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教育 >正文

安庆市黄梅戏进课堂入教材

2017-01-16 10:20:36   来源:安青网

一所所学校开设黄梅戏校本课程、一个个少儿黄梅戏培训基地相继成立、一部部量身打造的黄梅戏新剧被精心编排、一曲曲经典唱腔在校园里和课堂上响起......作为我省首批“戏曲进校园”活动试点城市之一,安庆市让戏曲传承这颗种子在校园里快速萌芽、成长。

黄梅戏进课堂入教材

1月6日,周五,安庆市迎江区四照园小学四(2)班学生陈紫嫣照例到学校的黄梅戏社团,换上戏装,在音乐教师孙可的指导下开始黄梅戏训练。

“从小就很喜欢黄梅戏,上二年级时就选择了黄梅戏课程”。陈紫嫣说,两年多来,不仅对黄梅戏有了更深的了解,还学会了《打猪草》、《女驸马》等好些个经典唱段。

作为安庆市最早尝试“黄梅戏艺术进校园”的学校,该校从2009年就开设黄梅戏工作室,并将黄梅戏引入校本课程,成立黄梅戏社团,甚至还专门编写《小学低年级黄梅戏唱腔》、《小学黄梅戏表演》等校本教材。每周五下午,社团的学员们都会准时出现在训练室里,在孙可的指导下唱练做打。孙可说,如今,学生们学黄梅戏的热情很高,人人都会唱,人人都爱唱。

在迎江区,黄梅戏进课堂入教材并非四照园小学这一个案。2013年,该区铺开走班自选式校本课程时,就有部分学校尝试将黄梅戏引入课程,挑选热爱黄梅戏、有表演天赋的学生进入黄梅戏社团,并特邀黄梅戏专业演员担任指导教师,如华中路第三小学甚至和黄梅戏剧院建立了合作关系,由该剧院定期选派优秀黄梅戏专业教师到校进行黄梅戏知识普及和基本功培训,该校因此成为继四照园小学后迎江区第二个少儿黄梅戏培训基地。

如今,迎江区已经实现了黄梅戏课程校园全覆盖,即使是地域最偏远、学生人数相对较少的长风乡各校也组织学生成立黄梅戏社团,并聘请专业的黄梅戏演员担任指导。

“开展‘黄梅戏艺术进校园’就是要让学生们从小就能感受黄梅戏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迎江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先为认为,安庆市是黄梅戏的故乡,身为安庆人,理当依托这些资源打造具有本土特色、乡土气息的校本课程,让黄梅戏代代传承下去。

四照园小学只是安庆市首批“黄梅戏艺术进校园”18所试点学校之一。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该市开展的“黄梅戏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城区与怀宁县先行试点,从那时起,黄梅戏小学版和中学版的教材和课程一起走进中小学课堂。同时,安庆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专门邀请黄梅戏表演专家,针对教师开展黄梅戏理论、唱腔、身段及综合表演的专业培训。目前,该市有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学校45所,惠及中小学生六千余人。

黄梅戏演出由校园走到国外

“架上累累悬瓜果,风吹稻海荡金波......”是经典黄梅戏《牛郎织女》的选段《到底人间欢乐多》,大多安庆市民张口既来。

这是2016年安庆市“黄梅戏艺术进校园”教学成果汇报展演的第一个节目,该出黄梅歌舞乡土气息浓厚绵长。怀宁县黄龙中心学校的小学生演员们的一招一式,戏曲韵味十足。主演崔佳玲手、眼、身、步配合协调,时而可爱,时而大方,时而柔情,时而爽朗,又唱又跳下来大气都不喘一下。短短几分钟的表演,就赢得现场一片掌声。

怀宁县是京剧、黄梅戏的起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戏曲底蕴,作为“黄梅戏艺术进校园”试点县,该县许多中小学都把黄梅戏作为校本课程。为解决黄梅戏艺术传承“断层”与“断代”的问题,自2012年以来,怀宁县致力于优秀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形成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活动内容与学生兴趣相衔接的戏曲传承发展新局面。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培育新受众上,使学生懂得黄梅戏的艺术动作、唱腔道白等基本常识,便于以后不仅会看戏、爱看戏,而且能唱戏、唱好戏。

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仅仅是“纸上谈兵”,要让学生亲身接触、用心感知。为使学生“身临其境”,“黄梅戏艺术进校园”活动坚持“教育与艺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三项原则,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城区,后县区”的方式逐年开展。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伴着悠扬的黄梅曲调,迎江区四照园小学新编黄梅戏《六尺巷》再次登上安庆市2017年新年茶话会舞台,该校十五名身着戏服的小演员以其扎实的唱功、优美的舞姿再现了六尺巷精神,再获满堂彩。

