中优势办学的转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加强。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