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汽车 >正文

是谁让日本汽车业感到恐慌和“危机四伏”?

2015-05-25 11:00:25   来源:环球网

原标题:【环球观察】是谁让日本汽车业感到恐慌和“危机四伏”?

作为日本汽车工业的“掌门人”,池史彦近日的一番言论引发了外界的热议。据日本共同社5月21日报道,其在一次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例行会议上,面对媒体记者忧心忡忡地表示,“对如此大规模的召回怀有强烈的危机感和问题意识”。

究竟是什么事件令整个日本汽车业都感到危机四伏,如临大敌呢?其所指的“大规模的召回”的来龙去脉又是怎样的?环球网汽车频道记者来分析一下谁是日本汽车行业目前最大的“公敌”?

相信不少的人自然知晓这位池史彦会长所指的“危机”是什么?答案就是高田气囊引发的全球规模的召回。据英国路透社5月19 日消息,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消息称,因安全气囊存在致命隐患,日本零部件制造商高田公司在美召回的车辆总数已近3400万辆,成为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汽车召回事件。

而随着高田事件的逐步推进,质量缺陷的黑幕也逐渐被揭开。据美国《汽车新闻》5月20日最新消息,高田公司声明,在对召回的3万多个存在安全隐患的气囊检测过程中,已出现265例气囊充气装置破裂的情况。高田缺陷安全气囊已造成6例死亡案件,使得100多人受伤。如今在美国,大约有3400万辆汽车配备了高田缺陷气囊,很有可能在强烈撞击下爆裂。

据美国媒体leftlanenews同日的文章指出,在高田公司最新公布的测试数据显示:由于配备高田气囊的汽车型号不同,所导致的事故发生的概率也不一样。其中最大的事故概率超过2%。

高田安全气囊缺陷给车企带来的噩梦仍在继续,据英国路透社5月20日消息,行业分析师与美国交管部门官员预测,高田公司故障安全气囊召回将持续数年才能完全解决,而首当其中受到严重冲击的自然是日系车企。

据悉,此次召回涉及11家汽车制造商。据NHTSA方面统计,全球有6起与高田气囊故障有关的死亡案件,高田生产的这些安全气囊可能在启动时出现猛烈的爆炸,导致充气装置金属碎片溅射到车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害。而几乎所有的日系车企几乎是“无一幸免”,均受到了高田气囊事件的波及。

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14日报道,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日产和本田拟再召回逾1150万辆汽车,扩大了召回范围。丰田和日产13日表示,会在全球再召回660万辆汽车。而受安全气囊影响最大的本田,则成为本周第三家扩大汽车召回范围的日本汽车制造商,新涉及的装有高田安全气囊的汽车达480万辆,此举令本田因这一事件召回的汽车数达到1920万辆。

高田此前曾承认,在发生事故时,前排副驾侧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可能会炸裂,并喷溅出金属碎片。而在最新这轮召回过程中,日产公司表示,该车型经销商将对2004年到2007年间生产的160万辆汽车的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开展测试,并在必要时予以更换。

池史彦是谁?作为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会长的他还有一个身份值得一提,去年从丰田章南手中接任会长一职的池史彦,其“本职工作”是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会长。而他之所以对于高田气囊事件如此气愤,也恰恰在于本田在这次事件中可谓是“受伤最深”,“损失最为惨痛”。

据美国《汽车新闻》5月13日报道,由于高田故障安全气囊导致的多家车企全球范围召回车辆仍在继续。此次事件的最大受害者是本田汽车公司。数月来,本田公司一直没有停止召回并更换550万辆车的高田气囊部件的工作。

高田事件已经严重拖累了本田的财报数据,据欧洲媒体inautonews5月4日消息,日本本田汽车公布该公司2014财年报表,根据数据显示:在高田气囊的召回地——北美市场,本田遭遇到了重创。同期在北美市场的营业利润下滑31%,至16.7亿美元,且与去年同期相比,本田在北美第一季度的收入大幅度下滑72%至9770万美元。

而2015年财报同样非常难看,今年一季度,本田营业利润下跌32个百分点,由一年前的1652.9亿日元(约86.28亿元人民币)下滑到1119.4亿日元(约58.43亿元人民币)。同时,净利润也剧降了43个百分点,由先前的1705.1亿日元(约89.01亿元人民币)到现在的978.4亿日元(约51.07亿元人民币)。

本田执行副总裁岩村哲夫(Tetsuo Iwamura)在公司全球总部发布上一季度运营数据时指出,销售不景气、召回成本过高、以及墨西哥新工厂生产的HR-V跨界车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些都影响了公司的盈利。有分析指出,本田因高田安全气囊故障而导致的全球范围内召回车辆的花费,被作为与质量相关的成本,计入496亿日元(约25.89亿元人民币)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中。

遭受到了如此大的损失,作为本田社长的池史彦,自然会对高田感到愤怒,并将高田气囊召回称之为“怀有强烈的危机感和问题意识”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问题随之而来,为何高田气囊给日本整个汽车产业造成了如此大的“麻烦”,而日本汽车企业依旧不愿意迅速切割同高田的关系,大面积选择其他气囊供货商,反而继续冒着“深陷其中”的风险,尽可能地协助高田找到解决之道呢?

目前来看,日系车企同高田“同气连枝”有着复杂的成因。英国路透社在近日的一篇文章中就一阵见血的指出,“日本汽车制造商们仍无法轻易放弃高田。”

其分析认为,包括本田在内的一些与高田合作的汽车制造商也曾对高田发起诉讼,公司间关系日益紧张,但仍需高田紧急替换配件,继续与高田签订了合同,使用高田提供的配件。本田已逐渐减少国内市场新车使用高田安全气囊,不再是高田的五大客户之一了,其北美市场的雅阁轿车现已采用丰田合成株式会社(Toyoda Gosei)的安全气囊。尽管如此,本田仍有20%以上的车使用高田提供的安全气囊。

“高田公司同时将与汽车制造商联合,推进客户安全第一的共同目标。”(“Takata will work in unison with automakers to advance our common goal of putting the safety of consumers first. ”)新晋上任的高田CEO高田重久(Shigehisa Takada)在一份公开声明中曾经这样信誓旦旦地表态过将彻底解决问题。

而在答复环球网汽车频道记者的质询时,高田公司曾经官方回复称“高田公司始终如一地致力于乘客的安全。”(Takata is fully committed to the safety of the traveling public。)并对中国消费者首度做出承诺,“有序解决任何安全隐患,欲重获公众与客户的信心。” (The Company is committed to cooperating closely withour customers, to address any and all safety issues in an orderly manner and to regain the full confidence of the public and our customers。)

但几乎所有人都明白,相对于赢得中国消费者的信任之前,高田公司现在迫切需要重新获得日系车企的信任和支持。

    责任编辑:杜宇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