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教育 >正文

教育信息化:泡沫已现难题待解

2017-07-24 14:15:54   来源:北京时间

7月10日—11日,2017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举行。创办于2015年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教育部合作举办,以“2030教育议程”的实现为核心目标,其宗旨是围绕“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变革”进行全面的技术展示与思想交流。今年的大会上,更多前沿科技亮相“国际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及应用成果展览”版块,如中国移动发布“和教育”2.0平台,国内首个专注于VR教育软件开发的企业微视酷展示了其核心技术“IES沉浸式教育管理系统”,山大鲁能则推出专为教师定制的网上阅卷云部署平台。

在政策支持与资本撬动之下,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的大幕已徐徐拉开,这一领域的创业公司也进入野蛮生长阶段,不少商业巨头及上市公司也纷纷布局这一被普遍看好的领域,这让教育信息化的开局“看上去很美”。但正如婴儿的成长必将经历蹒跚学步的痛苦,在逐渐挤出了资本狂欢的泡沫之后,如何破解横亘在自己眼前的发展瓶颈,不但将决定这些创业公司们究竟能走多远,也关乎我国整个教育信息化在未来所能达到的高度。

市场盛宴已经开启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2030行动框架”,简称“教育2030”,教育的使命被扩大至“全纳、公平和全民终身学习”,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这一思路很快得到中国政府层面的支持和响应。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就公开表示,中国面向2030的教育,“应该是更加开放的教育,突破时空界限和教育群体的限制,人人、时时、处处可学”,要实现这样的教育,“必须深刻认识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必须加大力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必须对传统的工业社会框架下构建起来的教育体制进行深刻变革,才能应对信息化社会的人才培养要求,这是实现教育现代化2030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更是明确提出“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和应用驱动”。据统计,2015年政府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经费投入已接近3000亿元。

在政府层面的积极推进之下,资本层面也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大规模播种。据智研咨询发布的相关市场评估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规模达611.8亿元,且正以10%的年均增速增长,按此态势发展,至2020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近千亿元。

由于教育信息化产业属于交叉行业,同时涉及到软件信息服务和教育两个行业,因此目前参与其中的公司呈现多元化态势,主要包括传统的硬件厂商、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互联网巨头、教育培训机构以及教育科技创业公司等等。

在这其中,针对K12的领域是投资热点,占比高达37.7%;VR教育也是市场焦点,涉足企业上百家;近来愈炒愈热的“STEM教育”则是另一拨生力军,在今年的教育类融资中占据了近十分之一的比例。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断言,教育将是未来上市公司最多的领域之一,将出现40-50家上市公司,每一个巨头将占据一个细分领域,且市值均能达到数百亿的级别。

不过在红海中航行,这其中的风险也可以想象。相关专家指出,目前国内教育信息化领域扎堆现象明显,产品同质化严重,将来必然面临洗牌,另外,走到现今这一阶段,各个细分领域普遍都面临着需要突破瓶颈的危机。

教育工具类APP:变现瓶颈

随着移动端服务类产品的风声水起,教育工具类APP一时间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头,扇贝、猿题库、百词斩、有道词典等一系列产品表现得尤为活跃。

但据芥末堆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这类APP进入2016年后融资速度明显放缓,而到了2017年,截至目前仅有两家教育工具类APP放出获得新一轮融资的消息。这固然与2015年第四季度那场资本寒冬的入侵有关,但从另一层面分析,这类创业公司也进入了需要找到变现模式的瓶颈期。

一个令此类创业公司尴尬的现实是,这一领域的多数APP都是靠免费使用来获得用户粘性,一旦进入收费模式,就没有多少使用者愿意为其买单了。对于绝大多数依靠融资吸引了众多关注的教育类APP来说,也到了资本要求其拿出赢利模式的节点了。

向用户收费的道路一时走不通,一些企业开始尝试“曲线救国”,利用平台型企业的天然优势,通过广告、电商与增值服务实现赢利。有道词典就公开表示,其广告业务的年收入已有数亿元。