自从“黄梅戏艺术进校园”活动在迎江区实现全覆盖后,越来越多的学校推出了一部甚至多部代表学校特色的、量身打造的黄梅戏节目,如双莲寺小学的《闹花灯》和《谁料皇榜中状元》、依泽小学的《黄梅戏传统精粹》、华中路第三小学的《一月思念》、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的《打猪草》和《我为妈妈跳支舞》等,多次参加如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安庆市“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安庆市首届青少年黄梅戏电视大赛、迎江区新年团拜会等不同级别、类型的文娱活动,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肯定。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区的黄梅戏演出还走出国门,参加了国际性的交流展示。2016年8月26日下午,在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四照园小学八名学生声情并茂地表演了黄梅戏《打猪草》“对花”选段,优美清新的唱腔让新加坡观众们如痴如醉,特别是侧手翻、双飞燕、朝天蹬、滚鸡蛋等表演绝活不断,活泼灵动的编排异彩纷呈,引得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黄梅戏艺术进校园”活动在普及黄梅戏知识和能够完整视唱规定曲目的基础上,还着力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黄梅戏艺术水平。在活动展示方面,积极鼓励各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黄梅戏经典名段演唱会、戏曲沙龙、黄梅戏知识竞赛等展示活动,创设中小学生学唱戏曲大舞台;不定期开展校际间“黄梅戏艺术进校园”交流活动;适时举办黄梅戏演唱比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高级别的专业比赛,推进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黄梅戏唱响满满正能量

《戏韵流芳》是怀宁县实验小学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进校园”教学成果汇报展演时的选送曲目,这是一出长达八分钟的小型情景剧,讲述了清朝四大徽班进京献艺的故事,演员人数有20人,堪称展演的“压轴”之作。

“我第一次来这里演,有点紧张,先看看他们演的怎么样,给自己打打气。”扮演杨月楼的小学生张正说。

张正,怀宁县实验小学学生,是留守儿童。“是黄梅戏陪伴了很多学生的课余生活”。该校少先队总队辅导员李贵洪告诉记者,学校从四年级开设黄梅戏兴趣班,张正就是当时参加这个班的,现在已有六百多人参加,大都是留守儿童。“正是黄梅戏兴趣班的成立,不仅更好地了解本地文化,也丰富了留守儿童们的课余生活,现在许多学生通过这个班喜欢上了黄梅戏”。

同样因为黄梅戏,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张晨树立了自信。

张晨患有眼睛残疾,平日里比较自闭,不爱与人交流。但他却天生有副“金嗓子”,声音嘹亮、婉转,一开嗓,整个人都带起了“磁场”。就在这次展演中,张晨的一曲黄梅歌《天柱山下风光美》,博得了满场彩。

“她声音条件好,但一开始并不愿开口唱,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下,才开始学习黄梅戏,表演的机会多了,胆量也渐渐大了起来,现在整个人都不一样了,唱黄梅戏充分树立了她的自信心。”张晨的指导教师说。

对安庆市少儿黄梅戏培训基地依泽小学体育教师孙燕来说,她怎么也想不到,会成为一出黄梅折子戏的主角。

孙燕的血型较为特殊,多年来义不容辞地为患者无偿献血。迎江区教育局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文明创建中,考虑到各校均有扎实的黄梅戏课程基础,决定将黄梅折子戏作为宣传校园内外好人好事的载体,孙燕的事迹被编为剧本《血的奉献》,并广为传唱。

除了孙燕,每所学校都将本校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等编成黄梅折子戏剧本,由师生表演,如双莲寺小学的《让爱与生命相“髓”》,取材于该校为白血病儿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学生家长程敏的真实事迹;华中路第三小学《贴心的“1520”热线》,描述了党员教师王红生通过“1520”热线帮助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的故事。

另外,迎江区以这些节目为媒介,先后举办多场黄梅戏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专项演出,最大程度传递社会正能量,受到师生和群众们的喜爱和欢迎。“没想到在家门口能听到这么原汁原味的唱腔,孩子们的表演很有功力”。作为多年的黄梅戏爱好者,今年70岁的南水社区居民罗宜在观看演出后告诉记者,自己是被演出的曲调声吸引过来的。她认为,这种活动形式很活泼,内容也很好,很吸引人。

“这是一扇窗”。安庆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陈亚玲介绍,作为我省首批“戏曲进校园”活动试点城市之一,安庆市将继续结合本土黄梅戏特色,通过“开展一项活动,纳入两种课程,壮大三支队伍,搭建四大平台”,大力推进“黄梅戏艺术进校园”,实现全市大中小学所有学生每年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戏曲演出,全市中小学生人人知道一些黄梅戏等戏曲基本知识,人人能够唱几段黄梅戏经典曲目。

值得关注的是为进一步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安庆市于去年10月下发《安庆市黄梅戏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要求从今年1月开始,“黄梅戏艺术进校园”活动推广到全市中小学。并提出,“戏曲进校园”活动将被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现行学校归属级次和经费供给渠道,从部门预算经费或经批准的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资金,开展政府购买黄梅戏进校园活动。

“一座有戏的城市”既是对安庆市发展的期待,也是对安庆市黄梅戏繁荣景象的肯定。本报记者 韦玉柏

专业黄梅戏演员进课堂指导

参加市少儿春晚

黄梅折子戏比赛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