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文化 >正文

探访大鼓书传承之旅

2017-08-07 17:07:23   来源:安青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磨难而不衰,历经挫折而弥新。传统曲艺文化大鼓书正是这中华文化洪流中的一支,它随着时代的推进不断发展,但同时也面对的不少的挑战。而颍上却在大鼓书传承上取得了斐然的成果,今年暑假,阜阳特色曲艺大鼓书调研小分队——安徽大学赴阜阳市开展地方特色传统曲艺文化调研三下乡服务团队开始了探访大鼓书传承之旅。

大鼓书发展困境

大鼓书,是一种说唱兼有的传统曲艺艺术。演唱者一手敲鼓、一手夹板,配合唱腔、道白,节奏和谐,演唱者唱一段说一段,还伴有动作表情。鼓楼是阜阳仅存的几座老街区之一,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郁,2017年7月17日,我们便在这里展开了对大鼓书传承的调查。

我们首先走访了几家卖用来听书看戏的“看戏机”的店面,可是老板都表示现在已经没人在唱大鼓书,平时也就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来买“看戏机”,回家从机子里听听戏,店里生意也是十分寥落。我们随即又采访了几位坐在门前纳凉的爷爷奶奶,最后得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保健医院前面有搭场子唱大鼓书的,不过现在场子早就拆了,那片空地也变成了休闲广场,唱书的人也早找不到了,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大鼓书的存在,只有老一辈还记得,可也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有在传唱大鼓书的人。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们在一条小居民巷中找到了一位过去在鼓楼唱大鼓书的胡爷爷。

胡爷爷年轻时因为眼睛不行,于是转投文艺事业以赚钱养生。老人于1953年开始唱大鼓书一直到1986年进厂改行,才将大鼓书作为平时爱好哼唱两句。老人说现在鼓楼地区还会唱大鼓书的只有他一个了,政府会给他这样的民间艺人一些补贴,但是重视度不够,大鼓书的传承问题仍令人堪忧。

令我们感到欣喜的是,随后我们对颍上县大鼓书传承现状的调查,看到了大鼓书曲艺文化传承的希望。

在过去唱大鼓书的胡爷爷家进行采访

颍上曲艺发展新思路

2017年7月19日上午,调研小分队一行人来到了阜阳市颍上县文化馆,在刘波馆长的介绍下,我们得知颍上的曲艺文化并不是一如既往像现在一样繁荣,而是有过一段低谷期。改革开放后,各地方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艺发展,而同时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普及也阻碍了传统文化活动的传承,人们更多倾向于看电视听广播,赶场子去听书的场景几乎不复存在,所以曲艺文化的发展一度陷入低谷期。

2010年11月份民间老艺术家们联名写信上书,真切地问文化馆“能不能再把曲艺文化给抓起来,这都是老一辈留下来的东西啊”,县文化馆收到信后颇为感动,克服了不少阻力后便开始着手曲艺工作的开展。

颍上曲艺工作的开展,主要由建立曲艺社开始。颍上大约有两三百个民间艺人,县文化馆找到其中德高望重的老艺人,以他们为中心轴不断聚集其他艺人,并分配到各个曲艺社协助工作开展。在邀请这些老艺人进行工作的同时,文化馆给予他们一定量的经济补贴。在县政府、县文化馆、多位老艺术家以及群众的支持下,颍上的曲艺工作发展得一帆风顺,2013年便组建了八个曲艺分社,涵盖了三个乡镇,并且先后举办了多次曲艺文化活动,受到各地好评,被称为“皖西北地区的黑马”,获得了“安徽曲艺之乡”的称号,给全国的曲艺活动都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颍上曲艺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斐然的成果,但是大鼓书等曲艺的普及度仍然较小。于是为了进一步将扩大大鼓书的宣传,让大鼓书带走入大众,县文化馆从13年开始着手建设公益性曲艺社演出厅。

文化馆演出厅自2013年成立,到如今已经四年多了。这四年里,不论寒来暑往,除了过年和农忙的时候,每天都坚持免费演出,不收任何门票,让周边的百姓群众免费来听大鼓书、琴书等民间曲艺。

曲艺社演出厅在老县医院旁,交通便捷,这为从乡下来演出的艺人和住的远来听戏的居民都提供了方便。演出厅是一幢仿古建筑的小阁楼,白墙黑瓦,远远看去古色古香。演出厅共分为两层,楼上为办公处,楼下为演出休憩区。楼下搭了个小戏台,台上放着两把椅子,和演唱时需要的大鼓和琴等,背景墙和灯光都是新装修的。室内空调开放,台下整齐摆着几十张竹椅,还有免费茶水供应,条件十分舒适。爷爷奶奶经常边看戏边坐在一起闲话家常,气氛很是和谐愉快。

曲艺社演出厅下午两点半开演,一般唱到五点半,经常唱完了,来听戏的老人们还舍不得离开。老人告诉我们,他们一天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来这儿听书了,不论冬天雪下多深、夏天多热,他们都来听书,一天不听书就浑身不自在。

县文化馆除了扩大宣传,促进曲艺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没忘记传承的重要性。文化馆在在江店镇曲艺分社和夏桥镇曲艺分社都设立了公益教学部,请民间老艺人教孩子们唱大鼓书、琴书等曲艺。教学班在星期六和星期天上午上课,不影响孩子们日常的文化课。而且这些教学都是免费的,为的都是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我们采访后得知,家长们对孩子学唱大鼓书的积极性很高,每节课都接送,小孩也很喜欢上课。目前这些教学班已经颇具成效,已经有不少小孩子都可以上台表演,甚至拿到了市级的荣誉证书。由此看来,大鼓书等曲艺文化的发展后继有人了。

民间艺人正在演出

颍上曲艺发展新启迪

颍上曲艺工作取得的成功十分令人惊喜,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的借鉴意义。首先曲艺社的建立令老艺术家们聚集了起来,不再是散的一团沙,共同促进了曲艺文化工作的开展。颍上县约有两三百个民间艺人,在曲艺社没有创办之前,这些艺人散落在民间各自为生计忙活,而且凭一己之力也很难促进曲艺文化的发展。曲艺社创办之后,老艺人们有了一个聚集点,也有了工作的中心轴,一群艺人们共同合作有组织地工作,自然取得的成效就大多了。

其次是演出厅每天坚持免费演出,既是对大鼓书等曲艺文化有效的宣传,又是真正将曲艺文化带到了群众之中去。一种曲艺文化想要传承就必须要有表演者和观众,演出厅的免费表演和室内舒适的条件让老人们想不来听都难。人们愿意听了,觉得好听了,大鼓书等曲艺才会有市场需求,传承才不会难以为继。

最后是教学点的开展,更是将这种民间艺术源源不断地传送下去,让我们优秀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优秀民间曲艺文化不能只局限于只有老一辈人喜欢,要想发展,首先就要先传承。教学点的开展,促进了大鼓书等曲艺的传承,保证了大鼓书今后的发展。

颍上的曲艺工作取得了斐然的成果,其“一开拓、二发展、三传承”的思路也是不仅拘泥于当下,更着眼于未来,对我国其他省市的曲艺文化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撰文:徐淑雅、范岚清 摄影:刘竞阳

县文化馆馆长向我们介绍颍上曲艺文化发展概况

文化馆老馆长在跟我们介绍曲艺分社的教学情况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