不过长远来看,对VIP用户收取费用仍然是多数APP实现变现的最佳途径,像爱奇艺、腾讯等视频类网站及APP,已经通过为VIP用户提供更多优质服务积累了相当可观的收费用户,只是对于多数服务工具类产品而言,用户付费使用的消费环境尚未形成。但只要其提供的服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就一定能够争取到愿意为它掏钱的用户。专注于K12教育市场的猿辅导就表示,目前其付费用户已超过 100 万,2016年全年实现营收 1.2 亿。因此,能否实现变现的关键问题,还在于这类APP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是否具有长久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教育工具类APP的市场前景,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态度乐观。他认为今年会有很多工具类产品实现几千万营收,甚至出现过亿的情况。但也有人士表示,现有变现途径单一、同质,将是教育工具类APP普遍遇到的问题,“如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过桥的能有几家?”

VR教育:有望破解适配难题

2016年被称为国内市场的VR元年,资本的大量涌入令这一领域一时风头无两。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VR教育也被广泛看好。

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教育市场。目前全国共有幼儿园12.91万所、小学39.42万所、普通中学7.90万所、普通中等院校3047所、高等教育学校1778所。加上大量的职业教育及企业培圳市场,这样的市场规模让VR教育被视作VR领域的几个超白金行业之一。据高盛机构发布的行业报告分析,VR技术有望成为未来教育市场的标配,预计2020年VR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3亿美元,而2025年将达到7亿美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印着“VR教育”标签的上百家企业主要包括了以下几大类:一是专注于VR教育课件开发与应用的科技创新公司,以微视酷科技和黑晶科技等为代表;二是传统教育公司引入VR科技,以新东方为代表;三是互联网巨头、上市公司布局VR教育,如百度、网易、乐视;四是传媒涉足VR教育,如城市传媒、凤凰传媒;五是高校成立VR实验室,以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等为代表;六是另外还有一些VR早教公司、VR人才培训机构及VR教育类网站。分类之后发现,真正专注于VR教育领域的创新公司仅有十家左右。

目前我国VR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发展痛点。比如课件内容分散,整合内容困难,不利于课堂集中授课;市面上“伪VR课件”横行,只能播放视频无法实现师生互动,这与VR人机交互的特性可谓大相径庭。而当前这一领域最大的瓶颈,是生产商各自为政、研发的系统不兼容的问题。这给硬件生产商和内容开发者出了很大的难题。与此同时,一套包括硬件、系统、课件内容在内的VR教育设备相对昂贵,如果学校向不同开发机构采购VR课件的同时还要购买与之适配的硬件和系统,要耗费大量成本,这给VR教育的推广带来了巨大障碍。

如今,这个一直困扰VR教育市场的难题迎来了破解的曙光。微视酷近日宣布向全球免费共享其IES沉浸式教育系统的管理平台,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业内热议。微视酷的平台开放之后,成为了一个像手机安卓系统一样的开放平台,所有硬件厂商和内容开发者都可以通过其共享平台和课件SDK进行量化生产和课件开发。“由于解决了适配问题、接口问题和教学应用问题,这一开放未来对VR课件开发机构开启的蓝海究竟有多大是不可想象的。”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虚拟现实实验室负责人王忠民认为。

微视酷开放系统平台,可以说是打通了VR教育市场的任督二脉,而对于微视酷来说,此举也有利于其吸引更多的硬件厂商与内容开发者与之结盟,从而实现共赢,这无疑是下了一招妙棋。不过任何一个细分市场想要实现生态闭环都并非易事,VR教育市场是否能就此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通道,还要取决于圈内所有参与者的认知与行动。VR教育能否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重头戏,尽管信心十足,但前路也并不明晰,恐怕也取决于VR教育投资方、软硬件市场参与方和购买决策方不断的共识。

    责任编辑:杜宇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