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人物 >正文

安徽小伙非洲办农场

2016-04-06 16:51:40   来源:安青网

黝黑的皮肤,自信的神情,说起自己在非洲津巴布韦办农场的经历,安徽农业大学首届现代青年农场主实验班出国实践的刘广朝和梅春元侃侃而谈。“经过一年的历练,我们得到了快速的成长,更加确信农业大有可为。”一年的农场生活不仅让两位青年农场主学到了更加丰富的农业知识和农场管理理念,也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非洲,认识了国际化的大农业。本期“关注”,就让我们一起倾听两位小伙分享他们在非洲办农场的那些故事。

环境的熏陶让他们爱上农业

1993年出生的梅春元和1990年出生的刘广朝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因为对农业的热爱,他们走上了一条有别于其他普通大学生的人生之旅。

“我爸爸种过苹果、蔬菜,养过猪和羊,非常辛苦,却年年赚不到什么钱。我想当一名农场主,开展规模化种植,打造一个有机农场,不再走爸爸的老路。”参加高考那年,刘广朝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农业高校的设施农业专业,这个选择让哥哥一度认为他“脑子进水”了。

刘广朝的老家在山东菏泽农村,家里祖祖辈辈都是靠种田为生。在刘广朝的印象里,父亲常年忙于各种农活和养殖,却年年赚不到钱。“我上小学的时候,爸爸种茄子、西红柿等蔬菜,到集镇去卖。丰收的年份价格低,受灾的年份价格高。可爸爸忙着换上一年价格高的品种后,第二年价格又跌了。”刘广朝说,与父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隔壁村承包了三百亩地的农场主,两年就买了好车,盖了新房。

出于自己对农业的热爱,刘广朝选择加入首届农场主实验班。“我以后要做一名农场主,目标是规模化种植,把农场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比如有机蔬菜。还有种养结合,为畜牧业提供原料,这样也可以保证食品安全。”刘广朝说。

和刘广朝一样,来自安徽宣城的梅春元也是个农村娃。高考那年,他机缘巧合地选择了安徽农业大学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随着课程的学习,老师的熏陶加深了对农业兴趣。“恰逢2013年,安农大成立了青年农场主班,班级宗旨是为祖国培养新型农场管理经营复合型人才。这也符合我当时个人发展的定位——能熟练掌握对农场管理、经营全面发展的经理人,所以果断地报了名。”经过资料审查、笔试、群面、终面一系列角逐,梅春元从200余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届青年农场主班中的一员,“当时感到非常的开心”。

鄢高翔担任现代青年农场主实验班的辅导员。他介绍,实验班的课程没有固定的教科书,很多授课内容都是老师自己制定讲义,更强调动手能力,实行双导师制,既有学校导师,也有企业导师来给学生们授课。在这样的运作条件下,现代青年农场主实验班的学生们多了许多人生体验,去非洲便是其中之一。

大四期间,刘广朝和梅春元便一直关注着国际农业的动态,了解到非洲农业的巨大发展潜力,良好的光温条件,优良的土壤,广袤的土地。“我们预测,非洲在未来30年内必将成为全球粮食重要的生产中心,于是,‘走出去’也成为我们职业规划的重要一步。”2014年底,通过了解,两位小伙得知安徽恒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招兵买马,准备开展非洲业务,布局非洲农业,初选津巴布韦。兴奋、激动之余,两人纷纷向企业递交了简历,然而迟迟没有得到回复。不久,两人商量一起前往坐落于安徽太和的公司总部,准备“霸面”。

在得到公司董事长范恒进的亲自接见、面试后,两小伙被成功录用,并安排与公司两位业务能力极强,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组建成一个团队,第一批赴津巴布韦为公司开展业务。

“走出去”看见更广阔的原野

2015年5月17日,刘广朝和梅春元踏上了从上海飞往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客机。“十多个小时的飞行过程中,我们在脑海里描绘过各种第一眼见到非洲的画面,心里说不出的兴奋和激动。”尽管出发前经过了近半年的培训,对津巴布韦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可是当飞机缓缓降落在哈拉雷国际机场,真正踏上非洲大陆的那一刻,两位90后小伙的心仍旧为之一振:“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首都低矮的建筑,街边杂乱的小摊,人们黝黑的皮肤,满耳的非洲英语腔调......一如想象,非洲还是落后,贫穷,无奈。不过当看到非洲人友好的笑容,想起自己的梦想,小伙们的心中才平添些许从容。

来非洲办农场,这个有些疯狂的想法,对于刘广朝和梅春元来说,极具吸引,也极具挑战。刘广朝说:“非洲的物产很丰富,我们国家有许多大型的农业企业都选择到非洲去拓展,我们也想去感受一下大农场下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说走就走,但非洲是什么样子的,两小伙却完全不知道。“来之前,我们几乎把所有能准备的东西都带上了,担心在非洲买不到。”梅春元笑着说。

可到了非洲之后,两人傻眼了,“其实非洲日常用品都是可以买到的,我们千里迢迢背来的东西,好多都没用上。”梅春元告诉记者,适应非洲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在津巴布韦,有很多中国人,一些是大企业外派的,还有一些老津巴,生活在非洲几十年了,所以其实没有那么寂寞。”

此行的目标很明确,跟随公司团队来到非洲,建立现代种植业基地,学习农业管理经验。如何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更好地完成工作变成了首要任务。走进公司与津巴布韦合作的两大农场800公顷的Nangadza Farm以及600公顷的Mvumi Farm,看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的玉米,大豆,烟草,刘广朝和梅春元惊呆了。

在非洲农场,梅春元主要担任办公室主任的职责,“翻译、财务、采购,什么都要做,比在大学里可要难多了,但是一咬牙坚持下来却发现也很简单。”喜欢热闹的刘广朝则主要负责农场的管理,每天开着车在农场里到处跑,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津巴布韦的农业基础其实不弱,缺少的是有效的管理模式,在一些大型农场,有一些白人来管理,在平时的交流中,我们会学到许多先进的经验教训,对我的成长非常有益。”

“津巴布韦的农场均为商业性大农场,他们在规模化种植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政府颁布法律来约束农场主的行为,以保护自然环境。禁止秸秆焚烧,以免污染空气。禁止射杀野生动物,以维持生态平衡。农药化肥也会合理使用,以确保农产品安全,等等。”说着,两小伙纷纷为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却执行如此严格、安全的农业生产制度点赞。“回顾历史,津巴布韦曾经是南部非洲‘粮仓’,虽然经过土地改革,国家经济衰退下来,但是这套农业制度还是沿用下来,很不容易。”接近一年的农场经历,还让两小伙收获了农业国际化的思维,即考虑问题都要联系全球市场。

办好农场需要情怀

农场里,给梅春元印象最为深的人是当地员工Leah。18岁的Leah高中毕业后每到暑假便来农场工作,看上去只是个小女孩,但是工作起来非常地卖力、用心,一点也不偷懒,。“平时也不舍得花钱,特别节俭。她告诉我,她对我们的到来非常开心,她能有一份工作,非常感谢我们,所以工作格外认真,她认为这就是她应该做的。而这一点在我们国内农场得员工里很难看到。”

一次看到Leah忧伤地坐在农场的角落休息,梅春元便上前询问怎么回事。Leah说,尽管她现在有份工作,不过她还是看不到未来,当她看到她的祖国饱受贫穷,饥饿的困扰时,她也会感到难过。原来,Leah想成为一名农艺师,掌握农业先进技术,为祖国农业添砖加瓦。“我告诉她,有梦想是好事,人最怕的就是没有梦想,有梦就去追吧。公司未来有派非洲优秀员工到中国学习先进农业技术的计划,我相信她一定可以。”看到Leah重新欢呼雀跃,梅春元笑了。

在刘广朝的印象中,非洲人特别有礼貌,见面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要打招呼,很快就可以愉快地聊起来。David是津国中部城镇Chinhoyi一家加油站的加油员。刘广朝第一次去加油时与他相识。“他主动找我天南地北地聊,一些小忙他也特别愿意帮助我,纯粹友好。他是残疾人,少了一条腿,这是我第一次遇到的拄着双拐给人加油的加油员。他很开朗,毫不避讳地告诉我他的一条腿是战争夺走的,所以他痛恨战争,热爱和平。”在非洲,刘广朝和梅春元认识了很多可爱的非洲人,他们让两位中国小伙认识到:非洲的贫穷不是因为他们人懒,而是一些历史原因造成。随着他们新一批青年的成长,积极投入祖国的建设中去,相信他们祖国会变得富强。

发展农业,积极走出去,勇敢探索尝试,是未来发展的一条新路径。鄢高翔介绍,因为首届现代青年农场主实验班的同学在非洲发展很好,所以将继续推进此类合作,今年安徽省农垦集团还将继续和安徽农业大学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实验班合作,培养愿意“走出去”的有情怀的现代青年农场主。

记者发稿时,刘广朝和梅春元已经结束了短暂的回国假期,再次踏上了广袤的非洲狂野,回到他们热爱的津巴布韦农场。“接下来的农场生活,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实干、学习、创造、总结,希望将非洲与国内最先进的农场经验相结合,成为有情怀、有国际化思维的现代青年农场主。”

本报记者谢婷婷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